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扩建工程造价控制与合同管理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徐玲

230523198710193224

摘要

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工程建设的各方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确定工程项目的价格、工期和质量等目标,明确合同双方责权利的关系。合同价是工程造价管理在合同实施阶段所要控制的目标。本文对改扩建工程造价控制欲合同管理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合同管理;造价控制;影响

正文

一、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对工程造价管控的意义 
  1.良好的施工合同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保障 
  工程造价是侧重于整体系统工程项目的资金调配及成本控制,在大型的工程建设项目中,受工程规模、施工周期、地质条件及外围等因素影响,参与投资、建设的各单位企业都希望能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使自身实现利益最大化,从而激化各企业单位为赢得利益的矛盾,产生工程上的经济纠纷等问题。 
  因此,为能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妥善处理,规避相应矛盾出现,提高工程造价控制力度,必须对施工合同进行优化管理。施工合同的优化管理可从做好施工合同管理,平衡各方利益的角度出发,遵循平等互利的基础原则,对施工合同的内容及条款进行细化,明确各方权利及义务范围,同时,做到文字表达清晰、内容严谨规范、条款定位准确、责任义务明了。 
  2.加强实施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三个需要” 
  (1)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

政府职能部门应积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及完善要求,加快转变以往政治命令式对经济市场进行管理的陈旧观念,打破传统思维模式,运用健全的法律、法规及有效的市场经济管理措施对市场及各个单位企业进行管理,要求各施工单位必须依据市场活动规律及要求,将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进行优化、完善、整合,尤其是施工合同的管理体制,其作为甲、乙双方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在活动起止过程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因此,为使工程施工合同职能的履行能更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提高各单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加强对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确保施工合同的作用得到最大发挥。 
  (2)约束各建设单位企业行为的需要

建立施工合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约束各施工单位的企业行为,同时,施工单位的言行举止可直接体现出该单位是否具备良好的企业形象、诚信度、法律意识、自律能力及是否存在不正当或过激的行为,因此,政府部门为确保市场经济秩序的持续、稳定发展及市场经济管理体系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规范各参与建设单位行为,杜绝市场经济暴力及企业相互间的恶性竞争出现,必然会出台一系列规范市场活动及交易的政策、文件及规定,推动施工单位提高诚信及法律意识,而各建设施工单位也必须深刻的意识到只有加强合同管理,努力提高自身诚信度及服务理念,严格遵守市场规定及法律法规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3)促使我国建筑行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需要

自从世界贸易组织向我国开放以后,我国的建筑行业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在快速发展,外国承包商的进入给国内建筑行业带来新的气息,促进了国内建筑行业的良性竞争与发展。而我国建筑行业在国外的发展现在并不乐观,作为国贸组织“新生”的我们对国际市场的管理制度、规则及条款认知不足,同时,自身的管理存在较大缺陷,无法与国际市场管理制度很好的融合起来,致使失去许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机会,同时还造成经济损失惨重,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国际市场的规则及惯例,制定科学的施工合同管理制度,同时,加强施工合同的管理规范化,以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合同管理的现状

现阶段,在合同管理方面,笔者认为存在以下的不足。第一,各单位在合同方面的法律意识较为浅薄,在签订了不合理的合同之后,会使后期工程造价达不到科学的控制,双方权责不全面,失去一定的法律保护。甚至有的达成口头协议,这样根本得不到法律保护,也有的当事人会根据现实情况获得不正当的利益,而产生经济纠纷。第二,普遍对合同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够。合同是保障双方利益的保证,如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经济纠纷和经济损失。现阶段的建筑工程合同,大多数都不是很完善,认识不够,往往草草签订了事,导致后期会产生不必要的纠纷。第三,在合同管理上,管理机制不完善。这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不完善,导致双方权责比较模糊。第四,合同管理方面专业管理人员的匮乏,因为合同的规范化、合理化都需要专业人员来评估,但当事人对这方面的认识不足,导致合同不是很完善,这对工程总造价的控制也是相当不利的。

三、合同管理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

1.合同签订阶段的应用

在合同签订前,必须进行合同研究,即对该合同仔细地研读,领会合同规定的各项条款,以此来杜绝因合同条款不明而产生纠纷,使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例如合同中未规定拖延工期的处罚力度与措施,因各种客观的原因导致工期一拖再拖,直到工程结束之后因罚款数额较大,超出施工单位成本;在材料单价上面没有明确具体执行的文件和价格执行的基准日期,但在施工过程中,材料波动较大,会使工程造价受到影响,在结算时会带来比较大的麻烦,出现纠纷。所以,任何单位在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下,在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下,在签订合同之前均需要对工程进行深入的了解及把握,将施工的各阶段牢记于心,在此基础上认真审阅合同的各条款内容,力求做到权责分明、条款清晰、用词准确、表达严谨,面面俱到,保证合同的公平、公正性,这样能更好地保证合同履行和管理。

2.工程变更管理上的应用

在施工过程中,伴随着工程内容的变更,工程的总造价也随着变更,工期也会随着改变,甚至对方会进行索赔,因此一般情况下,发包方是不会提出变更的。假如工程出现变更,工程师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检验变更的合理性,并依据变更能容,变更合同价款。这部分工程如合同中有适用于该项目的单价,则按照合同进行变更;若合同中有类似的价款,可以参照这部分价款来进行变更;假如合同中没有类似的合同价款或者相同的合同价款,那么,承包人需要进行报价,经专业工程师审核之后方可执行,如果承包人未按照图纸进行施工,造成的工程变更由承办人承担,且施工总价款不得进行改变。

3.索赔处理中的应用

在以往的招标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承办单位以低价中标,然后在施工过程中以高价的方式进行索赔,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然而在施工过程中,设计的变更、现场实际情况而发生的签证、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措施及其价格是索赔的主要索取点,是索赔关注的较多内容。目前,在工程量清单计价这种合同结构之下,具体单项工程的综合单价是不会因施工的难易成度、施工技术措施的不同等变化而进行调整的,这样就减少了承包人以此来进行索赔的机会。我国现阶段采用的是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其最主要是确定合同的总价款,确定计算工程变更价款、竣工结算和提出索赔的依据,保证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全面性、规范化既,这有利于工程总造价的管理,也利于发包人和承包人对整个工程总造价的控制。

结语

市场经济的变化多端,使得工程投资的确定与控制变得更为复杂化,需要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既全面又有侧重点。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工程建设招投标中规范市场的重要工具,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适应国内建筑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对促进各种建筑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建立有序的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将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林.工程造价确定方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024. 

[2]张展.探析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工程合同管理的关系[J].中国房地产业.20119

[3]吴志杰.浅谈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施工合同管理[J].中国房地产业.2012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