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情趣培养的高中音乐教学探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椿

江西省 上饶市 万年县第一中学 335500

摘要

审美能力是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重要素质,而高中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不可忽视。然而,目前高中音乐教学存在如课堂设计不恰当、盲目拓展欣赏内容以及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等问题。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提出了以审美情趣培养优化音乐教学工作的路径。以期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推动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音乐教学;审美情趣;音乐实践

正文


音乐作为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之一,不仅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还能深刻地触动人的情感与思维。高中阶段是学生心智发展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审美能力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目标,它不仅涉及音乐艺术领域,更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终身受益,乃至社会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不可低估。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审美能力是人类感知、鉴赏和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1]

首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拓展他们的审美视野。通过音乐欣赏,学生将接触不同风格、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从而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拓展了他们的审美观念。这样的体验不仅能增加学生对音乐的了解,还能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敏锐地感知美的存在,培养对美的敏感和鉴赏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非常重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通过音乐欣赏,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深入领略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与思想,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此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助于激发他们对音乐创作的兴趣。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无穷的创造力,激发他们对音乐创作的渴望。这种积极的创作欲望将推动他们不断探索、尝试,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音乐人才。

二、高中音乐教学种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设计不恰当

众多教学方法和工具的引入,确实为课堂的组织形式增色不少。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保持课堂秩序,教师和学生活动需要有条不紊地配合,不可简单地叠加新教学模式,以免课堂变得混乱无序。

(二)盲目拓展欣赏内容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拓宽他们的视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会在教材之外寻找相关音乐作为延伸内容。然而,在筛选拓展内容时,应更加严格和合理,确保与高中生的音乐欣赏水准相契合。盲目拓展内容会干扰正常的教学节奏,因此在拓展内容的选择上需更加谨慎。

(三)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应当适度,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目前,音乐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尚不全面,缺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方法。为了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时,应避免过多干预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而是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主选择的权利[2]。通过鼓励学生们主动探索音乐作品,表达个人的感受与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增强他们的审美体验。

三、高中音乐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一)结合流行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们逐渐树立起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把音乐知识作为主要内容,并以反复练唱为主要手段。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无法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重要内容,以学生喜欢且熟悉的歌曲为辅助材料,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欣赏古典音乐或民族音乐时,由于学生较少接触这两种音乐,教师可以播放融合民族元素的流行歌曲,引导学生感受这种融合之美,深刻领略它们的巧妙结合,并感受其独特魅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欣赏、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浓厚兴趣,进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流行音乐的素材,结合学生所熟悉的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演唱技巧和歌词含义,从而让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初步认识,并激发他们对深入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创设音乐情境,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们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积累,感受音乐情感的熏陶,并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使他们的音乐创作和演唱都充满了独特的灵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创设出充满音乐情境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音乐产生情感共鸣,深刻感受音乐的美,从而持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这样创设音乐情境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悟音乐的情感表达,使他们对音乐作品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欣赏。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让他们在音乐艺术的世界中感受到更为丰富多彩的美妙体验。

例如,在教授《啊!在中国的大地上》时,教师可以以一首富有情感的诗《我爱这土地》作为引子,搭配《思乡曲》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随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诗所表达的情感,并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演讲,明确诗人对祖国的爱国情怀。最后,通过教师的演唱,学生能在《中国的大地》这首歌中感受充满情感的歌声,进一步激发对这首歌曲的浓厚感情和兴趣。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剖析,从情境中领悟诗人以土壤和百灵鸟表达对蓝天特殊感情,赞颂人民在自己土地上快乐生长的喜悦;以苍松遮风挡雨、柳条报答,表现中华儿女对国家、母亲的深情厚意。

(三)加强音乐实践,增强学生审美情趣

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教师们充分认识到加强音乐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鉴赏力和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音乐实践,学生能在欣赏音乐时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同时在唱歌过程中也能加强对相关音乐技巧的掌握。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从而更好地体验音乐之美。

例如,当教授《母亲教我的歌》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首动情的《母亲》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歌唱来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让学生对母爱产生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歌曲的分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3]。接着,教师可以邀请学生登上舞台,表达自己对母爱的真挚感情,从而让情感得到更深层次的升华。最后,教师通过对这一实践活动的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增强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结合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必将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播下美的种子,学生将在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审美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综合素质更高的音乐人才。同时,教育者也应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方法与理念,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精彩世界。

参考文献:

[1]周静.以“鉴”育审美能力,以“赏”促创新思维——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创新设计[J].学园,2023,16(18):81-83.

[2]张高亮.高中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探究[J].山西教育(教学),2023,(06):83-84.

[3]袁坤.探析审美教育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渗透方法[J].吉林教育,2023,(13):30-3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