试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吴香娣

赣州市黄金实验小学 邮编:341000

摘要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对此,笔者提出了几点看法,希望能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培养他们文明的交际态度。教师一要提高对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二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空间,三要创新培养环境,激发学生参加口语训练的积极性,四要开发实践活动,实现口语交际和听说相结合,五要开展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交际习惯;交际态度;培养环境;实践活动

正文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作用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

小学语文学习是学生接触口语交际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正确语文学习观念的关键阶段。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设置了“我说你做”“听故事、讲故事”“请你帮个忙”“打电话”“一起做游戏”等口语交际主题。在二、三年级教材中,口语交际活动类型更加多样化。教师借助口语交际主题活动,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能够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我、与他人交流,进而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言是认识社会的基础性中介,学生只有熟练掌握语言工具,才能获取知识和技能,为个体发展奠定基础,实现全面发展。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自我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这导致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结构存在偏差。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有条理、连贯、准确地进行口语表达,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利用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达交流,是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基础。当前,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社会交往活动类型更加复杂,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倾听理解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社会交往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鲜事物,更快地成长。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要求

1.实现所有学生的全面融入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应当是在多元环境、多元视角情境下,由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在设计口语交际话题、组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差异,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身心发展特点等,设计多种口语交际活动。要考虑到小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等特点,可以设计介绍人物或动植物、交友待客、讲故事、看图说话、情境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在不同的场景下得到各种形式的有效锻炼。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正向、积极的场景下不断提升口语交际训练的兴趣和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良好交际习惯的养成是口语交际训练中的重点。在语文课堂上,有的学生发言时在手里摆弄铅笔、橡皮等文具,或者声音过小,眼睛不敢直视前方。甚至在课后,一些学生也存在不善于与别人交谈,或者交谈时眼光喜欢躲躲闪闪。这些现象,多是受学生的心理因素和交际能力影响所致。因此,在口语交际训练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交际行为,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例如,在“我们做朋友”活动中,教材给出小贴士: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对方的眼睛。教师可以让学生参照小贴士的要求,对比其他学生,并利用合适的肢体动作,培养这一习惯,让学生能够得体、大方地与人交往,不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三、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路径

1.提升对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活动更加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尤其在口语交际表达方面,教师必须按照新课标要求,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实现口语交际训练与传统教学体系的有效衔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中,提高对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尊重学生成长和教材编写规律,做好口语交际训练设计。教师要转变“为考试而教”的理念,将口语交际训练融入日常教学多种场景,实现多元化的指导训练,帮助学生在实现知识内化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结构的建构,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有效提升核心素养水平。

2.以教材为基础拓展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空间

教材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基本支撑,但是教师不应当拘泥于教材,而是应当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教学素材,并借助信息化平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积极拓展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空间。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应当关注教材给出的口语交际主题,设定具体化的训练目标。在口语交际训练环节,教师应当对具体内容进行细化,采用逐级提升的方式,引导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针对部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较弱、表达意愿不足、存在畏惧心理等现象,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降低难度,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生动,尽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创新培养环境,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离不开环境的支持。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内向并缺少锻炼,在训练活动中存在怯场的情形。为此,教师应当积极创新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环境,用环境吸引学生的融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有趣的动物”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播放一些动物的日常活动,让学生通过视听真切感受动物的有趣、可爱。在“做手工”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件手工制品,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制作手工制品的过程描述出来。在“图书借阅公约”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借阅图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并提出合理的建议,这可以在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开发实践活动,实现口语交际听说结合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全面优化教学方式,推动课内外教学资源整合,开发多种样式的实践活动,实现听说结合,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在口语交际实践活动设计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等活动场景的优势,结合学生表现欲强等特征,根据教学内容创新口语交际训练方式。在课后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应用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在入校前、放学回家后、晚上入睡前与家长进行相应的口语交际训练。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口语交际训练小组,让学生自行选择主题,进行自主式口语训练。

5.进行多维度评价,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升

当前,在语文口语交际活动中,评价体系缺失是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口语交际活动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特征,在不同交际场景下,说话人使用的语言不同、表情不同、语气不同,都会对交际效果产生不同影响。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活动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所使用的语言、语气等,还要从倾听能力、表达能力、文明礼貌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多维度评价。具体评价时,既要关注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又要加强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引导学生主动交流、乐于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活动的实施

1.训练活动方案设计

本课题以本校二年级某班学生为对象,依托校本课程和第二课堂,组织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活动。活动方案共包括两轮活动,活动内容是将课堂教学和课后训练相结合,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式,并评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效果,为整体教学设计提供参考。活动方案设计完成后,交由校领导和语文组长审核。该班级共有学生50名,由于多数学生生活在方言区,发音不准确的现象较普遍。同时,由于学生参与交际活动的场景较为简单,参与兴趣不足,因此本课题通过开展两轮训练活动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培养学生踊跃发言的积极性和表达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分享能力。

2.训练活动准备

为确保口语交际训练活动成效,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需要在活动前做好如下准备工作。第一,明确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目标,通过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教学的相关要求,制定明确的目标。第二,做好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评估,依托人教版教材给出的口语交际主题,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初步评估,做好评价分数的统计分析。第三,做好教学素材的准备,包括教案、微课、PPT等。

3.第一轮活动

在做好前期调查和准备的基础上,本课题以人教版语文二年级教材所给出的口语交际主题为载体,共组织两轮训练活动。第一轮活动的实施周期为三周,每周设置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活动流程如下。第一,确定活动目标:结合前期调查情况,该轮活动的目标是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能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重点是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使学生敢于在各种场景下与他人沟通交流。第二,设计教学过程:以支架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应用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给出的口语交际主题为中心,适当增加生活化内容,创设口语交际活动主题。教师要应用问题情境法向学生展示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培养学生良好表达习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和评价工作,确保学生在提升交际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交际观。第三,实施过程:该轮活动选择“有趣的动物”“介绍我的同桌”“做手工”这三个主题。以“有趣的动物”为例,活动实施过程如下。导入环节:教师选择微课视频的方式进行导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些动物,用比喻、描述等方式将动物的特征说出来。情境创设环节:利用播放音频的方式,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学生猜一猜是哪种动物。小组探究环节:让学生结合教材上的插图说说这些动物,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动物有哪些,它们的身体外形和日常活动等有哪些特征。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并提出在口语交际中吐字要清晰、倾听要认真、提问要有礼貌等要求。

4.第二轮活动

第二轮活动的实施框架与第一轮相同。在目标设计上,要求学生注意在口语交际活动中的交际态度,注意使用规范性语言和文明用语,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该轮活动选择“商量”“看图讲故事”“展示我们的话”这三个主题。教学活动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商量的语气进行交际,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能考虑他人的意见。

5.教学反思

通过设计两轮口语交际训练活动,并对活动内容进行总结,本课题研究整体上取得了如下成效。其一,学生的口语交际知识得到拓展,尤其在注意力知识方面,许多学生都不在口语交际中东张西望了。其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明显提升。例如,学生讲解事件时,都能清晰地表达出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准确描述出事件发生的过程。其三,学生的口语交际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水平有明显提升,能够大方、主动、得体地与别人进行交流,能够在别人表达时保持良好的倾听习惯。

针对口语交际训练活动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后续的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应当进一步优化情境创设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更加多样化的口语交际主题。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搭设支架方式引导教学环节有序推进。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过程,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尊重学生的身心成长和能力特征,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都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提升对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以教材为基础拓展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空间,创新培养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口语训练的积极性,开发实践活动、实现口语交际听说结合,进行多维度评价、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启滨.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阅读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22):144-147.

[2]黄素花.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2(15):42-4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