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初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芳

辽宁省阜蒙县高级中学 123199

摘要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并存的学科,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新一轮的高考中,更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注意体现语言教学的价值,突出语言的人文性,给予学生以艺术的熏陶。本文从新高考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所呈现出的一些新的变化进行了剖析,并根据这些新的变化,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

新高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正文


前言

随着新一轮高考的推进,对学生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是高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在高考语文试卷中,阅读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古文和现代文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成绩。特别是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语文阅读教学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

一、对新高考阅读试题的分析

语文是高考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语文阅读的考查方向和侧重点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阅读试题量增多。语文阅读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较快的阅读速度。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除了要保证质量、保量外,还要注意提高阅读速度;2扩大了命题的范围,在选材上更具灵活性,包括对讨论类文章的论证论文、评论论文和感想论文;传记,新闻,新闻,采访,实用类文本;文学文本为小说、散文和古诗;3在阅读内容上,更注重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最缺乏的就是阅读能力。4加大对课外阅读的考核力度,以名家名著、时事新闻、佳作美文为主,且这部分阅读的分数在不断提高。教师唯一能做的就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5文言文阅读题的难度逐步加大,考查的重点从词句理解转向了文言文的中心内容和思想情感;6阅读题的难度更大,需要的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只有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能熟练地做题。

二、新高考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受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制约。尽管新高考已经开始实施,但是大多数的老师还停留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他们在阅读教学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多,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阅读教学的成效。与此同时,受限于传统的阅读方式,老师们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学生的阅读技能上,而忽略了他们的整体素质,导致学生的思考方式呈现出显著的僵化现象,缺乏创造力,导致课堂气氛十分压抑,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很难与目前新高考背景下的阅读需求相匹配。

其次,没有重视阅读对累积效应的影响。在语言教学中,阅读是最主要的一项,它是一项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课程,是一项检验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往往没有充分理解其重要性,仅以写、背诵为主。这些认识的偏差,极大地限制了阅读教学的成效;也有一些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往往只注重课本,忽略了课外阅读,导致学生的阅读范围较窄,不能适应新高考下的阅读教学。

、新高考改革中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引导学生从文章标题入手,牢固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的题目都是作者经过分析、探究而形成的,同时也是文章内容的概括与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标题,有的学生把标题联想成人的眼睛,通过标题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要充分认识标题的内涵。一篇有个性的课文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教师可结合课文标题进行阅读教学,使学生能从课文标题中找出文章的重点,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涵,从而有针对性地学习。如《荆轲刺秦王》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题目开始学习,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设计课文,分层次展开提问:第一,荆轲刺杀秦王,第二,荆轲准备如何刺杀秦王;第三,荆轲刺杀秦王的具体情节如何?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三个层次递进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能够合理地解决问题,同时了解文章的主旨,从标题开始,以提问的形式展开教学。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兴趣学习适用于任何一个学习阶段,只有学生产生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思考学习内容。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通过阅读不同内容,思考语文知识,积极探索阅读内容,获得心灵滋养,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水平。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从教材入手。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学习任务繁重,面对枯燥乏味的课程内容,长时间学习这些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要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形式有多种形式,如朗诵,朗读能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表达过的情感,通过改变语调来传达信息内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展开阅读,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诗经”课程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电脑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背景,了解历史时期的情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充分理解阅读内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三)突出学生主体性提高阅读能力

虽然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在阅读和理解能力方面,他们与教师之间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安排教学任务时,如果根据自己的能力设计教学课件,就会产生一定的问题。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设计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形式,使阅读教学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阅读教学要突出教学重点,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如“荷塘月色”课程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充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理解文章句子的内涵。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荷塘月色的特点,在学生完成创作型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理解,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对比文章中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开发语文阅读材料,增加校本课程资源

新高考改革要求高中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语文素养的具体体现在学生的阅读能力、听、说、读、写等综合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学校要改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及时从阅读材料入手,开发阅读资源,结合语文教材特点,增加校本课程。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论语》和《孟子》等课文的教学中,可以针对这种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文章开设校本课程,结合课外材料,培养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阅读古文古句的能力。此外,还可以开设专门的课程,如《小说赏析》,培养学生在不同部分的阅读能力,分类教学,条理清晰,可结合课外读物拓宽教学视野,一举两得。

结语

总而言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而且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老师们应该注意到新的高考改革,对语文阅读课程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在阅读课程中的参与性,改进阅读课程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总体思维能力,让阅读课程的内容更加新颖、丰富和生动。

参考文献:

[1]王军.“转换模式”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结合[J].亚太教育,2019(04):77.

[2]高欢.对话策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赜[J].成才之路,2019(11):19.

[3]宋宏平.浅议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07):5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