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努尔班·那塞

阿勒泰地区福海县解特阿热勒镇中心小学 836400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中,音乐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坚持新课程改革的先进思想,不断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强学生的经验,促进他们拥有更好的音乐品质,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策略

正文


新的课程改革对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其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教育,从而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形象思维能力,这与小学音乐教育的特征相吻合。所以,小学音乐老师应该加强学生的音乐体验,培养他们优秀的音乐素养,并针对目前小学音乐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积极地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提升音乐教育的效果。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音乐课堂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学校往往忽视音乐教学对学生道德、品质及价值观形成的良好推动作用,对音乐教学不够重视,课程安排较少,通常低年级为一周两节,高年级为一周一节,开设频率较低,导致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仅为落实素质教育政策而象征性地开设音乐课程。其次,学校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将语、数、外作为教学主科,音乐等学科作为副科,制约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甚至临近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时,“主科”教师会占用“副科”课堂进行试题讲解,长此以往,会大大降低音乐教学在学生心中的存在感。最后,由于校方对音乐课堂的重视程度较低,聘请的音乐教师综合素养平庸,教学手段单一,音乐课堂枯燥乏味。

)未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效率低下

在当前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师没有形成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缺少创新性精神,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新课改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其基本需求,不断革新传统音乐课堂,提高教学过程的灵活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组合作教学是开展音乐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使其完成相互合作的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教师未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进行生动讲解,而是以乐符知识、音乐节拍等较复杂的乐理为主,以音乐欣赏为辅,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乐理知识难度较大且枯燥,无法激发其学习兴趣。单一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氛围沉闷,学生逐渐丧失主动学习、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与兴趣,导致音乐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与道德品质。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融入游戏,让课堂充满童趣

兴趣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活动。如果对事物产生了兴趣,那么对于事物的探究和学习热情就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学习就不会变成一种负担。教学环节需要按照学生身心发育规律以及认知程度来进行思考,巧妙融入音乐游戏,让课堂充满童趣,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其全身心投入音乐课堂。

比如,在歌曲教学《十二生肖歌》一课时,教师抓住学生喜欢小动物、又喜欢猜谜游戏的兴趣点,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说它多可真多,咱们每人都有一个;说它少可真少,全国只有十二个。”这猜谜游戏通过生动神秘的语气一说,孩子们就像炸开锅一样,争先恐后回答,有的一猜就中,也有的不着边际,当然大部分孩子知道自己的属相是什么。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沿着这个兴趣点,开始“排一排,找不同”的音乐游戏,“排一排”看谁能把十二生肖又快又准排好队,“找不同”中发现老师给十二生肖的排队方式有何不同,充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并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歌曲,初步感受唱着排十二生肖的玩法。这样的音乐游戏融入,重难点迎刃而解,歌曲学唱就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得到了有效开展。

)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要深入音乐知识本质,引导学生理解基本的乐理。讲解乐符时,以形象生动的方法,或搜集有趣的乐符故事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教师应提前准备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歌曲内涵,搜集相关影像资料,让学生结合画面体验作者通过旋律描绘的故事与情感,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鼓舞,不断提升其内在音乐水平与鉴赏能力。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难以理解歌曲的本质特点,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循循善诱。音乐教学注重听觉感受的提高,对学生的联想能力要求较高,教师需要运用深入心灵的乐曲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可以积极运用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感知乐曲的本质特点,深入挖掘乐曲的情感内涵,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内在音乐水平。

例如,在学习《同志一家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革命的艰辛,感受军民一家亲的壮大场面。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及音频资料,为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其融入革命环境中,深入理解各种时代的本质特点,珍惜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内化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为后续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将多元音乐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学

教师要树立多元化的音乐理念,自觉地将多元音乐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不仅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也能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自信。在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明确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底蕴。此外,音乐教师应不断增加专业知识储备,平时要多学习和了解多元音乐文化的发展及背景,以更好地为学生多元音乐文化的学习提供指导。对学生而言,教师的传授过程对自身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思想境界,陶冶自身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充分发挥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价值。音乐教师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可以组建研讨小组,定期完成备课任务,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学习关于苗族的音乐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苗族的视频片段,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从而让学生对苗族歌曲的背景及由来、语调的抑扬顿挫和轻快缓急有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图片和视频再现了多元音乐文化元素,以视觉和听觉相融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刻感受作词者和作曲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四)加大音乐学科建设力度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是多种多样的,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还要教他们基本的乐理知识,还要学习歌曲的唱法和弹奏技术,培养他们的表演和配合能力,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要加强对音乐学科的重视与扶持,加强对音乐课程的投入,保障其设备的维修与更新,加强对素质教育学科课程的重视,保证其合理的课时安排,确保一周一课时,不能被其他学科所占用。中国小学音乐教育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因此,要加强对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加强对其进行职业教育、在职教育的培训,真正的提升教师的素质,并为其有效地开展音乐课堂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校级及以上各类展览、竞赛等活动中,应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并在校园内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艺术环境,多方面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充满乐趣和情感。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要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加强音乐课程的建设,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查凤玲.关于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策略的几点尝试与思考[J].读写算,2020(14):172.

[2]吴秋月.关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思考[J].学周刊,2014(25):9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