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汪鹏飞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065500

摘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经常涉及高等专业拓展专业的课程。它旨在教授学生必要的计算机技能,让他们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和现代互联网技术来收集和组织他们需要的信息。由于课程实用性强,是对教师专业素质和学生接受度的极大考验。由于中职院校学生的学历和专业经历不同,用旧的学习模式教好你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并不容易。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进一步推动“分层教学”模式在相关学习过程中的应用和实践,以帮助学生开拓新的学习平台。


关键词

分层教学;中职;计算机教学

正文


引言:在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校的老师应该适时地抛弃过去固定不变的教育观念,并在自己的教育方式上不断地进行革新和优化。但是,分层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既符合新时代的育人要求,又可以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还可以让他们尽量减少彼此在学习上的差距,从而让他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从而突显出“以生本理念”为主导的教育核心思想。

一、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素质有待提升

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更多更好的高质量的人才,中职毕业生的底子薄,没有扎实的业务能力,很可能会被社会所抛弃。公司对于电脑专业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是要具备熟练运用电脑软件的基础技能,更要重视他们的专业技能,例如软件开发和程序设计。但是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不足,他们的实际工作经历也很少,他们的技能和质量很难与当今社会的需要相匹配。

(二)忽视学生差异

传统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都是由教师为主,学生长时间地处在被动地接收各种知识和信息,忽略了生生之间的差别,削弱了教育应有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可以说与新时代的育人理念相悖。与此同时,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所以老师要擅长将他们的个体化的学习需求和现实的学情作为参照,来对他们展开不同层次的教育,从而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的老师并没有根据学生之间的不同,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他们还在使用一种单一的讲解方式。这样下去,他们就会慢慢地熄灭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计算机技术核心素质的培养。

二、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一)学生分层

在学校中推行学生分层式教学,从学生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信息基础、信息素养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及学习特征,将班级学生分为ABC三类,A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较高,A类学生一般学习态度较为严肃,对计算机知识理论的掌握能力较高。而且,他们具有良好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很好地应用所学的电脑知识。B层次的学员对电脑课程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并且对所学习的电脑相关的专业理论有较强的熟记,但还不能很好的应用。C层的同学对电脑并不感兴趣,他们与电脑的交流也不多,老师可以让同学按照自己的水平,进行分组学习,每一小组由一名组长来管理小组内的小组讨论和班级内的秩序,这些都可以为同学们创造一个相互交流的好时机,同时也可以促进电脑的教学。

(二)任务分层

任务教学是目前学生的学习目的的一种体现,老师还会一步一步地把课程的内容进行拆解,并将其融入到电脑课程当中,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的时候,老师会给同学们安排一些学习任务,给同学们设定一个学习题目,让同学们自己去制作一份广告海报,或是一份明星专刊,再把班级里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里的同学都会进行交流,并根据他们的水平给同学们制定相应的需求。而A类同学,他们正处在成长的高速时期,所以他们的Word文字处理能力相对较高,有着熟练的文字处理技能。所以,可以安排A类的同学来布置主页,主页要发挥出必需的引领作用,对整体的教学工作产生引导的作用。在技术上,可以通过加入可选择的项目来降低复杂的作业。B级的同学对Word有一些了解,关于如何使用Word,老师会对其进行适当的简化,比如需要设定基本段落间距,插入艺术文字和图片等。

(三)授课分层

不仅是中职学校,其实任何学校的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层次性,学生知识学习的能力、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在计算机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来确定授课内容。通常来说,教学内容的制定,应该以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为主,同时兼顾少量学习能力突出以及能力不强的学生。针对这两个群体的学生,可适当进行课外辅导,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对于中等能力的学生,应以巩固基础为主,能力拔高为辅,反复地对知识点加强理解和记忆,锻炼其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适当放低教学要求,加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多提问,或将学生分成小组展开学习,让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对其进行帮助,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于学习能力突出的小组,可将CAD、计算机二级语言、PS等作为教学内容;而在基础较差的小组,可从最基本的内容学起,例如PPT制作、Office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资料的查询、下载和上传等。

要想保证分层教学法的效果,首先要对分层教学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在这个过程中,要知道如何进行理性的计划,保证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与相应的教育教学目的相一致,其次,要特别关注的是,对单个的学生来说,在一段时期之内,他们的水平有可能会出现改变,这时就要考虑到这个变数,保证真实的学习探究气氛能够达到最好。以“页面超级链接”知识点的学习作为例子,要进行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的管理与控制,具体的关注点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C组别的学生,要了解“超级链接”的定义,并要掌握建立“超级链接”的基本方法;当电脑运行时,可以模仿原型来创造;能够了解连接到不同的物体,连接到不同的路线。B组别的学生,能够掌握C组别的教学内容,根据C组别的教学目标,设置更高的超级链接任务,保证其能够进入一个更为发展性的知识学习模式,例如让学生利用CSS风格创建不同的链接;对A组的同学来说,要以此为基础,注重对文法的掌握,融入到链接修饰的实务作业任务环境中,保证真实的超链接效果能够满足工业应用的要求。要指出的是,在对现实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级时,还必须保证可以对其进行优化,并在具体的情境下,做好现实的教学分层:根据学生的分组,将不同的学生虚拟成不同的组别,依托多媒体教学网络,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展现出不同的教学内容,保证了不同组别的工作可以同时完成,这种教育教学互动和排序,可以使现实的分层教育教学的效果向着更为理想的方向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考虑到主要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初级水平的差异,采用先进的教学系统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中职计算机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法时,还应对学生的分组继续细化,巧妙设计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勇.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1,(12):98-99.

[2]李月杰.浅析分层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施[J].职业,2021,(01):66-6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