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热依汉古丽·阿卜杜热合曼

疏附县乌帕尔镇中学

摘要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个人思想,完善政治认知的重要时期,通过政治学习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政治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素养内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政治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他们了解时政的重要渠道,所以,教师需要格外重视核心素养在政治课堂中的渗透。文章就核心素养融入高中政治课堂的策略进行分析探究,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正文


一、引言

在高中政治课堂渗透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面对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教师要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实现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在新时代、新理念、新要求的影响下,高中政治教师需要重点解决以往教学中存在的过程探究性弱、趣味性低、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等问题,基于对问题的精准把握逐步推进教学工作的优化与调整。同时,在渗透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教师还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高中政治核心素养价值

高中政治的传统化教学中,教师可能会选择灌输式方法进行知识讲解,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目前,教学模式的逐渐转变,教师从教学组织者逐渐转变成教学引导者,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身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高中政治的教学任务就是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进行培养。科学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政治立场、为人处世的判断力等相关因素都有着重要影响,在高中政治的具体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活动开展的关键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逻辑。同时,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逻辑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在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的同时,明确政治理论和原理的价值,并在具体教学当中渗透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教材的知识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其属于一个健全、完善的知识体系,包含了教育者的许多心血,能够使学生更加系统化地了解有关政治知识。同时,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深入研读教材内容,科学使用现实生活素材,实现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政治课程而言,其内容较为丰富,主要包含了政治生活、社会环境、日常行为等各个方面,教师依据其自身的具体状况组织政治教学活动,体现学科特点,尊重学生差异,整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除此之外,政治教师应以身作则,发挥好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具体教学时,加强传统化教育观念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并通过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社会责任感,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规范学生法治意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标准对政治课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倡导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理论教学。在探究核心素养融入高中政治课堂的策略时,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了解他们的认知心理以及思想观念,将生活情境融入政治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更加直接地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政治内容。法治意识是政治学科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想要规范学生的法治意识,就需要利用他们熟悉的情境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政治知识,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学生个人素养。然而,结合政治教材内容设计生活化情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运用生活化的语言,通过通俗易懂、简单幽默的教学用语引导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减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后续学生融入教学情境打下基础。然后,教师要对所教内容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选择合适的生活化案例进一步创设情境。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时,会遇到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民事权利和义务”“信守合同与违约”“劳动就业与守法经营”“家庭与婚姻等法治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为此,教师可以从高中生的实际生活经历出发,设计案例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中,并对其中涉及的法治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故事创设法、表演创设法、视频辅助创设法。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时,为了让他们融入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表演,实现情境创设。比如,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打架斗殴的现象并不陌生,教师可以利用实际案例创设情境,要求学生进行相关角色扮演,之后分析其中涉及的不同法律内容。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本堂课中的收获以及遇到的问题等,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改变学生对政治课堂的看法,促进其能力发展,实现核心素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渗透。

(二)创建活动型课堂,培养科学精神

新课标理念明确提出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就是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活动的形式呈现政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将枯燥的政治理论和原理形象化。教师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组织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积极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经过活动型课程的设计,创设适合政治学科的教学模式,丰富活动内容,优化教学活动流程。将政治素养作为核心,构建活动型政治课堂,因地制宜地开展小组合作、议题式教学、思维拓展、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其中,议题式教学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也是极其高效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有重要意义。在高中政治的具体教学中,选择和政治教材知识关联性较高的议题,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考、探究,让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例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教学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当中名列前茅,且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了30%,再加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渐深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相关新兴产业也得到蓬勃发展。此时,可将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议题,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新兴产业,如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让学生参与议题的探究,通过思考和探究体会到新时代我国的发展与变化。同时,教师还能通过微视频展示相关新兴产业,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综合应用政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创新意识,形成科学精神。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公共参与意识

高中政治涉及许多概念原理和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仅凭自身的理解与记忆来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政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基于此,政治教师在具体教学时,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将政治知识融入新颖、直观的生活现象中。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相应的政治教学情境,学生能够在生动形象的政治情境当中亲自体验,充分理解与认识相关政治知识,明确了解政治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效提高公共参与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案例。“1999年的代村,脏、乱、差,群众上访不断,村集体负债380万元。但今天的代村乡村旅游、现代农业、教育医疗等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模范村,村民的生活更幸福、更有获得感。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故事情景背后的行动进行分析,并开展竞赛。通过小组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教师教学工作有效性的落实。

结语

高中政治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和深度探究,提升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从而实现政治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在具体教学时,选用多样化教学策略,可通过时事政治教学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通过创建活动型政治课培养科学精神;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以及案例分析,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创设相应的政治教学情境,使学生形成政治素养,提高自身的公共参与意识,实现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向东.建构主义视角下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7):159.

2]林立国.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之科学精神角度谈高中政治教学[J.高考,202217):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