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敏燕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实验学校 331500

摘要

核心素养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焦点,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还体现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等方面。数学作为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可以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和方法,进而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笔者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帮助他们全面提高数学水平,实现自我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数学;发展策略

正文


在当前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的素养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其中数学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首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要贴近学生的兴趣点和实际需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实现自身的发展。

一、改革理念,优化教学

身为一位初中数学老师,必须让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初中生也应该了解,学好数学对他们将来更好地进入岗位是十分重要的。未来的工作岗位对工作者的数学素养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工作者掌握一些数学实用技能,而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对教育观念是否有清晰地理解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有效开展和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1]因此,要有效构建新课标下的数学高效课堂,首先需要教师等群体真正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界限,树立并接受学生主体的教学教育理念,紧紧抓住数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学课程教育计划,构建愉快的教学环境,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

二、把握指导,探索规划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课程标准有这样的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和法则,培养基本的计算能力;借助工具书、课本内容学会知识运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能运用知识来应对中考答题;并要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社会现实问题。[2]所以,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课程标准提出的内容,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并指导他们从长期地探索中寻找出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接着结合课程标准科学规划专题教学方案教师要给学生展示这一节内容中考涉及的考点概念、计算、运用等等,帮助学生在初学阶段就能够定位考点。其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案,体现对他们学习流程的有效关注。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在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使他们在做一些相关的原题训练,让他们能够在以后的实战演练中联想到这个知识点。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来说,在做题时除了要全面考虑所学到的知识点,还要不断提高他们的解题效率。此外,初中数学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做题中出现问题频率然后针对频率较高的错题进行针对性地分析讲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解决问题,最终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

三、链接生活,体现效能

3.1关注生活,改善质量

初中数学教学和生活的关联性很大,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知识,实施以生活为导向的生活化情景教学策略。要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应该创造一种以数学思想为主的教学情景。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轴对称与旋转”知识为例,众所周知,传统文化是我国目前的热点话题,为了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全面理解,教师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进行情景教学,并对学生提出问题:从传统文化来看,大家能从哪里认识轴对称和旋转?可否举例?又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师这时候就可以引入剪纸文化,由此深化知识点,通过教学情景把教学内容带入生活,探索数学核心素养中的人文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3.2改革技术,组织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和生活的关联性很大,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知识,实施以生活为导向的生活化情景教学策略。以“图形的相似”内容为例,为了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可以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一些视频,让学生找到其中的相似图形运用。比如,相似图形可以用来计算距离、角度、面积和体积,如测量室内的地板面积、计算车辆的安全距离等,使用相似图形的几何性质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此外,相似图形也在日常室内装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在室内装饰中经常会使用相似图形,其画法更精致、更优美,便于装饰中打造出和谐、美观的室内环境。同时,在一些定制装饰中,比如窗户、门造型等,我们也可以使用相似图形,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的空间需求。再者,在零部件的设计中,如果我们运用相似图形的几何知识,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达到精确的零部件尺寸,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由此,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相似图形”有更深刻的认识。

3.3融合技术,组织实践

初中生进行数学实践,能开阔学习视野,培养科学思维、分析思维、综合思维等能力,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而初中数学把意识作为工作语言,用实践运用检验理论,是一门综合了准确性、多向性、多层次和实用性的学科。因此,教师可以对初中数学教学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情景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例如,在开展“用样本推断总体”的教学活动时,学生通过简单易行的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科学和严谨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各种工厂抽检活动的视频,接着引导学生用信息技术工具自主规划并参加各种各样的统计应用活动,引导学生对样本推断总体知识进行实践,促进数学思想的内化。[4]

四、研究规律,着眼思路

新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学科学习,不能让学生一事无成,也不能放任学生进行无头无尾的学习,而应该要加强学习过程的管控和引导,强化师生的双向互动,注重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以获得相关的信息反馈,然后引导学生继续参与解题规律的深入探索,这样是为了减少学生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失误。为此,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列一个时间规划表,要求每个学生做好相关的学习笔记,并及时整理错题,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做到熟能生巧和触类旁通,让他们始终在日常的学习中也处于中考奋斗的状态。其次,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构建数学课程的知识体系,要将一些有关联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打破原来的课本束缚,把主题相关的知识从不同的知识系统中分离出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根据知识体系更容易、更便捷地进行解题。再次,教师应设置一些变形的练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整体效率,让学生在和中考相似题型的训练中,学会对同类的问题举一反三,让学生更好地应对新中考。

五、探索概念,完善教学

从本质上讲,数学概念是很精练、很高深的,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自我发展还不成熟,逻辑推理能力还不完善,对事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很大的缺陷,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就很难掌握概念的含义和实际意义。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做好概念的阐释,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来进行概念的辩证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概念的实质。比如,老师可以采用正、反向变式的教学方法,从积极的角度来分析数学概念,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并通过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反例的支持,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建立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思考。比如,在学习“垂直”概念的时候,可以利用教室里的墙角、桌椅、讲台等来建立一个场景,学生可以迅速地发现,垂线是直线相交夹角90度。在数学概念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来减少学习困难,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兴趣。例如,通过创设游戏情境,结合概念内容,把数学概念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身心上得到充分放松。比如,在解释有关“一次函数”的数学概念时,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一种“数青蛙嘴、脚”的绕口令游戏,如“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地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此外,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实例和图画,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简化,使其更形象、更直观,从而有效地减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畏惧感。比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平行线有关的图像,让他们看清平行的线条,然后提出问题:平行线的两条直线有哪些特征?它和相交线的差别是什么?通过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六、分层引导合理推进

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分层教学中,教学的层次性非常关键:第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其深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各个水平的学生能够在学习内容的同时,及时地跟进教学进度,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要确保各个水平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交流,进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为整个数学教育的整体质量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初中数学老师应考虑到各水平学生的具体需要,确保各水平的同学通过课堂实践,能够巩固所学的内容,达到提高自己能力的目标。比如:在“三角形”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为他们制定不同的课程。首先,根据C等级的特点,教师要在教学中设置基本的知识点,如:了解三角形特性,指导学生完成基本的习题练习。其次,对于B等级的学生来说,要以C等级基础,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相似判断条件等基本知识点,此时需要教师适时地进行教学计划的合理安排,以便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使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对于A等级的学生来说,老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该注重探究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同时要让他们掌握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去处理现实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保证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的发展。[5]

七、分析利用,正确认知

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着大量“不合理”的信息源,只有抓住机遇,有效地利用,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并指导他们进行剖析与学习。同时,老师要掌握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不断完善自己判断失误的本质,这样,学生的错误信息就会得到有效控制,也让他们能够逐渐正确使用资源。比如“统计知识”,一般都是在中位数和平均之间混淆的,这时老师要抓住这个时间点,对其进行分析,并发问,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老师说:有同学说中位数就是我们班上所有同学的数学分数的平均值,对吗?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然后,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八、结语

近年来,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推进初中数学教学发展,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要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应该紧贴现实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其次,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更注重灵活性。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我们应该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和创新,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优良基础。

参考文献

[1] 韦荣,宁绍洪.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情景教学实践与应用[J].求知导刊,2020(23):2.

[2] 马海波,赵丽英.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价值取向[J].教学考试,2020(9):4.

[3] 何大炎.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课堂情境教学[J].新课程,2019(24):2.

[4]彭秀萍,魏吉林.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新课程,2021(33):204.

[5]杨伟星.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读与写,2021,18(12):19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