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体育教学;创新教学
正文
引言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强调培养体育技能,包括体育锻炼技能与自我评价技能。体育锻炼技能方面学生需要能够掌握两种以上的体育技能,能够熟知体育项目规则,并且借助体育运动全面提升自身身体素质。而自我评价技能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能够在众多繁杂的体育运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从而体会运动的乐趣。开展小学体育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实践全面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五项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具备长足的发展眼光,紧跟时代步伐,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构建出合理完整的教育体系框架,以此为依据,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但是在现实教学管理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未能充分地领会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内涵,没能积极调整教学管理思路与方式,从而无法有效整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而影响到了课堂教学成效。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教师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对于体育学科的特征有着深刻的了解,善于创新完善多种教学措施。紧密围绕着当前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地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考虑各项教学环节,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跟随教师的指引进行学习实践。现阶段的小学生天性贪玩,在自身的控制能力与学习反思方面均存在着不足,同时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在教学规划中根据现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开展体育教育工作。在教学中要避免采用单一固化的教学模式,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运动的兴趣为前提,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根据目前学生自主理解能力,在学科教育当中融入专业体育知识,促使学生对于体育学科有着正确的认识。只有确保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充满兴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体会到体育课程的乐趣,进而在教师的指引下学习正确的体育锻炼技能,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完善自身的学习成长。
二、利用信息化教学
在当前时代的发展下,教育工作引用信息教育技术取得了快速的进展,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帮助下为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思路提供了多种重要帮助。如今的教育教学中,多数学校逐渐实现了网络全覆盖,教师可以在教育管理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向学生更加直观地展示运动方式和技巧,在视频、图片功能的应用下,促使学生调动多重感官,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如在引导学生进行“羽毛球”的训练当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的帮助下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了解学习羽毛球的运动技能和技巧方式。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组织“羽毛球竞赛”,根据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竞赛小组,指示学生轮番进行比赛,在这样的教学带动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竞争意识,学生在比赛当中灵活地运用之前所需知识技能,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运动能力。同时,教师在信息技术录像、摄影等功能的帮助下,利用该技术帮助学生记录运动实践情况,特别是针对学生在运动当中的错误动作及违规动作进行指正。教师将完整的运动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发现自身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的失误问题,在综合对比、分析和讲解中,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具体教育措施的落实,对于课程教学的最终成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下,为了有效地提升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任课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深思体育课程对于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重视体育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教育工作中学会适当地放手,留给学生更多的实践训练的机会,将体育运动的主导权交还于学生,促使学生在足够的体育运动知识的帮助下进行自由训练。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引导性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每一位学生能够投入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有效杜绝体育课程开展中学生积极性差、开小差的情况发生。为了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体育运动当中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教育工作方式上可以采用游戏活动、引入竞争的方式,促使学生在运动竞争当中交流互动,提升学生的竞技意识,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运动当中,以便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加强硬件设施投入力度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应当加强学校以及教师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在课时安排上,增加体育课程课时,文化课教师不再占用体育课程,让学习的重心不再偏向文化课程,能够做到文化课程、体育课程同等发展,同时也要增强学生体育运动的意识。另一方面加强体育教师对自己课程的重视,能够教授学生体育技能,让体育课程不再无聊枯燥乏味。在体育教学硬件设施方面,可扩大运动场地,投入更多的体育器械,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场地运动,也能够了解学习到更多种类的体育运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在运动场地方面,应该增加学校运动场地的面积,配备不同的场地,就比如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桌、羽毛球场地,并且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不轻易占用这些运动场地。在运动器械方面,能够投入更多不同种类的体育器械,而不是常见的器械,同时能够配备专业的讲解。体育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讲解,让学生不仅能接触到更多的体育器械、学习掌握更多的体育项目,还能够对体育项目的规则熟知,从而让学生发现运动的乐趣,不再沉迷手机游戏。
五、积极开展分层教学
为有效提升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规划中要着重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反思以往小学体育课程中对学生个性成长及个体差异认识不足的情况。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在进行课程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学会使用分层教学方式,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促进学生在学习参与中得到个性成长。如在引导学生进行“立定跳远”练习时,教师在这一教学内容上进行有效的延伸,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标准。面对学习能力强、学习意愿高、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计更好的准线。而对于学习成效一般,但是对运动充满兴趣的学生,教师要着重加强对其正确指引,促使这类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有效地提升自身的体能。同样,教师可以根据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相应的教学活动。如,一些学生对于足球、篮球充满兴趣,而一些学生在“乒乓球”“跳绳”方面具有天赋。教师根据学生的运动兴趣组织多元的教学活动,以便利用体育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体育教师不仅要创新教学理念,还要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创新小学体育课程工作较为复杂,教师在教学革新任务中要充分结合教学实情,根据当前学生的学习基础,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条理的对此进行调整改进,确保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守顺.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03):95-96.
[2]杨雷.新课改视域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03):11-12.
[3]刘国军.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