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孙洪发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学校 邮编:024421

摘要

对于担任班主任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语文学科教学当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就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状况进行了有效分析,并且论述了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当中有效渗透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小学语文学科当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相应策略。希望通过本次探讨为小学阶段学生德育教育发展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语文学科;德育教育

正文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当中,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要求,首先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作为小学阶段班主任的语文学科教师,更应该注重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并且有效地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当中,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实际状况

在实际研究和分析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教学与渗透,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效果并不太理想。通过分析我发现,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很多小学主要重视学生的升学问题,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由于学校的教学要求,因此大多数语文教师整体上都是以学校学生的智力教育为主,从而忽略了德育教育,使得教育过程当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偏差状况。在调查当中发现,大多数的班主任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教学时,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对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分析,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却忽视了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这并不利于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和形成。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部分班主任教师已经重视起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当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但是他们在教学当中依旧习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时他们对学生寄予了更多的希望,希望学生能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快速提升,却忽略了语文学科教学最为基础的教学任务,因此忽略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这种教学状况严重地顾此失彼,最终导致学生语文素养得不到整体提升。还有一种比较严重的情况就是,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作用并没体现出来,班主任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教育内容是否被学生所掌握,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德育拥有更好的行为品格,从而忽略了小学阶段学生个人价值观念的养成,这种状况也是小学德育教育与语文学科结合过程当中出现的偏差之一。

二、小学班主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

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地推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进程,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基本道德修养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作用。小学阶段班主任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时,应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入到语文学科当中,使得两者能够有效结合,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够让学生有效地认识到自己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状况有目的性地选择适合学生的德育提升的教学内容,继而进行有效引导。这样学生就会通过班主任教师的合理引导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观念和意识,在不断积累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学生自己的道德修养。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学科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而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相关的要求和教学实际表明,班主任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进行德育的有效渗透作用非凡。小学班主任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当中,经常会在课堂上让学生分析文章当中所出现的人物的形象、状态、思想及人格,或者通过阅读让学生解读文章当中人物形象的品格特点。学生在有效分析和对文章深层次解读后可以得出自己的看法,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才能够有效地指出良好优秀的品格对于学生发展和生存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这样不仅能够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还能够将德育教育有效导入到课堂当中,加深学生对于良好品质的深刻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对提升道德观念的个人认知,为学生构建出个人道德体系的相应标准,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基础道德素养得到不断提升。

三、小学班主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他们身心发展的具体状况来说,学生的个人认知水平和他们的个人感知能力还有所欠缺。学生并没有足够的分辨能力对是非善恶进行辨别,因而小学班主任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当中进行德育渗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个人思想水平,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同样这也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主要以一些思想丰富,文章词藻优美的内容为主,通常小学语文学科的文章都散发着生命的活力和对生命的阐释,也同样是对文章当中人物形象高尚情操的描述,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对善恶美丑的有效辨别能力。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特征就决定了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班主任教师不仅应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传授,同时又要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因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内容渗透是小学班主任进行语文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的要求

语文新课程改革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要求,因此班主任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知识的扩展,同时也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发展,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有效提高,这也与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相关目标相呼应。因此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将语文学科与德育教育的相关目标进行有效整合,这样不仅能够使小学语文学科发挥德育教育的相关作用。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因此小学班主任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四、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相关策略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班主任教师应该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当中构建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也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班主任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确实落实到实践教学过程中,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班主任教师对于他们的爱护和关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克服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抗拒心理,让学生能够形成积极求知的心理状况,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修养,让学生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和人生。如果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班主任教师依旧以以往的教学形式对待学生,会让整个课堂变得没有生气,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对学生批评和挖苦,就会增加学生的抵触心理,这种状况将无法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作用。

有效挖掘教材当中的德育内容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当中有许多优秀的德育内容,班主任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时,要善于发现教材当中的德育内容,并与学生的实际教学状况相融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将教材当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德育知识内容发掘出来。通过各类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并掌握德育的思想和意义,学生就能够更好地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堂上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将语文学科作为一种艺术将其形象化教学,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语文学科并不一定运用枯燥的说教形式进行教学,而通过较为生动具体的形象刻画反映主题内容,教学效果更好。因此班主任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时应把握教学的基本点。有心理学家明确指出,创设合适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因此班主任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时,应有效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有功能,创设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将德育内容渗透其中。例如在学习《长城》这篇文章时,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模拟导游,引导大家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同学之间相互协作,将所介绍的内容补充完整。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他们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学生也会了解到长城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象征,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这种语文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个人审美观念,对于学生的道德情操、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开展多种多样的德育活动,增加学生的体验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占据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对学生的成长历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德育教育要跟进时代的发展,不断融进新鲜的血液,将德育育人的功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德育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判别能力,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善与恶、什么是美与丑。小学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特别是毕业班学生有了一定的是非观,要使其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才,就需要他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和热爱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仅仅依靠知识传授是无法达到良好效果的,因此班主任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为他们的情感增添更多的体验。遵循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结合的原则、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结合的原则、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结合的原则,开展实践活动。

在班队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的开展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思想方面、政治方面、品德方面以及法制方面的教育,逐渐创建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集体主义精神等。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利用有益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在开展“时刻注意安全”的队会活动时,班主任播放视频:两个学生在马路边踢球,球跑到路中央,其中一位学生因为捡球断送了一条腿。让学生讨论在学校中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通过一些列的讨论得出:下课的时候不要追赶打闹、不能带利器或者易燃物品进校、不能攀越围墙等等,再让学生聊聊在校外应注重哪些交通知识等等。通过这样的班会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

树立榜样作用,开展正面教育

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都会受到他人影响,教师需要在校园活动中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让自己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学生,通过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与学生讲话时要尊重学生,将礼貌语言时刻用上;在校园环境的维护中带头做好环保工作等等。给学生讲名人的伟大事迹,比如利用“闻鸡起舞”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学习要刻苦。借助名人名事给学生以正面教育,从心底明了是非对错。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肯定的语言引导学生,使其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开展正面教育可以利用美好的、先进的人和事为主要内容,坚持鼓励、表扬、肯定的原则对学生循循善诱。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立足关爱学生,用情感浸润其心灵。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其本身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因此,班主任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当中,应充分发挥出语文学科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当中,班主任应善于发现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并有效地渗透于每一个环节当中,让学生在接触语文知识的过程当中,不知不觉间也提升了自身的道德素养,这对于小学阶段学生人格的形成以及学生德智体美的整体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教师应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效发掘教学过程中的德育素材,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将德育内容有效地渗透于每位学生的内心,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成为适合祖国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芳.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116-117.

[2]阚洪梅.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华夏教师,2018(24):44.

[3]苏海峰.润“德”细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做法和体会[J].小学教学研究,2018(08):37-38

[4]武瑾.试论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时的德育渗透[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36).

[5]武瑾.试论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时的德育渗透[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