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产后康复护理;初产妇;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生活质量
正文
初产妇由于首次怀孕,经验不足,加之身体激素发生变化,所以身心均承受巨大压力。分娩之后,家人更为关心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因此难免忽视初产妇的心理状态。有关研究表明,50%左右的初产妇出现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1]。如果初产妇长期处于焦虑和抑郁情绪状态之中,不仅仅影响乳汁分泌,而且会演变为产后抑郁症,对家庭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为了防止上述不良情况出现,需及时开展产后护理干预措施[2]。以往所采用的常规护理方法更为注重初产妇的身体健康,并未重视初产妇的心理健康,因此最终无法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产后康复护理方法则注重初产妇的心理状态,旨在改善初产妇的不良心理情绪,加速产后恢复[3]。本文将对其进行有关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初产妇。纳入标准:(1)均在初产妇知情下参与此次研究;(2)临床资料完整者;(3)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类疾病者;(2)合并智力障碍者;(3)依从性差者。对照组年龄22~30岁,平均年龄:(26.13±2.99)岁;对照组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52±0.17)周;对照组分娩方式:38例自然分娩、12例剖宫产;对照组文化程度:22例本科以及本科以上、15例大专、13例高中以及高中以下。实验组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27.23±2.55)岁;实验组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03±0.11)周;实验组分娩方式:40例自然分娩、10例剖宫产;实验组文化程度:23例本科以及本科以上、14例大专、13例高中以及高中以下。两组初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未有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1)待初产妇分娩之后,护士叮嘱其保持舒适体位且做好防寒保暖措施;(2)24h内密切关注初产妇的血压水平和体温等,如果出现异常需立即报告;(3)叮嘱初产妇产后42d前往医院复查。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产后康复护理方法:(1)体位和疼痛护理。如果初产妇接受剖宫产,护士需密切关注其腹部切口情况。合理评估初产妇的疼痛程度,再通过音乐疗法、深呼吸疗法等转移疼痛注意力。如果初产妇自然分娩且会阴侧切,叮嘱其保持健侧卧位,分娩后4h内下床排尿,24h内观察阴道有无出血情况;(2)心理护理。耐心与初产妇沟通,了解其负面心理情绪的来源,再通过专业的指导消除初产妇的负面心理情绪,让其明白保持积极乐观心态的重要性。(3)母乳喂养指导。告知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好处,产后0.5h内便可进行母乳喂养。在进行母乳喂养时可保持侧卧位,让宝宝的小嘴巴贴紧自己的乳头,嘴巴全部覆盖乳头和乳晕,左右两边乳房交替进行喂养,每次喂养时间至少超过15min,以期促进乳汁分泌。(4)饮食和睡眠护理。叮嘱初产妇可摄取纤维素含量高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与此同时可喝一些催乳的汤,如鲫鱼汤和猪蹄通草汤。如果出现失眠情况,可摄取一些富含钙质的食物,以期改善睡眠质量。(5)盆底肌康复锻炼。产后42d可开始盆底肌康复锻炼,如凯格尔训练或接受康复治疗仪的有关治疗等。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初产妇哺乳成功率、护理依从性、泌乳开始时间(①<8h、②<12h、③<24h)以及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评分[4](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初产妇的焦虑症状越严重,分数越低说明初产妇的焦虑症状越轻)、抑郁情绪评分[5](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AS,,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初产妇的抑郁症状越严重,分数越低说明初产妇的抑郁症状越轻)、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6](采用PSQI量表进行评价,总分0~21分,分数越高说明初产妇的睡眠质量越差,分数越低说明初产妇的睡眠质量越高)、生活质量评分[7](采用WHOQOL-BREF量表,各领域总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初产妇的生活质量越高,分数越低说明初产妇的生活质量越低)。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且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初产妇哺乳成功率、护理依从性比较
实验组初产妇哺乳成功率、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初产妇哺乳成功率、护理依从性比较(n/%)
组别 | 哺乳成功率 | 护理依从性 |
实验组(n=50) | 48(96.00) | 47(94.00) |
对照组(n=50) | 38(76.00) | 39(78.00) |
χ2值 | 8.3056 | 5.3156 |
P值 | 0.0039 | 0.0211 |
2.2两组初产妇泌乳开始时间比较
实验组初产妇泌乳开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初产妇泌乳开始时间比较(n/%)
组别 | <8h | <12h | <24h |
实验组(n=50) | 40(80.00) | 9(18.00) | 1(2.00) |
对照组(n=50) | 20(40.00) | 21(42.00) | 9(18.00) |
χ2值 | 16.6667 | 6.8571 | 7.1111 |
P值 | 0.0000 | 0.0088 | 0.0076 |
2.2两组初产妇护理前后临床有关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初产妇的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初产妇的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表4。
表3:两组初产妇护理前后焦虑/抑郁/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 焦虑 | 抑郁 | 匹兹堡睡眠质量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实验组(n=50) | 56.52±7.78 | 38.96±2.24 | 55.71±6.63 | 37.71±1.96 | 15.52±1.47 | 9.02±0.55 |
对照组(n=50) | 56.55±7.74 | 48.28±3.31 | 55.76±6.61 | 45.52±2.22 | 15.53±1.48 | 12.12±1.34 |
t值 | 0.0193 | 16.4891 | 0.0377 | 18.6481 | 0.0338 | 15.1332 |
P值 | 0.9846 | 0.0000 | 0.9700 | 0.0000 | 0.9730 | 0.0000 |
表3:两组初产妇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 生理领域 | 心理领域 | 环境领域 | 独立性领域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实验组(n=50) | 50.22±6.63 | 73.57±4.42 | 48.88±5.63 | 71.27±5.52 | 46.66±5.85 | 75.57±4.42 | 70.54±4.41 | 90.29±3.36 |
对照组(n=50) | 50.25±6.61 | 63.36±4.62 | 48.91±5.59 | 62.32±5.51 | 46.69±5.81 | 66.36±4.84 | 70.56±4.42 | 78.28±4.41 |
t值 | 0.0226 | 11.2914 | 0.0267 | 8.1142 | 0.0257 | 9.9357 | 0.0226 | 15.3176 |
P值 | 0.9820 | 0.0000 | 0.9787 | 0.0000 | 0.9795 | 0.0000 | 0.9820 | 0.0000 |
3.讨论
对于女性而言,妊娠是一项自然的生理过程。在妊娠期间,孕妇的心理状态会发生较大变化[8]。分娩之后,产妇面临着角色的转换以及身材走样等困境,因此极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9]。初产妇本身缺乏经验,如果医护人员以及家属未能及时发现初产妇的异常情况,将对其产后恢复产生较大负面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自身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产后康复护理成为临床研究热点之一[10]。多项研究指出,产后康复护理在改善初产妇负面心理情绪时具有诸多优势[11-13]。产后康复护理通过对初产妇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了解初产妇负面心理情绪的来源,最终将负面情绪扼杀在摇篮内[14]。除此之外,向初产妇强调保持平和的心态有利于子宫收缩和乳汁分泌,不断提高其护理依从性和成功泌乳率。对初产妇实施产后康复护理方法时,对其开展饮食护理、睡眠护理和体位护理以及盆底肌康复锻炼等,均可加速初产妇机体康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初产妇的哺乳成功率为96.00%,对照组为76.00%,上述研究结果与张琼慧[15]等作者的研究结果保持高度一致。常规护理模式下,对于初产妇的身心健康未能高度重视,因此所取得的护理效果不理想。
综上所述,产后康复护理可积极改善初产妇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提高哺乳成功率和护理依从性,缩短泌乳开始时间。
参考文献
[1] 姚前前. 康复治疗仪结合盆底训练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3):464-466.
[2] 吴小玲.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2):123,137.
[3] 周红旭,冯梅芳. 针对性康复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情绪状况和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1):3072-3073.
[4] 罗瑞花,茹鲜·吾木尔阿吉.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和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8,5(7):65-66.
[5] 刘志云. 中药汤剂联合综合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4):421-423.
[6] 宋秀远. 康复护理对初产妇子宫复旧及产褥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 糖尿病天地,2022,19(5):264-265.
[7] 肖海瑜. 针对性康复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情绪状况和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29(5):178-179.
[8] 曾利琴,熊华. 针对性康复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情绪状况和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18,15(31):80-83.
[9] 周焕勤.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9):1148-1149.
[10] 王艳群. 健康教育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及对产妇不良情绪的影响[J]. 系统医学,2021,6(6):165-167.
[11] 江冰. 探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和盆底 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8(39):263,268.
[12] 尚平平.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20,10(8):136-139.
[13] 王越筠. 健康教育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及对产妇不良情绪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50):140,165.
[14] 王玉敏.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影响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4):121.
[15] 张琼慧.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和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作用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44):295-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