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在乡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摘要
关键词
乡村小学语文;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应用策略
正文
乡村小学语文教学有其共性和个性特点,如共性方面与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工具性目标相一致,需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理念;而个性方面则是源于乡村小学教学资源、教学力量,学生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等产生的特定学习问题和学习需求,所以为更好落实语文教学立德树人要求,提升乡村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需要教师借助平台开发和使用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挖掘其中的革命基因、革命精神,丰富语文立德树人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带动学生在深层次认知、解读和实践体会之中生成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奋斗观。
一、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选择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渠道
我国在宣传、学习和继承红色革命基因上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选择的正确途径为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选择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提供了多样的渠道,包含以下几方面:其一,官方所推荐的经典影视篇目,如教育部办公厅、国家电影局印发的《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的优秀影片片目》中就提及了《少年雷锋》《离开雷锋的日子》《丰碑》《周恩来外交风云》《弹起我的扎年琴》等一系列优秀影视作品,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和方向选择。其二,可通过教学用书提及的参考建议选择相关影视作品,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相关参考用书就推荐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狼牙山五壮士》电影,影片内容既高度还原了革命战争故事,也可以补充课文描写的情感或文字旁白部分。其三,教师可以从视频网站上下载更多元的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如根据革命历史事件改编的电视剧、电影或记录革命人物、史实的纪录片、电视节目。
二、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在乡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素材导入,还原红色事件
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主要是应用在乡村小学语文的红色革命故事类文章教学与解读之中,教师可将其开发为一种导入素材或情境创设素材,让学生直观看到自己没有经历过的、无法想象的历史时期、战争背景和战争画面,在高度还原的视频素材作用之下让学生直面革命的真实,才能够生成健康的情感[1]。
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由于革命年代的特殊背景和当时的战争场面与学生现阶段的幸福生活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虽然能够读懂汉字却未必能读懂情感,读懂五壮士的革命信念,此时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电影素材可以让学生真实看到日寇大举进犯是指五人对三千兵力的进犯,才能够理解五壮士当时面对的生死险境,在真实还原的情景之中明白了战士身上不畏生死、勇敢搏杀的坚定革命意志与革命品质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才能够真正带给学生情感冲击。
(二)素材解读,分析红色经典
除作为辅助教学素材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解读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如其中的配乐、人物语言、服饰或场景,分析影视作品与课文原文之间的联系,更好的理解经典为何为经典,在解读经典之中受到情感熏陶和影响[2]。
如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教师可以将电影《邱少云》中的关键素材剪辑在一起,请学生先通读课文,再尝试理解电影中首长所提及的“奋斗的关键就在这个邱少云身上”是什么含义,又是怎样体现这种关键的,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邱少云同志咬牙忍受火烧痛苦直至牺牲的坚定革命意志,也才能够理解影片中战友竖起大拇指和课文中“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之间的关系,用素材解读强化学生对革命战士身上难能可贵品质的理解。
(三)素材扩展,体验红色情感
认知情感、理解情感最终都是想通过情感的升华服务于学生外在行为表现的生成,所以教师还应当依托于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组织如情景模拟、影视游戏、课本剧改编、故事复述、演讲等不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情感产生的原因,并在活动中践行红色革命情感的积极意义[3]。
如请学生在通读《开国大典》一文后观看《开国大典》电影,走入到热烈的典礼氛围之中感受人们喜悦激动的心情,再请学生将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对于影视作品的解读变为新闻播报的一种形式,学生就处在开国大典的现场,要向全世界人民播报好消息,用体验式角色转化的文章解读方式带动学生内在的国家自豪感、民族自豪感和真实喜悦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民族自信。
结束语
乡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可以通过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多元应用达成,教师在结合课时教学目标选择影视素材之后可以利用该素材创设情境,还原战争场面、历史画面,让学生理解不同时代的不同情感;也可以充分解读素材中的不同情感构成要件,更好的理解革命战士身上的意志品质;同时,可以通过转换应用模式让学生在自行体验之中生成自发情感,用能动教育方式带动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基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宁艳. 浅谈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中华辞赋, 2018.
[2] 莫莉琼. 浅谈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14):1.
[3] 魏冬妍. 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 新课程(教研版),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