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效果提升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教育;数学教学;方法
正文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改进和提高初中生的学业水平,是目前国内初中生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所以,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好课堂上宝贵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概念和性质,这是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在探索的课题。但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拥有了最基本的数学基础,他们对数学有了认识、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因此,老师们要在这45分钟的课堂时间中,对学生展开学习的指导,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文章对如何改进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要重视实行分层教学
因为不同的小学生,他们在兴趣爱好、学习水平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双减”的背景下,如果想要实现减负提质,营造出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对每一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进行充分的考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采取合理的分层教学方式,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学科教学的质量。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数学教师要注意到课堂上的分组是否合理、是否科学,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重要依据,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对于班上的数学学习能力比较好、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实施分层教学法的时候,老师可以向他们提出一些有一定思考性、深度性的教学问题,这样可以拓宽他们的逻辑思维,让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学习。而对于总体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老师在课堂上也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可以表达自己并进行独立学习的机会,在提问的过程中,指导他们的思想的发展和提高。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教学标准和教学难度,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们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减少他们的抵触心理,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技巧。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小学生们在面对具有较高难度的高年级数学知识时,会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特别是对错误和老师的批评感到恐惧,这也导致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中学生们的紧张情绪比较严重,这不利于营造出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从而影响到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创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们在一种快乐的气氛中学习数学知识。与此同时,通过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所以,在使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到数学情境的趣味性,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比如,在《位置》一节课中,老师可以通过制作动画课件,配上有趣的图画,以龟兔赛跑为坐标参照物,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的方位与位置展示,从而提高学生的方位与位置意识,深化对方位与位置的认识,并以兔子为中心,让乌龟不停地运动,从而判断出乌龟在兔子所处的方位与位置,从而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从而促进了优质课堂的建设。
三、实施实际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学科的源头是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并且数学概念和定理公式都是人们在大量的实践探究活动中归纳整理出来的,因此,数学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因为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他们对抽象的数学学科不能进行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对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采取的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比如,要鼓励学生去进行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将要学到的数学原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并鼓励学生展开实践创新。例如,在《圆的周长和面积》课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实验,从而加深他们对这门课的了解。就拿圆周的边长这个例子来说,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圆周率是由许多数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试验得出的一个精确的数值,而圆的周长就是圆周的直径乘以圆周率。所以,老师们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这样的问题:每个圆周的周长是否可以用一个圆周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已有的认识提出质疑,然后再指导学生通过大量动手操作来证实质疑的内容。学生在习题册上画出很多大小不等的圆形,并测量出圆的直径的个数,利用绳子获得圆的周长,并测量出数值,然后对所得到的圆的周长和直径进行研究,总结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学生对圆周长度计算公式的理解。
四、精细地制定数学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次的数学教学
教育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教育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是教育质量的保障。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一般都是采用单一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但这样的教学目标也有其不足之处。具体地说,如果以一个单一的教学目标为依据,那么,在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想达成这个目标就会比较困难,而在这个过程中,数学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达成这个目标,但这并不会给他们的发展带来太大的阻碍。所以,在实施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老师应该按照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成就把他们分成三类:一类是他们的学习成就比较高;第二级为学业水平一般的学生;第三个层次为学业表现不佳的学生。在此基础上,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特征来设定教学目标,这样既可以照顾到优等生和中等生,又可以兼顾到后进生,从而使得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值得教师们关注的是,在实施分层数学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
五、创新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维发展
在教学中,有必要设置创造性的问题。有效的、创造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即使是错误的答案,也能让他们印象深刻。教师要精心设计好的教学计划,不能只是做一些形式上的问题。若能设计出趣味的题目,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能带动课堂气氛。同时,老师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因此,不能使用选择性的,小范围的提问。
比如,在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图形的运动和图形的位置。那么,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出一个边长相等的表格,然后画出两个一样的图形,让学生自己去想有几种移动办法,哪种移动办法距离最方便。这种方法不仅省去了老师在黑板上画图的时间,而且还能清楚地展示出图形。教师应该利用程度好的同学,来激发程度不好的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课堂的整体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课堂参与的感觉。这就要求老师要重视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应从多方面着手,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提问方法,改进提问的细节,培养自己提问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学生产生回避问题的心态,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互动的课堂气氛。
六、开展应用题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
应用题是小学高年级数学考试中十分常见的一种题型,在数学考试中所占的比例很大。长期以来,小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并不突出,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难题。应用题型的解答具体包括了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寻找正确的解决思路等内容,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训练,多做应用题自然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有研究显示,对于那些对应试题感到吃力的学生来说,他们基本上是在理解题干上花费了很大的时间,一些隐藏在题干中的条件不容易被注意到。这给解决这个问题带来了困难。基本的理解能力是解决应用题型的基本素质,学生要学会根据已知条件,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利用数学算式列出相关的条件,从而提高对题目条件的认识。
举个例子,六百克面包,面粉,鸡蛋,砂糖的比例是3:2:1。我们可以把每一种原料的比例加起来,也就是3+2+1=6,总共是600克,得6分,那么每一分的克数就是600÷6=100,这个分析的过程就是对题目中已有条件的解读,解读正确,那么最后的答案自然也是正确的。此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题目,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应用题型的认识,将实际问题用语言组织起来再进行数学语言的转换。在设计题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设计出更多生活化的题目,这些题目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而增加题目的趣味性。
七、在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中,使学生的知识内化为发展
数学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上,尤其是在小学教学中,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所以,身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活事例中去理解数学,去掌握数学,这明显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在自主的基础上展开新知识的探究,并将探究的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巩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知识真正地服务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出具有生活情境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解决教学问题,重组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了比例尺之后,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世界问题,展示了一幅三室一厅的商品房平面图,要求学生计算出这三室一厅的实际建筑面积和居住面积有多大。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如何处理一些数据的问题。因此,我们就引导学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实地参观或课件显示一套三室一厅的居室),然后展开讨论和探索,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决问题。
八、在微课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自主性
微课作为一种在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高效教学方式,还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受到了师生的高度关注。六年级的小学生除了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之外,还能够具备一些基本的学习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微课视频来进行教学,促使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来获得相应的数学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生学习“圆锥的体积”小实验内容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先借助微课视频将圆柱的体积的推导公式呈现出来,促使学生重温旧知。接着,教师又将兴趣小组根据圆柱体积求解圆锥体积的实验通过微课视频呈现,并鼓励学生亲自验证。许多学生在微课视频的提示下,自主地进行了实验探究活动,从而掌握了圆锥的体积公式。
结语: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如果仅仅依靠教科书的教学方式,是不可能为学生讲解完所有内容的。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更应该以创新为目的,以实践为发展的基础,开展有效的教学。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把多样化教学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保障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当然,数学教学的方式有很多,而有效的教学并不仅仅只有这几种方式,我相信,只要老师站在学生的兴趣点上,不断地去实践,去探索,将来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单冬丽.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概念引入的策略[J].新课程,2021,(43):133.
[2]王雁.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0):165-166.
[3]陈国忠.刍议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J].读写算,2018(35):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