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职语文;融入策略
正文
2023年商洛市年度教育规划课题,课题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课题编号:sjky2023623
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古语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于学生而言,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影响他们学习效果和成长道路的重要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若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难以达到一定的标准,那么学生自然很难受到积极正向的影响。基于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教师应主动寻找语文课程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点,全面搜集和分析语文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积累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也能深入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怀等等,经过不断的学习,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会逐步提升。
(二)有利于丰富中职语文课程的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种类丰富、数量充足,教师围绕中职语文课程的内容和教学主题,甄选不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引入教学,既能带给学生新鲜的体验,又能丰富语文课程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让他们能够在多样课程资源的辅助下,理解语文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蕴意。此外,当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逐渐增多时,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可得以发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能得以落实,这可以从根本上推动语文课程的革新与发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一)情境导向,领会文化深意
采用情境教学能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让他们沉浸于特定的场景之中,深入解读语文知识,并了解知识背后蕴藏的思想和情感。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意,有效挖掘出课程内容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发挥出情境教学的导向作用,为学生搭建语文学习平台,引导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并切实地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意。
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分析教学内容,基于学生的理解力、感悟力,创设贴切、真实的情境,强化学生的“如临其境”之感,帮助他们理解语言文字中映射的文化内涵,以此加深学生的阅读和学习深度。以《国殇》为例,其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民族危亡之际所作,此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赞扬了爱国将士威武不屈、誓死抵抗的气概。在教学该诗时,教师可以借助音乐素材、故事素材等,创设视听融合的教学情境,以悲壮的古典音乐为背景,利用“手拿兵器的战士们冲锋在前,在战车交错、刀剑相砍杀的环境中,那些战士们奋勇抗争,他们的眼中、心中都是国家和民族……”等极具感染力的解说材料,让学生感受诗中描绘的意境,使他们能够理解屈原内心深处的情感,并能了解楚辞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意蕴。经过反复的品读和解析,学生便可领会传统文学作品中富含的文化深意。
(二)深研背景,搜集文化资源
知人论世的文学评论方法得到了广大文学工作者的关注和认同,近些年,知人论世的方法也被应用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学生只有全面了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才能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因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教师要秉承知人论世的原则,深研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并让学生搜集、整合和分析相关文化资源,促进学生更为深入地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如此,便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语文教学。
为加强学生的体验感,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源,让他们围绕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的创作背景等要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阅读文学专著、查找人物传记等不同的方式,获取、分析文学作品的背景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增强自身文化底蕴。以《蜀相》为例,其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是他在定居成都草堂后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赞扬了诸葛亮的政治成就和忠心耿耿的情怀,而诸葛亮的遭遇也映射了诗人自身功业未成的沉郁之情。在教学该诗时,教师既要带领学生诵读诗歌,也要从知人论世的角度,为学生设计课外探究任务,如以“杜甫的个人际遇以及《蜀相》的创作背景”为主题,要求学生查阅和整合背景资料,了解诸葛亮的政治成就、个人经历等,在此基础上,梳理杜甫的政治经历,明确其“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和其无法实现政治理想的困顿处境,了解杜甫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遗恨之情。除了搜集材料,学生也要分组展示学习成果,以主题汇报、人物评讲等不同的方式,评述诸葛亮、杜甫的政治之路,于对比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杜甫的情怀。此外,学生也能通过分享和交流,积累更多文化常识。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深研文学作品的背景信息,既能加深学生对中职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又能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让他们储备更多文化常识。至此,学生的文化素养会不断增强,教师也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语文教学,这也有助于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创建德育、智育和美育相融合的中职语文教学体系。
结语
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可以语文课程内容为基础,通过创意诵读、情境导向、深研背景等不同的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诵读优秀诗文、搜索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信息等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并逐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实现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永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艺术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05):145-148.
[2]宋正皑.中职语文学科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分析[J].科教导刊,2022(13):23-25.DOI:10.16400/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