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不孕症患者心理因素的调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女性不孕症;心理因素;焦虑;抑郁
正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群工作压力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提升,现阶段女性的工作压力以及生活压力同样出现了明显的提升。由于过重压力的影响,会存在较大的机率使得女性出现内分泌失调等情况,对其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1-2]。其中女性生殖不孕症主要是指女性在正常生活的过程中,存在≥1年的时间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进行避孕,但仍然未能受孕的情况。据相关研究显示:现阶段我国女性生殖不孕症病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且女性生殖不孕症已经逐步成为世界范围内继肿瘤以及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疾病[3-4]。有研究显示:不孕症会不可避免的对女性患者心理状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夫妻关系等。同时有学者指出:女性不孕症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不孕相关压力以及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存在着密切的联系[5-6]。本文将探究分析女性不孕症患者心理因素的调查,详情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院内就诊的疑似不孕症患者共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由相关医护人员应用焦虑抑郁测评量表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症状调查,同时收集整理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包括:年龄、不孕类型、是否有子女,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不孕时间、家庭支持情况、bFSH指标、AMH指标以及双侧卵巢AFC计数。
1.2方法
应用焦虑抑郁测评量表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症状调查,明确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制作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表,掌握患者的一般资料。
1.3观察指标
焦虑抑郁量表,采用SAS以及SDS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定,>50分为存在焦虑抑郁症状,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FSH指标通过在患者月经期间2-3天采血,应用化学发光检测发进行测定,AMH指标于患者月经期间采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AFC指标则在早卵泡期进行,经阴道B超下计数双侧卵巢内直径2~9mm的卵泡总数。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采用单因素分析方式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研究对象不孕情况
接受不孕症诊断的人员共102例,存在66例患者为继发性不孕,占比为:64.71%,存在36例患者为原发性不孕,占比为:35.29%。
2.2女性不孕症患者心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将患者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结果(包括:年龄、不孕类型、是否有子女,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不孕时间、家庭支持情况、bFSH指标、AMH指标以及双侧卵巢AFC计数)纳入单因素分析,经分析后发现:年龄、不孕类型,是否有子女,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以及家庭支持因素均与女性不孕症患者心理状态存在联系,P<0.05,而不孕时间、bFSH指标、AMH指标以及双侧卵巢AFC计数则与患者心理状态不存在联系,P>0.05,如下所示:
在年龄方面:年龄<40岁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的患者为:36例,年龄≥40岁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的患者为:66例,其中OR=17.647,P=0.001。
在不孕类型方面:继发不孕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的患者为:41例,原发不孕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的患者为:61例,其中OR=7.843,P=0.001。
在是否有子女方面:无子女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的患者为:42例,有子女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的患者为:60例,其中OR=6.353,P=0.012。
在文化程度方面:≤初中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的患者为:59例,≥高中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的患者为:43例,其中OR=5.020,P=0.025。
在家庭收入方面:(7546.33±327.61)元/月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的患者为:43例,(8697.29±288.73)元/月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的患者为:59例,其中OR=5.020,P=0.025。
在不孕时间方面:不孕时间(2.12±1.33)年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的患者为:38例,不孕时间(3.46±1.07)年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的患者为:64例,其中OR=13.255,P=0.001。
在家庭支持情况方面:具有优良家庭支持的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的例数为:21例,不具备优良家庭支持的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的例数为:81例,其中OR=70.588,P=0.001。
在bFSH指标方面:<10U/L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的患者为:52例,≥10U/L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的患者为:50例,其中OR=0.078,P=0.779。
在AMH指标方面:<1.1ng/ml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的患者为:53例,≥1.1ng/ml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的患者为:49,其中OR=0.314,P=0.575。
在双侧卵巢AFC计数方面:<6个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的患者为:51例,≥6个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的患者为:51例,其中OR=0.000,P=1.000。
2.3女性不孕症患者心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所得结果(年龄、不孕类型,是否有子女,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以及家庭支持因素)作为因变量,对其进行赋值,其中患者年龄≥40岁为1,否则为0;继发不孕为1,否则为0;无子女为1,否则为0;文化程度≤初中为1,否则为0;家庭收入<8000为1,否则为0;不具备家庭支持因素为1,否则为0。赋值完成后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40岁,文化程度≤初中,家庭收入<8000元以及不具备家庭支持属于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主要心理影响因素,P<0.05,如下所示:
年龄≥40岁:β=1.821;SE=0.484;Waldx2=22.830;OR=18.300;P=0.001;95%CI(5.333-18.625)。
文化程度≤初中:B=2.606;SE=0.449;Waldx2=13.123;OR=8.647;P=0.001;95%CI(2.830-7.009)。
家庭收入<8000元:B=2.551;SE=0.338;Waldx2=18.996;OR=4.059;P=0.001;95%CI(3.048-8.629)。
具备家庭支持:β=1.916;SE=0.539;Waldx2=20.497;OR=15.443;P=0.001;95%CI(6.018-14.370)。
3. 讨论
不孕症属于生殖系统疾病,主要指正常的女性在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且有规律性生活≥12个月未能达到临床妊娠状态。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现阶段在世界范围内,存在>1.5人存在不孕情况,不孕症已经逐步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在我国范围之内,女性不孕症病例已经>5000万,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占比为16%左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部分地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正常的夫妇在结婚后的较长时间内如果未能生育,则会存在较大的机率使得女性面临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压力,进而使其出现多种类型的负性情绪,对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7-8]。不孕症患者属于相对特殊的群体,其不仅需要接受漫长的质量,同时需要面对传统观念的影响,进而使其心理状态受到影响的机率出现明显的提升。有研究显示:对于女性来说,当其年龄超过35岁之后,其生育能力会出现明显的降低,且在怀孕之后出现流产等不良事件的机率同样会出现明显的提升。多方面的因素均可使得女性不孕患者心理状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现阶段不孕女性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机率相对较高,其影响因素同样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而需要及时明确此类影响因素,进而为后续的干预措施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9-10]。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年龄≥40岁属于影响女性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分析其原因认为:对于不孕症女性患者来说,其对于不孕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会随着年龄的提升而增加,同时卵巢储备功能、以及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会随着年龄的提升而降低。此时当患者知晓自身由于年龄因素难以受孕之后,面对此类情况其在生理以及心理方面均会出现明显的变化,甚至使其长期处于自我厌恶的状态,逐步使其内心出现焦虑甚至抑郁的负性情绪。在家庭支持方面,认为家庭的支持程度、关怀程度以及与配偶的亲密程度等均与女性心理状态存在联系。分析其原因认为:随着不孕时间的延长,不孕患者可能会独自承受来自公婆甚至爱人的压力以及指责,使其失去家庭的支持,此类因素均可使得患者内心负性情绪难以消退,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会存在较大的机率出现自卑、自我贬低等类型的负性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对心理状态造成影响。在文化程度方面:不孕女性文化程度越高,其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机率越低,分析其原因认为:主要是由于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受到传统观念影响的机率较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此类患者的心理压力。在家庭收入方面,对于女性不孕患者来说,其需要接受反复的诊疗,在此过程中的花费相对较高,无形中提升了患者自身的压力,如果此类情绪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便会直接对其心理状态造成影响[11-12]。
综上所述,现阶段女性不孕症患者出现焦虑以及抑郁的机率相对较高,在实际对此类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明确患者的心理状态,掌握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相关因素,进而予以其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保障最终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晴,岳立萍,胡俊平等.不孕症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军事护理,2023,40(06):65-68.
[2]丁晓芳,吕志华,孙聪北.不孕症妇女心理弹性与健康信息素养的相关性及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22,33(05):537-540.
[3]张扬,林燕珊,张佩等.女性不孕症患者治疗期间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2,22(03):205-209+224.
[4]莫圆圆. 不孕女性心理弹性的潜在类别及其心理体验研究[D].苏州大学,2021..
[5]孙利静. 不孕症女性接受IVMT治疗期间焦虑、抑郁症状的发展轨迹及其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D].山东大学,2021.
[6]刘伊. 不孕症患者心理弹性、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及益处发现的相关性研究[D].锦州医科大学,2020.
[7]樊安彤,田庆,李欣阳等.女性不孕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58(01):106-111.
[8]刘晨霞. 女性不孕症患者生育压力与生活质量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20.
[9]周飞京,董悦芝.心理韧性和积极情感对不孕症女性生育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9,19(05):326-330.
[10]张鑫. 女性不孕症患者生育压力、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11]赵婷. 不孕症妇女心理状况、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12]曹逸. 女性不孕症患者不孕相关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