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文要素,设计大单元教学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郭利筠

西安市航天城第四小学 710199

摘要

目前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也在持续地进行着创新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师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着能够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大单元教学的概念就应运而生了。单元教学在持续地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老师们的青睐,它不仅能够完善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还能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本论文首先阐述了单元语言要素的概念,然后阐述了单元语言要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最后以大单元的视角来阐述了单元语言要素的科学解构和教学重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语文要素;大单元教学

正文


在中国新一轮新课程标准推进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实现语文教学的优化?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同时单元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加强小学生对语文理论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聚焦语文要素。因此,在大单元视野下,有必要对小学语文要素的科学解构和教学重组策略进行研究。

一、明确语文教学的单元语文要素打好基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们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都略有不足,如果应用以往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对小学生的教学不利,甚至没有办法让小学生对学习过的文章展开联想,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对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中单元语文要素的教学进行明确,充分激发出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小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首先,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借助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导读,再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年龄特点进行设计,从而创建符合目前小学生的学习元素,再引导出新的单元语文要素,更加符合当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第三单元时,单元主题是“遨游汉字王国”其中主要以《汉字真有趣》《我爱你,汉字板块为主。对此需要认识到,在此单元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新整理出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再有目的性地引导小学生充分思考单元之间的联系,譬如引导他们落实复苏此单元的语文要素,即是:1、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2、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3、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视单元内的前后文章的衔接,从而有层次地对此单元的文章内容进行解读,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此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单元语文要素为主导,更能加深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

二、规避表面化误区,鼓励学生应用语文要素

表面化误区指教师忽视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应用语文要素的能力的教学误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阅读、写作能力,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关联。如果走进语文要素教学的表面化误区,很容易出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审美鉴赏能力难以有效提升的问题,难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高质量完成信息输入和输出任务。为提升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规避表面化误区,鼓励学生积极应用语文要素,从而有效促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为引导学生有效应用“学习写读后感”相关语文要素,教师可以组织多个活动,并布置活动任务。首先是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本单元包括“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这一板块,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素材,也是培养学生写读后感习惯的重要材料。小学语文教师要布置整本书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将阅读与写读后感两个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使学生有更多应用“先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感想要真实、具体”等语文要素的机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阶段性读后感写作活动。学生可以一个星期为一个阅读阶段,每个阶段的最后一天,需要回顾本星期的阅读经历,找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或章节,并以此为素材写一篇读后感。学生写读后感时,教师可以引导其认真研读单元习作板块的内容,使学生在复习中有意识地将所学语言知识应用到写作实践中,提升学习效果。同时开展读后感交流活动。学生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忽视部分语文要素或难以有效应用语文要素的情况,教师可以组织读后感交流活动,将阅读同一本书的学生分到一个交流小组中,引导各小组定期进行读后感交流。学生认真阅读其他小组成员的读后感,并结合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指出其中精彩的内容及需要改进的部分。每一次交流活动结束后,各小组要推选出本组的最佳作品在班级上展示,开展组间交流。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进行点评,对照写作板块的语文要素,从读后感的标题、概括原文的技巧、抒发情感的方法等角度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梳理与写读后感相关的语文要素。交流活动结束后,学生需要总结交流过程,积累交流经验,从而加深对语文要素的理解,并能够将相关经验用于以后的读后感写作中。

三、避免简单化误区,引导学生分析语文要素

简单化误区指关于语文要素的教学过于简单的教学误区,包括语文要素分析简单化、教师指导学生简单化两个方面。前者指教师细致分析语文要素的意识不强。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表述简洁,但简单的表述中却可能隐藏着深层含义,需要教师进行挖掘。后者指教师直接将语文要素告知学生,缺少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语文要素的环节。应用语文要素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语文要素的内涵。为提升教学质量,规避简单化误区,小学语文教师应以师生讨论、结合文本等方式引导学生细致分析语文要素。以《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教学为例。为引领学生分析课后习题板块“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这一语文要素,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环节:(1)让语文要素清晰明了———师生讨论分析语文要素。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针对语文要素分析简单化这一问题。师生讨论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这一主题中的重要词语。部分学生会提出“新鲜感”这一词语的内涵值得探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让学生分析“什么样的词句可以让人产生新鲜感”这一话题。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阅读经验提出个性化的观点,教师需要将学生提出的关键词记录在黑板上。在关于“新鲜感”的讨论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总结,使学生意识到有趣的词、不常见的句式、第一次遇到的词语等都可以使自己产生“新鲜感”。有部分学生提出“词句”“画出”“交流”等词语也很重要,教师需要继续在师生讨论期间帮助学生加深对语文要素的理解,使学生意识到词句既包含词,也包含句,“画出”“交流”两个动词为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法引导。(2)让语文要素嵌入文本———通过对照文本分析语文要素。这一环节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解决教师指导学生简单化的问题。在深入分析“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这一语文要素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照课文进行探究实践。部分学生会将课文第一段“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这句话勾画出来,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看法,认为“向小鸟打招呼很有趣,且‘欢唱的小鸟’这一写法可以让读者产生新鲜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指导,指出交流是双方共享想法、相互学习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欢唱的小鸟的看法。这样,当学生理解“交流”这个词语的含义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以“交流”这一词为例分析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四、优化评价机制,制定有关单元语文要素的评价计划

单元语文要素的评价计划不只是要求学生在每个单元学习完成之后进行反馈和复盘,同时也要求老师在课后做好设计总结。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查漏补缺过程,如学生可以在学习完每一章的语文单元之后,开始检查学习成果,反思自己的知识点有无不理解不清楚的,要求学生在课后画出语文章节知识导图等。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是单元语文要素评价计划的重要步骤,通过对课后作业的正确率的分析,教师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到班级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践行深度的语文要素学习理论。此外,教师的反思是围绕大单元语文要素的课堂教学设计、后续教学策略上,要从备课时候考虑到教学情况,从学生的作业情况知晓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在发布教学评价时要发布形成性评价,而不是最终评价,且评价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通过学生的语文要素的了解和学习,实践单元语文要素落实的有效性,促进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单元教学已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单元教学在实际应用中,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再根据语文教材的文章形式,根据小学生的成长规律,纵向学习,有效应用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落实好单元语文要素,使教学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德铸.基于单元整体,落实语文要素--对统编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21(27):4.

[2]李俐,邹雅红.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01):51-5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