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及发展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卉

新疆昌吉市第九小学邮编:831100

摘要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与教学进度以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相结合,进行问题的设计,既要使学生对知识点有较好的了解,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除此之外,问题的设计也是一种深奥的学问,老师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在过去的经历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并总结自己的经验,努力达到更高的层次,达到课堂的高效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教育;数学教学;方法

正文


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但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将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规律以及他们的思维水平结合起来。同时,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能更好地思考数学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他们的能力。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探索意愿强等特点,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又比较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知识理解不深入等问题,从而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效果。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要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要切实改变教育观念,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推进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

 

 

一、浅谈小学数学课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思想的影响力仍很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新的知识,有些知识还需要死记硬背,这样的话,效果就很难体现出来了,也让学生失去了对新课程的兴趣。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过程中,一些教师未能厘清“多媒体”和“板书”之间的关系,仅仅依靠 PPT或者“板书”等形式,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对“数理关系”的认知模糊,不能形成系统的逻辑思考,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2.对问题的探讨没有进行充分的探讨

提出了一种新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法。然而,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都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深度,不能有效地扩展教材的内容,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更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说,在中低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中,老师提出的问题有50元,但是老师提出的问题有50元,老师们可以购买一本价值10元的书和一本价值30元的书,学生们只需要回答这些问题够不够就可以了,很少有老师会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的提问。一些学生即使可以回答出正确的问题,但他们对答案为什么够不够理解不够深刻,也不知道如何进行快速计算,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培养出现空白。

3.合作学习制度不健全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是一种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的方法。协作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参加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然而,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组织中,还停留在单纯的将合作教学与小组教学模式相提并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没有掌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也使得教学效果难以体现。与此同时,协同教学体系的构建也与目前的教学评价方式出现了偏差,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个体成长状况,从而对协同教学体系的良好运行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策略

1.创设问境,引领学生思辨与探究

恰当的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进入到数学的世界中,在其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意义。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和探究。在这几种方法中,提出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情境来设计问题,并尽可能地立足于学生的现实情况。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困难的。只有困难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之间的认识矛盾,才能显示出问题的价值,并且,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当,尽可能地将问题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学生的实际程度和可能程度之间的范围内,这样的问题可以将学生原有的认识进行最大程度的调动起来,让他们在课堂上保持着积极的思考,从而激起他们的探索欲望,扩大他们的探索空间。

一个好的问题,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快速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消除他们遇到的困难。比如说,为了应对应用题解题难度大的现状,教师将应用题分解成一系列小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对一系列小问题进行思考,并一个一个地进行解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从而构建出了一种可以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式。所以,巧妙地设置问题,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主体性,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在对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学生在不断发现、探索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出学生探索问题的精神,以及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和预见未知的能力,进而养成了他们探究的习惯。

2.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上或课堂下,不管学生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不管他们提出的问题有没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之后,针对问题,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引导,并加以解决,教师应该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要想让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从课堂上的主导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同时,学生也要从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变为探索知识的探索者,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将知识升华,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比如,老师在讲平移与旋转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们自己去温习《轴对称图形》,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形的运动过程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就能通过直观的、形象的思考,就能更好地理解图形的运动方向、运动距离等。让学生参与到平移与旋转现象的探究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直观导向能力,从而在课堂上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此同时,要持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教师所做出的教学模式改革,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持续地提高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的存在,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数学学习核心素养,使学生可以把自己在数学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促使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从而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运用数学学习思维来看待生活中的一切,运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把自己的数学学习素养运用到生活中,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3.倡导“数形结合”,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大家都知道,在数学知识中,包含了大量的抽象概念,其中还包含了一些定理和图象,这种类型的知识点,仅仅依靠老师的解释,是很难将它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此外,如果学生自己吸收知识的能力不够,就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有关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要多利用外部的力量,把培养学生抽象的数学思想,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作为教学目标的一个关键点,让学生在思想的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花朵。比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这门课程中,老师可以把“数学思维”的灌输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科学思维”来解决问题。

4.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数学本身是一种很复杂的东西,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限于数学,要强化数学与生活、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让学生可以从一点出发,展开自己的思维,扩大自己的认知。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只能通过应用来体现,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自觉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应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数学思维进行思考,利用现有的知识,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内化为数学素养。伴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们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转化为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样可以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更好的培养。学生只有善于对日常生活进行观察,可以从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知识,掌握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才可以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5.对教科书内容进行深度发掘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发展,对数学教科书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并将更多的生活化内容融入其中,为进行好的生活化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小学生而言,应用是学好数学的最重要目的。尤其是在实际生活中,要将数学知识充分地运用起来,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的巨大魅力,从而激发他们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从教材和课本中挖掘生活化元素,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整个课堂更具有学习趣味性,从而引导学生对数学核心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探究,从而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类数学问题。以《百分数》这门课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并对其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目前,随着电子产品的逐步普及,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环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向学生播放程序软件的播放视频,从1%到100%直到安装完毕。通过该环节,学生对百分数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和理解,进而对该课程的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步了解到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6.改进启发性问题的方法

启发式提问是“问题导向”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一种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以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做好问题设计,事先做好好教学准备工作,并在教学活动推进的过程中,将其灵活运用起来,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提出问题之前,可以使用多媒体平台,为学生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并与情景教学法应用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思路指导,从而通过思考的有效衔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生回答了问题之后,教师应该以现场评价情况为依据,对学生展开积极的引导,激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以此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结语:在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就是说,在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之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充分地体现出一种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能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在学习方法上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此同时,这与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有关,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关系。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加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并在核心素养理论的指导下,寻求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改革措施,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的将来发展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单冬丽.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概念引入的策略[J].新课程,2021,(43):133.

[2]王雁.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0):165-166.

[3]李华.小学数学生活化若干问题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12):9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