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作业设计有机融合的可行途径
摘要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多样化作业;实践研究
正文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教研课题“'双减'政策下校本作业设计与管理策略研究(K-69)”研究成果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素养
在课堂上完成书面作业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必布置额外的课后作业,教师可以推荐相关书籍和文章供学生阅读,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为学生量身定制广泛而丰富的家庭作业。综合性的学习和操作是作业设计的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涵盖广泛的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其中的许多内容仅靠学生自己是无法理解的,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作业,根据各个知识点认真设置问题。学生学透教科书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将其他有价值的参考书目作为试题类型的参考设计和扩展培训材料,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素养。
二、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作业,增强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反应,是学生积极对待信息技术作业的内在动力。作业应当种类多样、新奇活泼。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拒绝过于乏味的作业形式,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快乐。教师要充分利用主题词和教科书的附录,仔细研究这些内容,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巧妙地使用这些材料,设计出与课本紧密结合的实践作业,增强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三、以灵活的方式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意识
教师要以灵活的方式设计作业,使各种技能广泛出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综合技能。例如,在学习浙教版七年级上册“走进大数据”中有关邮箱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1.课前任务单
(1)认真学习《电子邮箱》视频。(2)通过学习,自己尝试申请一个126电子邮箱。
2.分析课前任务完成情况
将全班同学的电子邮箱地址、召集令(word形式)、歌曲《奔跑》发送到学生电脑。
(1)检查学生是否申请了电子邮箱,对申请流程做简单的介绍。(2)使学生了解电子邮箱的功能。(3)提问:①什么是电子邮箱?②列举几个能够申请电子邮箱的网站。③你觉得邮件有什么特点?
总结学生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
3.小组竞赛——发送邮件
将学生分为5人一组,要求小组成员给教师发邮件,发送成功则加2分,邮件主题是小组号加姓名。教师打开邮箱和学生共同评分。
4.小组比赛——发送附件,接受阅读邮件,深入探究其他功能
(1)提出任务:将word形式的召集令以附件形式发送给组里其他同学,循环发送,即1号发给2号,2号发给3号……5号发给1号,学习如何打开阅读附件。(2)小组成员合作探索邮箱的其他功能,发现一项,小组加5分。(3)全班交流评分,小组将自己发现的功能进行展示。(4)教师总结。
“电子邮箱的使用”这节课全程使用小组合作及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形成知识的互通。采用小组竞赛和小组记分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胜负欲和兴趣,提高其注意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获得满足感。
四、注重作业的情感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3D打印技术”时,教师可以设计3D打印作品设计活动。
【作业一】3D打印模型切片体验:组织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模型并利用Cura软件进行切片设置,完成G-code代码,并打印提交。【作业二】创意3D打印笔:采购两只3D打印笔,使参与活动的学生可以利用3D打印笔设计主题贴合爱国、敬业等的作品。【作业三】月球灯模型打印制作:学生自己动手,完成3D打印月球灯的制作过程。
学生在完成信息技术作业的过程中,会注入自己的意志,形成自主、独立的意识,这些有利于学生良好信息技术素养的形成。
五、合理、有效地评价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根据教学反馈的信息进行总结与反思,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具体评价,促进学生反思。
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是单纯的分数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实施发展性评价。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在于优化对学生的管理,还在于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教师在建立评价标准时,不能只是单纯地参照学生的分数,也不能忽视学习成绩在评价中的重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组间竞争、组内竞争,通过不同的评价方法,如自我评价、组间互评、组内评价等,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比如,在浙教版九年级下册“走进机器人”的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可根据本课的特点,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行为,如学生是否主动思考、讨论、积极发言,是否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否积极参与体验等,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是所谓的过程性评价。
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很难通过人工智能在生活与学习中的应用而进行更高的思维想象,但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下,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亲身感受,便可轻松地了解人工智能的含义。
结语
随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起了教师以及教育专家的关注。长期以来,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发展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信息技术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往往以配套习题为主。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中,虽有对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丰富作业设计思路,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与作业设计有机结合,以此来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潘新荣.基于新课标的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育策略[J].亚太教育,2022(24):4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