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杨建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九团中学843300

摘要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生动化,把学生从枯燥的学习环境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虚拟的世界,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通过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想象空间、创新空间和现实空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优化。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应用

正文


引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模型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对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使我们在教与学活动中变得轻松、愉快,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它改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使教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单调重复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研究中一个新的课题。

一、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一般都是以自己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无法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的出现,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也让教学活动更加活跃。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而且还能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2.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最难理解的就是一些抽象的公式和概念,因为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其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

3.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良好习惯。但由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对问题理解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分层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从而为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奠定坚实基础。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的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虽然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不多,但是却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如果在初中阶段就让学生掌握了一些逻辑性很强的知识,那么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只是简单地进行了一些基本知识教学,而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却没有做过多的工作,这就导致了数学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必须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并对其进行充分地利用。

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不相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教材的内容来设定教学目标,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一定差异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也是有差异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设定了超出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内容,那么学生就无法掌握相应的知识,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为了使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更加全面,往往会安排学生去探究,如果学生对此不感兴趣,那么教师就会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例题来完成相关练习,这不仅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还会降低教学效率,

2.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初中数学的学习与其他科目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在学习数学时,他们会遇到很多抽象概念,如果教师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感到十分困难,尤其是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内容比较复杂、抽象,如果教师一味地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很难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受到影响,无法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这样就无法制定出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案,这就使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降低了。

3.教学方法陈旧

由于数学是一门需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因此传统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本子上抄,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但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长期以往学生很容易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学生在下面抄笔记,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点,但是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提升,并且容易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惧怕”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会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只会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消极心理。

4.教学效果不理想

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花费较长时间在黑板上书写文字,再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形,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十分耗费时间,而且如果教师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讲完相关的内容,就会影响教学进度。

另外,由于教师是在黑板上进行讲课,没有办法通过电脑或者手机等多媒体工具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传递给学生,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容。

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如果教师无法保证课堂上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接收,学生就不能对相关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就无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调动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制成动画,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缺乏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数学的发展。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它能把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视听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圆的有关知识时,多媒体课件展现了圆的定义、性质、画法和应用,通过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听觉感受,将圆的有关知识由抽象变为具体,使学生认识到圆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学生引入到一个生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计算机能存储大量的信息,能以多种方式显示、处理和操作。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任意选取其中某一部分进行讲解和演示,将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圆”时,教师可借助计算机把“圆”的动态图像制作成动画,让学生观察到在平面图形中圆的位置与大小以及它的旋转和平移运动,可以把圆的动态图象与静态图象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圆的知识,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圆的性质,以及它的一些规律,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会探索,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辅助教学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出现的。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演示让学生观察图形、文字、图像等信息,感受它们之间的联系,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动手实践,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性、抽象性为一体的学科,要学好它,单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数学知识。由于受时空的限制,有些知识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如果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像和声音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在教“勾股定理”时,我把勾股定理制成动态图像,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把“勾股定理”的数学问题和证明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数学思想:数学是一门既有严谨的逻辑性,又有直观形象的形象性,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6.通过多媒体教学,进一步拓展教师的教学空间

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教学空间,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进行新课的导入,可以对某些知识进行巩固,可以进行复习与检测,还可以对一些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行讲解,学生还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自学,而且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建立课件、幻灯片、录像等资料供学生自学,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数学知识形象化,用文字、图画等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使学生在视觉上受到刺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

比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勾股定理的几何图形,并让学生分析它的性质,然后再由图形进行推理,得出勾股定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还可以将一些数学知识通过图形、图像、动画等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同时也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有利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与复习,也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结语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深化,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魏世梅.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31-32

[2]刘立波,侯斌.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6 (2).

[3]张雪明.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5,27 (1):25-26.

[4]胡建文,蒋红明.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37 (4):59-6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