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微课教学模式应该如何有效运用
摘要
关键词
微课、高中物理、运用
正文
前言:
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而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它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知识应用能力,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微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升他们的学科表达能力,拓宽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使他们更好地应对新高考改革。鉴于此背景,笔者对如何运用微课构建高效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希望能给予高中物理教师们一些有益的指导。
一、微课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优点浅析
(一)用时较短,资源趋于“情境化”
由于高中物理知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加上课时有限,使得教师在课堂上难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全领会和吸收所学知识。传统的视频教学方式可以增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但由于需要较长的学习时间,可能导致学生疲劳,无法专心学习。然而,微课教学具有短时间且“情境化”的特点,这也恰好弥补了传统视频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将微课与高中物理课程结合起来,既可以在短时间内呈现重点和难点给学生,又可以通过录像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此举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1]。
(二)内容精练,主题突出
微课的内容虽然有限,但却十分简明扼要。与传统的广泛授课相比,微课注重向学生传授重点和难点知识,更好地展示课程的主题。举个例子,在物理实验中,只通过教材的步骤、细节和注意事项来讲解很容易导致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录像,让学生直观观察整个实验过程和效果,为他们的实践打下坚实基础。微课的独特优势就在于其提供了更直接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并且能够反复观看录像,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资源容量小,使用方便
微课的教学资源具备极强的载体能力,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通过网络进行在线学习的便利。同时,微课还可以快捷灵活地将教学内容上传到各终端设备中,以便教师实施教学。将微课与高中物理课程结合起来,具有以下益处:首先,教师可以随时在网络平台播放微课,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其次,教师可以将微课下载保存,根据课程安排的要求,在任何时候进行暂停、快进或慢放操作,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教学进度。微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为高中物理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便利,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高中物理微课教学现状略谈
(一)微课教学与教学内容连接不够
近年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然而,目前微课的应用仍处于试验阶段,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课程内容与微课之间衔接不紧密的问题,导致微课整体上呈现出某种程度的脱节现象[2]。由此可见,学生在微课中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发展过程,难以建立一个合理的思考框架,这大大削弱了微课的实用性,并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此外,微课与课程的其他教学环节之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迫使教师不得不调整和优化学生的物理思维,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二)应用形式较为单一
受到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微课在本质上仍然存在着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信息的局面。这种现象削弱了微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潜力,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空间。单纯依赖呈现知识内容的微课教学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变得僵化,与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方向不相适应。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微课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具体应用探索
(一)确立教学目标,制作微课视频
在微课教学中,制作视频是首要任务。而微视频的制作必须基于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地设计相应的微视频。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而言,教师需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全面分析教材内容,并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进而制作符合教学目的的微课录像,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3]。
例如,在探究实验课程“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来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中,该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纸带数据,绘制V-t图像,得出速度、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和规律。许多学生在运用纸带数据获取加速度方面不够熟练,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教师必须清楚了解到该微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处理数据信息。在进行探究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记录教学过程的视频,并与学生共享,让他们自主观看,从而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并为未来的探究实验课做好准备。
(二)基于生活情景激发兴趣
知识源自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因此必须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只有通过真正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融合,才能使其得以真正应用于日常生活。尤其是在物理教学中,物理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传统的物理教学通常无法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物理教学脱离现实,使学生对物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微型课程具有情境化和可视化的特点,它可以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内化能力。
例如,在学习“超重和失重”现象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播放预先录制的科普视频,展示生活中涉及到超重和失重现象的例子。比如,在航空航天领域,太空中的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他们不会打呼噜,这是因为没有重力,喉咙里的小舌头不会耷拉下来,也不会因为呼吸时产生的震动而打呼噜。另外,勺子里的汤不会像想象中漂浮起来,而是因为表面张力而粘在勺子上。当人出汗时,汗水也不会一滴一滴地落下来,而是汇聚成一团。通过这样的实例,可以提高学生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正式上课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播放与超重和失重实验有关的录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观察整个实验过程,为实际操作打下基础。由于有两个微型课程作为基础,学生在实验中的实践操作将变得更加细致和严谨,并且对实验的基本原理也将有更深入、更透彻的认识。
(三)基于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习自主能力
合作式探究学习的实施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积极发表独立意见,并有效改善他们在思考和表达方面的能力。同时,这种学习方式还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全面的补充,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微课的便利性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利用合作式探究学习的优势,以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例如,在“物体运动速度与摩擦力的关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相关录像给学生观看,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方式完成实验。接着,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们明确各自的任务,比如有些学生负责操作实验,有些学生负责做笔记,还有些学生负责记录时间和数据,以及有些学生负责数据分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过程。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结论进行评估、总结和重点强调。从中可以看出,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合作探究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培养他们进行实验设计、数据阅读和数据分析的能力,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四)引入思维导图
考虑到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局限性,他们往往无法准确确定学习和探究目标,并且难以建立具体的知识递进关系和体系,因此导致了课程学习变得形式化。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在微课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思维导图以其在思维表达方面的优势,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清晰分析,形成合理的学习重点,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一些重要的难点知识。
将思维导图与微课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微课的结构和内容,提高微课的教学效果;同时,将微课与思维导图相结合,有利于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合理地控制教学节点,使其更加科学、有效。此外,思维导图不仅具有展示功能,还能方便学生在微课结束后进行总结,在制作过程中回顾和整理微课的内容,并运用逻辑思维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就解决了过去由于短时记忆迅速流失而导致微课教学有效性不高的问题,通过图示结构,及时将知识内容转化为长期记忆,巩固了微课的学习基础。
(五)突破条件限制,促进创新思维发展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由于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大型的实验只能通过教师口头讲解来进行,这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直接影响。然而,微课资源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微课资源具有容量小、使用方便等特点,能够有效地突破时空的限制。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录像来展示那些一般情况下学生难以进行的大型实验,从而加强学生对实验的情绪和实践体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并最终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举个例子,当学习实验“力的合成与分解”时,通常需要准备大量的实验设备,这使得学生很难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先利用微课录像,通过慢速回放的方式,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实验的细节,并全面了解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跟随自己完成实验演示,并提出一些启发式问题,例如:“由于我们的实验设备有限,你们可否用较简易的实验装置来展示力的合成和分解过程?”通过这种方式,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验。最后,教师会给学生演示整个实验过程,并鼓励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相同的结论。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验证性实验,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会对这种实验形式产生一种本能的联想,有效地加深了对实验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创造力提升。
(六)模拟社会实践问题
现代高中物理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内,在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思维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它扩展到了分析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领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然而,由于学习压力和生活环境的限制,学生在这一时期可能接触到的社会现象十分有限。
为了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微课仿真基础上的社会实践活动变得非常重要。与传统的问答式教学方式不同,这种实践活动可以结合专题学习模式,让学生在明确的课题和课题探究框架下,运用物理思维和知识结构,将微课中提出的社会问题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探究问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解决相关问题,并将其应用到各个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探究中。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不同的研究小组进行专题探讨,扩展自己对物理问题的思考范围,提高物理学习的认知能力,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中的具体应用。
结语: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微课进行教学,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教育发展趋势的举措。借助微课的实施,教师能更好地履行教学任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进行微课录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合作精神,从而全面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依鹤.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2(4):44-45.
[2]洪英兰.试论微课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成才之路,2022(4):89-91.
[3]黄锦涛.微课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读好书,2022(4):22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