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数字化建设的探索与发展
摘要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高校教育;教学模式
正文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变革和发展,数字信息化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数字化校园,并逐渐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挖掘它的内在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高校数字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现状和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融合信息技术成了当前教育创新的主要方向,称之为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指的是运用多媒体、通信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推进教育系统的应用,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信息化的最直观表现就是网络教学,比如建立网络学习平台、数字校园平台等,教育信息化作为一种极具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可以有效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及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出现,使教育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了零距离沟通。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已有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就是校园网、多媒体设备、高校信息管理体系等成了高校和教师的创新教育载体;二是建构出了丰富多样的资源共享平台、教学资源库、多媒体课件等;三是明确了以数字化校园为基础的教育教学创新制度,比如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化的教学队伍的建设;四是高校和企业就信息技术达成共识,扩展了信息技术领域,创造出多种多样的产品研发项目,例如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校园网集成系统开发等。总的来说,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整改的问题,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有待成熟和完善。
二、基于数字化校园创新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数字教学模式创新是推动教育教学体制变革的关键
在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对人才培养方式、课程内容的更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方式的变革是一种更深层的创新,涉及教育观念、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创新等基本问题,教学方式对教学组织形式、内容实施形式、活动形式、环境构成形式、管理方式等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信息化发展环境下,教学方式的变革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它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深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是推动教育教学体制变革的关键。
(二)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是复合型人才的特点,在当今的社会,信息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是高校教育的主要方向。传统的教育方式强调了知识的传递,与常规的教育方式相比,新的教育理念和理论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意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对现代化的教育方式进行探讨和创新,有助于教师设计现代化教育模式,进而培养出更多综合型优秀人才,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进一步适应信息化环境的发展
信息科技是获取、加工和储存数据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界强化了对信息融合教育的关注,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在高校得到了广泛运用,对我国高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信息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帮助高校进一步适应信息化环境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学中的资源和多种媒介的运用,扩大了教学中的可应用资源信息量,促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思想观念的改变,为构建现代化教学模式创造了条件。但是,当前信息化发展并没有深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因此,高校要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全面地剖析信息技术对现代化教育的影响,并对创新策略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三、基于数字化校园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
(一)网络讲授模式
根据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授课可以分成实时授课和录播授课两种,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和学生实现教育与学习的全流程沟通。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由教师传递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课堂录音等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教学评测资料、参考资料、导航连接资料等资料储存于服务器中。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行上网或下载课堂上的课程视频、资源,如有疑问,则可以通过电邮或线上讨论等形式向教师请教,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来安排作业、解答疑问等,亦可以在网络课堂中设置问题,让同学思考、回答问题、完成任务等。
(二)数字化资源教学模式
数字化资源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它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各种方法寻找相关的信息,并对其进行识别、评估和再整理,从而形成体系来处理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就是获取知识、整理知识、使用和评估的过程。数字化资源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进行再创造指导,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推动者和指导者,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收集和分析有效学习信息,进一步对有效消息进行整理。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激发他们的自觉性,逐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学习中,学生通常是以自主性的方式进行学习媒体的应用。数字化资源教学模式的优势是激发学生对所需知识的兴趣,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知识发掘和重组,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所学习的知识,并积极地思考所要解决的问题,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让教学变成一个富有意义和建设性的活动。
(三)协同学习教学模式
协同学习由计算机信息技术支持,即使学生位于不同地理位置,也能够在各种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进行互动学习,通过相互的协同交流来解决一个特定的学习任务。在信息化交流工具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按照合作话题进行协作、讨论,以完成最后的学习任务。可以利用互联网通信工具作为学生获取和传递信息的媒介,协同学习并不是完全在网上进行的,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相关材料,通过互联网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然后与协同小组同学进行在线交流、学习、咨询教师等。协同学习教学模式还包括在线合作式学习,其中开展的一切合作学习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协作学习系统需要包括协作学习的任务、协作学习指导工具、协作学习用户接口、协作学习管理体系、协作学习讨论和反馈、协作学习评价等模块。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和学生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协作能力以及集体责任感,能够充分发挥出数字化校园的积极作用。
四、基于数字化校园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发展途径
(一)教师提高信息化认识,创新教学方式
教育信息化既可以在教学中进行知识的传递与储存,也可以丰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创新教学方式的重要载体,且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高校教学创新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高校教师必须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提高信息化认识,创新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高校可以通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专家讲座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掌握创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信息化和创新型教育的结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活动体系进行创新,建立一个可以对学生整体质量进行全面评价的评价体系,并展开综合的实践活动,以此为基础培养和熏陶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实现信息化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必须加强软硬件设置、组织管理、教师激励等。帮助教师了解信息化的功能与意义,从而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来推动整个数字化教学系统的创新,从而推动教育的信息化、近代化发展。
(二)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发挥其积极作用
为了改革和创新高校教育模式,必须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使之融入课堂中,使教学方式不断革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优化以往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数字化学习条件。近几年,由于信息化的发展,许多高校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运用信息科技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活跃性、趣味性,使具有理论意义的知识性变得活灵活现,从而减少了学生的学习恐惧感。例如可以建立数字教学平台,并对其进行改革,建立数字交互教室,通过信息技术改进原有教学模式,提升教学品质。通过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构建了一个数字化教育平台,教师能够在网上进行备课、课堂评价等。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技术营造出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氛围,从而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还可以通过数字教学平台进行网络学习总结和线上考试,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通过构建教学资源中心、网络虚拟实验室、虚拟教学共同体等,逐步形成鲜明的现代化教学特点。因此,高校要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发挥其积极作用,建设出一个有效的管理平台,使学校的创新教育和信息技术得以有效的结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三)加大经济投入,进一步管理数字化教学设施
为了让教育管理的信息交流更加顺畅,就要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和改造,不断地进行软硬件的改造,尽快地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装备引入学校的教学工作中,以此加快推进学校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正式化发展。目前,我国高校可以支配的资金较为紧缺,应通过增加财政的投入,相关部门加大支持来拓宽相关融资途径,筹措充足的教育经费,进一步管理数字化教学设施。以此为基础确保教师的职业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与高校数字校园网络相融合,有效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加速学校的科学和信息化发展。
(四)拓宽资源共享平台,创新高校教育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的高校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知识共享的今天,高校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建立起资源分享的基础观念,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一个资源分享的平台。值得注意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从而成立一个具有丰富知识库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这样一来,有利于促进教师发散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提高创造性实践能力。比如,某高校开发了一个移动校园网络平台,可以在各个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交流,并研发出100余项网络教育板块,以“应用驱动,开放共赢”为理念,打造出学校、软件商家共同参与,良性循环的生态链。此外,在建设资源库的过程中,要拓宽资源库的使用范围,使各个资源库得到进一步更新和优化。例如,在MOOC的基础上建立实质性的跨校选课、学分互认制度,并以优秀的MOOC课程项目为基础进行尝试和建设。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加强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以促进教学信息化和创新型教育模式的深入结合。
结语
总的来说,基于数字化校园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能够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深入推进现代教育的课程建设,对教育改革具有十分积极促进意义。为此,高校要实施创新的教学方式,必须以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中心,实现信息化主导教学。从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几个方面入手,对现代教育进行全面的变革,这既是我国教育数字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峰.数字化发展下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J].科技视界,2022(17):79-81.DOI:10.19694/j.
[2]吕东刚,谭维智.高校教学改革的“数据迷思”及其超越[J].江苏高教,2022(06):92-101.DOI:10.13236/j.
[3]于卓,李洁.浅析新时期经济发展下的高校思政课数字化建设[J].商业经济,2022(07):188-190.DOI:10.19905/j.
[4]张香萍.数字化生存下高校课程思政的挑战与应对[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2(03):136-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