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职音乐信息化课程教学的初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信息化;中职音乐课堂;新型教学模式
正文
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
《信息融合背景下中职学生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的研究》(JZY23249)
《中职学校分层教学微课题研修方案》(202305001)
引言:在当前大力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信息化时代,教学模式、内容及成效方面获得了显著改变。尤其很多基于互联网产生的设备、软件与技术,与音乐课堂之间的完美融合,让中职音乐课堂教学体现出现代化教育的时代特征。因此,本文将结合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从当前中职音乐课堂教学现状、教学优势、教学模式等方面展开探索,力求促进中职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突破学科教学难点
在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过程中,老师在分析歌曲、讲解乐理、欣赏歌曲等环节中,都要借助互联网,搜索相关的短视频,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将难点进行直观、具体的呈现。教学信息化技术的高效集成,不仅可以直观、形象、生动、色彩鲜明地呈现出各种音乐情感和表达方式,而且能够在不同的领域形成横向、垂直的关系,给教学带来生机,并能够促进学生的发散思考。例如:在音乐教育中,民族和美声歌曲一直是中职生最不喜欢的一类,因此,音乐教师可以利用电视、电影等传统的故事场景,创造出一种优雅的音乐环境。至于唱法的类别,则是以《四大名著》的主题歌曲为例子,藉由音乐中的意象、人物的形象,加上对原作的诠释,使学员在对经典作品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歌曲的风格、不同唱法的特征及所处的时代环境。
二、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克服畏难心理,培养自信心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与发展,音乐在职业学校的教育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融合音乐教学所需素材,从视觉、听觉两方面为学生传递音乐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李健创作并演唱的《中学时代》这首歌,唱出了国内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状态、生活情况,在课堂上讲解这首歌时,可以借助网络媒体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直观呈现这首歌用到的乐器和音乐知识,并搜索网上的原唱音频,也可以是歌曲MV,让学生获得一边听一边看的机会,入情入境,感受音乐的迷人魅力。这种媒体辅助手段极大地丰富了音乐课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精确领悟其中心思想。又如,引进趣味App,App里还有自动混响、回声等效果,中职学生利用App唱歌时就能使用这些效果,使自己的歌声更具魅力。App里还有不同音乐作品的演奏视频,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讲解不同视频里的不同音乐技巧。学生在课后也能利用音乐App自主练习,利用其录音功能录下自己的歌声,改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畏难心理。
三、联系背景,融入视频影像增强理解
在乐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某个音乐术语或理论概念了解得不够透彻,教师可以重点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结合具体作品,联系创作背景,融入视频影像,让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发展理性思维,获得乐感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教材《雪绒花》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音阶图,让学生用连贯而优美的声音试唱音阶,在柯尔文手势的辅助下巩固演唱高音,为欣赏乐曲作准备。随后,教师播放《雪绒花》片段,让学生从速度、节拍、情绪等方面谈感受。在视唱双声部乐谱时,教师让学生自主找出主题旋律,体会该主题旋律在全曲中重复出现了几次,重复出现该主题旋律的作用是什么。为了让学生理解音乐情绪的不同表达,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音乐之声》,对比欣赏歌曲《雪绒花》在电影中两次出现的场景。第一次是上校被歌声打动并激发兴致,在家中为玛丽亚和孩子们即兴演唱,节奏舒缓轻快,气氛温馨欢乐。当奥地利被德国占领后,上校誓不归降德国,在与大家告别时再次演唱这首歌曲。这时,他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眷恋演唱歌曲,内心充满了悲愤与沉痛,曲调也较为深沉。该乐曲采用的是C大调,3/4拍,伴有再现的二段体结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联系背景整体试听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同时,教师可以搜索视频影像,让学生欣赏《顽皮的小杜鹃》《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等奥地利民歌,感受其热情欢快的音乐风格,从而加深对《雪绒花》的音乐风格和节奏的理解。
四、智能支持,满足个性需求
信息技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智能支持。教师可以利用备课助手的直播功能引导学生学习乐器指法,有效化解传统教学中的理论讲解和指法纠正难点。画质高清、醒目放大的图片将乐器结构细致呈现,教师从旁点拨或提示,以辅助学生学习乐器演奏技法。其次,无论是平时的乐器练习,还是参与课堂演奏,学生接触乐器的时间有限,乐理知识掌握不牢,难免会在聆听、辨识乐器的音色上存在困难。而利用平板电脑点击乐器,重复听辨,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区分相近乐器。再次,智能乐器在音乐课堂的投入使用,对学生的高效学习形成强大助力。先进的静音数据采集相当于建立了数据库,而开放性远程协议和录音回放功能则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能够随时得到在线指导及重复练习的机会,智能纠错评分及进度查询功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借助人机交互系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最后,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与音乐创编有效融合,推动课堂延伸和学习迁移,鼓励学生利用音乐创作软件在线自由选择各种乐器,再选择节奏、音色、速度进行音乐创编活动。在线创编音乐作品,方便了学生对音乐素材的选取,以及对乐曲和歌词的修改、保留及对比,能够真实呈现学生创作过程中的思维痕迹。例如,在教学教材《剪羊毛》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保留原有音乐结构、节奏、速度的基础上,自主谱曲填词,利用“随身乐队”app进行编创表演。学生可以将修改好的作品分享至人人通空间,促进线上音乐交流活动的开展,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感受审美建构和艺术创造的乐趣。
五、利用信息平台,让对视唱方法的掌握更精准
中职音乐教学,吹拉弹唱自然不可或缺。中职音乐教学中视唱教学至关重要,尤其是对视唱方法的掌握非常关键。无升降号调视唱、一个升号的各调式视唱、一个降号的各调式视唱、简谱视唱,内容很多,学生掌握起来不容易。我在教学无升降号调视唱《蜜蜂蜜蜂你找啥》时,在注重由易到难逐步练习的前提下,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蜜蜂蜜蜂你找啥》音乐,让学生感悟、熟悉整体节奏,先做节奏练习,再进行视唱。随着我们学校的先进信息化装备———录播教室投入使用,这对于我们视唱教学帮助更大,我对视唱教学课堂进行了全程录制,然后从头到尾回看一遍,分析教学环节中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不断修正、完善,从而提高我的视唱教学水平,让学生更加精准地掌握视唱方法。
结论:信息技术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学习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用于现代教学中更是让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中职音乐课程守正创新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更新理念、大胆创新、勇于改革、敢于探索,将更多科学、高效、适宜的教育方法与技术引入课程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蒋丽芳.中职公共艺术音乐课程信息化教学[J].艺术家,2021,(05):104.
[2]李薇茜.中职公共艺术音乐课程信息化教学路径的探索[J].中国培训,2019,(07):8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