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对策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文化
正文
前言
文化对于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为世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将这些宝贵的内容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数学文化中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持与丰厚的文化滋养。
一 数学文化的概念界定
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融合,首先需要对数学文化的内涵以及概念进行详细的分析。但是纵观数学界的专家对其进行的研究发现,针对数学文化,现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美国学者认为,数学文化的形成,是基于其内在以及外在力量的同步作用下,逐渐发展变化所形成的系统性内容。而我国学者则针对数学文化给出了不一样的见解[2]。其中部分学者认为,数学文化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包括公式、数学思想以及文化价值等。其认为通过在数学活动中的人类行为,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物质与精神交融的产物,就是数学文化。其中物质则包含了命题、数学方法、问题等多种成分,精神则表示基于数学行为所存在的意识、思想以及美等不同成分。同时通过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相关课程标准进行研究,则可以认定为数学文化包含了数学史、数学游戏、数学应用、思维方法等内容。
二 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的营造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不难发现,学生一般都是端坐在课桌前认真听教师讲解数学知识点的,课堂活跃性并不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但是将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完全可以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借助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数学故事或者有趣的数学习题,会让课堂氛围变得更为活跃,同时学生也会主动解答数学习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会更为显著。
(二)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小学生处于好奇心非常重的年纪,教室外任何事物都有可能分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3]。那么面对枯燥的数字以及重复的计算,教师如何才能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调动起来呢?这关系到学生能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而想要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专注度,注重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是非常重要的,但需要注意融入方式的科学化、合理化以及多样化。数学文化不单纯指数学知识,与数学知识内容相关的一些故事或者趣事,都属于数学文化中的一部分,在枯燥的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自然会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同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更好地集中在课堂上。
(三)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塑造
小学生学习数学学科,单纯地记忆数学公式或者计算大量的数学并不利于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避免学生进行机械地学习,在教学中要格外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4]。但显然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产生了阻碍。而借助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帮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逻辑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完成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锻炼,助力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不断完善,从而有能力对各种数学习题进行思考、分析与解答。
三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方法
(一)讲述数学故事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讲述数学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在兴趣的支配下探索数学问题,是愉悦的、自主的。这种学习状态与被迫学习有天壤之别,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会获得双重提升。数学故事涵盖了数学家的故事、童话性质的数学故事,及生活层面的数学故事。不同类型的数学故事,具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学生安排差异化的数学故事启发学生学习。同时,数学文化的历史悠久,数学历史中含有数学知识的起源及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启蒙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导入历史故事,能够形成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将数学知识的精神部分以故事的方式进行呈现,能够使学生的数学情感得到升华,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及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应用题》这一节课时,由于这部分知识学习难度较大,对学生的数学基础也有较高的要求,所以,部分学生会对数学应用问题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课前导入故事是一个良好的方式,能够快速将学生代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为学生营造沉浸式学习的气氛。教师可以将名人故事设置为教学主题,以数学科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育人熏陶,让学生自发自觉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并能够学习名人刻苦钻研的数学精神,学习名人对科学内涵的深度学习意识。如教师可以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作为导入,启发学生学习数字知识,华罗庚自幼家境贫寒,却十分热爱数学,虽父母并不支持他,他还是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自主学习,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数学家。对比当前阶段的小学生,父母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特别支持,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这与华罗庚相比相形见绌。再如,教师也可以以数学家苏步清的故事为导学内容,苏步清在学生时代听教师谈到:“若想珍惜国家的科技事业,应学好数学知识。”他大受启发,立下了通过学习振兴中华、救亡图存的伟大志向,从此全心全意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中,即使他的时间被数学问题研究占满,苏步清却乐此不疲。
(二)揭示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数学,并不是单纯的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小学生来说,运用数学文化展示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思维方式是一条重要途径[5]。数学属于比较抽象的思维,学生在思考大量的数学问题时,往往会产生一些主观上的错误。所以,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客观认识的过程中,必须要借助数学文化的力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主动将数学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和把握数学思维的规律,从而使他们终生受益。比如,学生在学习六年级下册“圆的面积”时,他们会第一次接触到了“极限”这个知识点。四年级下册有关“三角形”的知识,使学生对三角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习与乘法运算、植树问题、鸡兔同笼等相关的数学文化内容时,能够拓展其数学模式思维模式。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其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其为载体,以其对其进行展示和发展。
(三)在数学课堂上融入数学思想
在数学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数学思想是数学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数学的本质属性。而在将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数学思想的融入与利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6]。例如,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能将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在进行“分数概念”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概念,教师就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一个圆形,然后将圆形分成4 个相等的部分。接着,教师让学生用颜色标记出其中的三个部分,表示分子为3。然后,教师让学生用另一种颜色标记出所有的部分,表示分母为4。最后,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个图形,使学生深刻理解分数概念。由此可见,数形结合思想不仅符合学生形象化的思维特点,使学生能以直观的方式深刻理解复杂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实现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教师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让学生深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品质。
【参考文献】
[1]刘海霞,王志强.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03):85-87.
[2]白玉环.“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数学文化渗透策略[J].教师博览,2023(09):8-10.
[3]李婉玥,张维忠.小学数学文化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曹冲称象”为例[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3(03):11-16.
[4]陈婷,孙琪琪.参与数学文化活动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基于对11228名小学数学教师的实证调研[J].教师教育研究,2023,35(02):84-91.
[5]王建荣.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内涵价值、现实困境与有效路径[J].江西教育,2023(10):21-25.
[6]郎俊杰.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概念”教学的课例实践探索——以《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2023(08):4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