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双减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摘要
关键词
初中;道德法治;实践性作业;
正文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教研课题“'双减'政策下校本作业设计与管理策略研究(K-69)”研究成果
前言
核心素养是指在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一种良好的品格和学科技能。道德与法治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理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初中道德与法制实践作业的目的就是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提高。
一、双减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
1基于生活,具身参与
唯有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真实的道德矛盾中产生的教育,能够激发出学生内在的而不是表面的道德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真实而不是虚假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动。道德品德的养成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开始。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的设计应该从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出发,将道德实践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相融合,用生活中的小事对教材进行细化和充实。
如,在七上《亲情之爱》一课中,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老师可以在课上安排如下的实践性作业:在上课之前,让学生们拍一段能反应他们平日里和家人之间关系的小视频,用来在教室里展现他们的家庭和家人之间的矛盾,并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处理这些矛盾。让父母通过给他们写一封信的形式,向他们讲述自己的子女的成长历程,从而为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创造出一个真实的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激发出真正的感情,体会到亲情的温暖。这一节“孝亲敬长”的教育要在家中进行实践。为促使学生主动转变,可以制作“21天孝亲敬长好习惯”卡片,让学生自己在家里的行为进行记录,并由父母监督,也可以每日将自己的记录的信息发送到朋友圈,供大家共同监督,21天结束后,进行反馈和评价。
这种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不定时地改变其主题,因此,老师们必须始终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育思想,跟学情、校情、教情进行密切结合,设计出多元化、具有较强参与感度的实践作业。
2感官交互,丰富维度
心理学家的调查显示,学习中一个人愈多的感官参与,其所掌握的东西就愈多。多个感官一起工作,可以让他的感官变得更加敏锐。这就是所谓的感官协同效应。初中阶段的孩子比较活跃,他们对事情的理解也比较倾向于感性,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将他们的多个感官都投入到实践作业当中,这样才能使道德与法治实际作业具有更多的维度。
如,九下《延续文化血脉》一课中,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中华文明的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次学校当地的“文化之旅”的研究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们组成多个学习小组来进行研究,并事先将研究工作的列表发给同学们,供他们参考实施。在表上,设置了一些学习问题,从观察、倾听、品尝、动手、讨论等方面进行,使学生们的多种感官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学生们对当地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们形成了健全的人格和责任意识的核心素养。
3重视情感,明确态度
积极的情感、正确的态度、高尚的价值观念是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基础。在八上《建设美好祖国》一课时,要使同学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祖国的发展,从而产生一种自豪;体会到了历史的进步,加强了对民族前途的自信;要勇于担当历史责任。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航天事业的入手,通过2021年12月9号中国空间站的第一次太空教学,让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太空教师”,在“天宫课堂”上给我们带来了一段非常棒的科学知识,让我们有一种置身于宇宙中的感觉,如,在微重力下,细胞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等。这一次,虽然只是一次简单的太空授课,但实际上,确是我国航天事业实力的彰显!
此种内蕴情感教育的实践性作业可促使学生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道路上,我们要从航天人身上吸取他们坚实的精神并以此为榜样,让自己的国家复兴之梦飞得更高、更稳。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的政治认同,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义务。
4分层设计,因材施教
因为不同的学生在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和行为习惯上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进行实践作业时,若没有分层的特点,就会出现成绩优异的学生“学不够”,成绩一般的人“学不好”,成绩较差的人“学不了”的情况。为了防止这一现象发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的设计时,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体现分层测试、分层评价,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树立起自信,让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更有层次。
实践作业的分层设计可以从数量、难度、题型等方面展开,比如,在设计书面形式的探究与实践作业的时候,可以将其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必做题,另一种是选做题。必做题属于相对基本和常规的题型,它需要每个人都去完成。而选做题属于难度较大,具有较强创新性的题型,在完成了必做题之后,可以让那些在完成了必做题之后,仍有余暇的同学可以试着去做一遍,这样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满意。在设计实践作业时,也能体现出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特点。
结语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本身便是一门以生活实用知识为主的课程,因此,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面,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显著的优势。因此,这要求教师应对双减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从而应用实践性的作业推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价值的确切落实。
参考文献
[1]陈晨.把握课程性质,巧选案例材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究[J].教育界,2023(14):4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