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布海丽且姆·麦麦提

于田县第一中学

摘要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优化时,教师需要找准方向、切入点,明确教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促进学生个性化、高效化学习为根本,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生态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出发,重点研究了有效的实施策略,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道德与法治;实施策略

正文


一、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方向、内涵有了全新定义。首先,从宏观层面上讲,教师需要参照新课改标准,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分析、调整,明确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改革视域下的根本育人目标,从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科学精神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更加科学高效的引导。其次,教师应当明确课程教学的总目标,比如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优良传统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学习我国近现代的发展成就、发展经验,同时将课程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衔接,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树立正确道德规范、道德准则。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其呈现出单纯、缺乏辨识力、易被误导和影响等特征,并且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初中阶段学生的德育教学尤为重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致力于学生意识的形成发展研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在教学中已呈现显著的积极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改善。

第一,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现阶段部分教师与学生的思想观念仍旧倾向于传统的模式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完全转化为素质教育格局,这种教学观念上的冲突着实会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顺利开展。

第二,教学内容的开展更集中在理论的传授,部分教师缺乏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操作,导致教学内容过于空泛,无法激发学生的深刻思想体会,致使课堂学习流于死记硬背的形式教学。

第三,道德与法治在初中基础课程中受重视的程度不高,由于以往课程本身在成绩考核中的分值占比不多,因此,部分学校和教师并没有在新课改后加强对道德与法治的重要认识,导致部分教师主观上丧失了些许教学热情,从而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

第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枯燥,外加部分教师没有丰富和创新课堂教学情境,导致学生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枯燥难懂,不接地气,从而产生内心上的排斥,难以形成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一)加强课前预习

实际教学中,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并没有为学生制订课前预习项目、预习计划,大部分学生只能够根据已学知识对新知识、新概念进行理解学习。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因此,其在接受新知识、新理念、新概念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差异,在缺乏课前预习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快速理解本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对此,教师需要列举出相应的课程预习大纲,引领学生参照相关大纲完成对课程知识项目的高效学习。另外,在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需要开展课前、课后的教学指导,服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将课堂进行有效延伸拓展,以提高教学效率。具体来说,在讲解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坚持宪法至上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提前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相关内容制作为简短的视频,借助微课程和预习PPT,结合导学案,将宪法的核心内容以及加强宪法监督的重要性向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对本章节、本单元的课程知识结构形成初步认知,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打下基础,从而能够快速进入后续的课程学习,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将本课时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整理、衔接、串接、融合,使学生能够参照思维导图,根据相关章节布局完成学习探究。教师也可以在视频中适当地增添趣味元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课前预习的乐趣。总体来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进一步强化课前预习指导,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找到正确方向,找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切入点,提前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探究,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参与后续的课程学习。

(二)课堂情境教学

课堂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可给予学生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可利用情境课堂完成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点的有效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完成对情境项目科学、合理的应用,结合学生熟悉的话题,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完成对知识点的有效总结与探究。教师设置的情境应当具备引导性、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过程。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适当结合视频、音频,创建更加直观、形象的情境空间,给予学生良好的视听感受,这样才能够在情境教学环节取得相应的成效。例如,在讲解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时,教师可给学生讲解公平、自由、正义的概念,引入当前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人民为追求自由、平等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借助此类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前人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对于追求正义、追求美好生活、追求平等自由所做出的一切努力,进一步领略人生的真谛和价值。在此期间,教师可以结合我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给学生讲解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到后期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近现代取得改革发展的成就,讲解为实现国家繁荣昌盛所作出的变革以及其中一系列人物的英雄事迹,有效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深度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品质。

(三)开展体验式教学,增强学生情感认知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使学生能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形成较为深刻、全面的记忆。教师可以结合导学案、课程情境,创建良好的体验式学习空间,通过引入开放式话题,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深度探讨和交流,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情感学习体验。此外,教师还需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入讨论性、互动性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与探索,这样才能够在提高学生综合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例如,在讲解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时,教师就可以开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司法机关单位,将其中所包含的权利、职责、义务一一罗列整理。如,模拟法庭,让学生结合对应的民事纠纷进行法治内容的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将学生带入社会实践,引导其进行探索学习与总结,如在引导学生对国家权力机关进行学习时,让学生通过实践调研和社会走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生活经历,进入不同的国家事务机关单位进行学习调研活动,从而厘清各机关单位的权力、职责和义务,使学生在积累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情感体验。总体来说,教师需要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打造开放式的话题,让学生能够自主、高效地进行学习。

(四)开展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新课改视域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引导的关键举措。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明确分层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重要性,结合分层教学的核心指标,从多个层面完成对学生针对性的指引。首先,教师可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指标,开展分层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引入不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项目以及作业议题,帮助学生集中突破自身存在的学习瓶颈,克服学习困难。其次,教师需要强化学段分层教育,在不同学年段引入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指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由于分层教学的概念较为宽广,且分层指标丰富多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习评测为基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质成效以及学生的综合学习状态进行中肯、全面的评价,这样才能够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引、教学引导。在分层教学期间,教师还需要建设教学评一体化,构建良性的教学循环。例如,在讲解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时,教师就可以实施分层教学,将权利义务的核心概念作为教育主线,同时,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如针对政治认同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参与对国家宪法修订的学习探索活动,让学生根据宪法修订的逻辑以及原理,领略其中以人为本的核心概念,向学生展示我党在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而针对政治参与意识薄弱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引入公民的基本义务和权利,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讲解人民代表大会的功能以及新时期公民所应当承担的义务,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政治参与意识。总体来说,教师开展分层教学可以借助多种策略,衔接多个分层目标,同时也可以引入分层作业项目,为学生设置分层作业,对学生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引,从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综合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初中教学中加大道德与法治教学力度,符合核心素养培养方向,且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贯彻和落实,让学生能够在初中这个重要阶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备社会人需要的良好道德品质,并具有懂法守法的法治观念,可以在生活和学习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徐银银.试析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2):179—181.

[2]黄海娟.互联网模式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的探究[J].智力,20227):136—139.

[3]柳金平.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4):113—11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