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核心素养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高效课堂;策略
正文
前言
在核心素养的贯彻落实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建立明确的核心素养培育方针,根据特定的要素,制定更加完整的学习方案,同时将教育目的与实际状况相联系,积极地引入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对现行的课堂进行优化,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推进规划,把握核心素养
要真正提高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效果,老师必须始终以核心素养为指引,使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核心素养的理念和实施方案,以实际的方案来消除家长的疑虑。因此,要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教育计划的执行,老师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思想,并且要进行有效的规划,在进行教学时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成长的基本要求,尽可能地消除影响执行的一切因素。其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强化,唯有双方共同努力、共同讨论、共同沟通,才能使教学方案更加科学有效。另外,为了使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得到有效的实施,还要求老师在课堂上严格执行相关的标准,使其更好地体现出教育的实用性,使家长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这个方案的有效性,并依据当前的情况,对原来的方案做出相应的改进,逐渐增强了新课程方案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新课程方案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进而推动了教学的进步,提升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为促进学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
二、分析资源,推进发展
语文作为一个大学科,它包含着一套比较繁复和难解的知识点,因此,要使语文学习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就需要对语文学习进行有效的整合。例如,在传统的教育方法基础上,对其进行革新,并对其进行主动的设计与实施。让学生有更强烈的兴趣去展开读书,在读书过程中多动脑筋,以自己的读书经验为依据去思考并进行评估,从根本上将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过来,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再比如,老师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将与之有关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对他们进行指导,从而让他们能够在遇到相似问题时,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提升学习效率。例如,《示儿》的讲授,除了讲授古诗的内容与感情外,还应注重对诗人生平事迹、创作背景及诗词内容的认识。《题临安邸》中描写了这样的情景:青山无边,亭台楼榭,一望无际,西湖上歌舞升平,曲终人散。和煦的春风拂面,令人陶醉,使人仿佛将杭州想象成了那汴州。这首“墙头诗”出自林升之手,是他在南宋皇都临安某客栈的院墙上所做。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将诗词的内容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相结合,从而把握作者的整体思想感情。有助于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和把握所学的内容。要重视对人和世界的认识,在今后的诗词欣赏中,要学会如何在阅读诗词的时候,学会如何去欣赏诗词,并能自己去感受文字,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基于生活,拓展兴趣
汉字内容广泛而丰富,有些时候也比较单调,然而大部分汉字学习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结合生活化教育开展识字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识字教育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课程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特性,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让孩子们对识字课程有一个较深的认知与理解。比如,在授课时,教师在讲述一个崭新的汉字时,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实例来引导所要讲述的东西,同时,在授课的时候,要注意与生活情境的结合,让生活与所教授的东西相结合,让孩子们在识字课堂上不再感到无聊和沉闷,以此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汉字的重要性,认识到汉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不断提升自身的识字能力。
四、改革课程,促进参与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此次课程改革的新标准,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并积极地进行新课改,让现代教学方案变得更为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切实减轻学生们的学习负担[2]。例如,在教学《桂花雨》时,可以看出这是一部表现儿时“摇花乐”的作品,作家用轻松、自然的手法,写出了对儿时桂花的回忆,但实际上却是抒发了他的心境和感情。教师在课堂引入时,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向同学们播放有关桂花的照片和录像,这种方式一改以往的抽象,使同学们在引入时能够专注于教材的内容,并在多媒体环境下加深同学们对“摇花乐”的理解。接下来,老师可以对文中所要表达的东西作进一步的发掘和探讨,使同学们能够理解文中所使用的叙述手法是如何描绘他们儿时的“摇花乐”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行小组的讨论,但不是让学生随意地分成几个组,而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按照筛号进行分配,而且在小组讨论结束后,也可以用大屏幕上滚动学生名字的方法来进行小组共享,这就好像是一个个小彩蛋,让学生有一种兴奋的感觉,从而增加了班级气氛,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五、分析内容,组织情境
在准备课程时,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地剖析课程的具体内涵,选取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内容,创造出适合于学生实际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班级学习体验中,学生更加主动地参加班级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特别是在《桂花雨》《黄果树听瀑》《威尼斯的小艇》等课程中,因为这些课程都是与环境有关的,所以可以通过创造“外出郊游”等生活场景,让学生回想自己所体验到的与周围的环境有关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用特定的问题来指导学生进入课堂,但是,学生的认识程度还很低,有些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会产生误解,所以老师要经常留意学生的言语和面部表情,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使学生能够大胆地说,大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融入真实的教学情景。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可以运用人物扮演的方式,把课堂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给他们安排不同的任务,并根据教材的要求给他们安排不同的台词,让他们能够在亲身体验中体会到参加课堂的快乐。在这样生动、活泼的课堂上,同学们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对课堂的热爱,并且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和老师一起共同创造更加融洽的语言环境。
六、解析内容,设置问题
课堂提问是活跃课堂气氛、指导同学进行深入探究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某种程度的启发,并有效地创设问题情景,让他们更好地进行探索。例如,教授《将相和》一文时,教师曾对班级里的同学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将相最开始为什么不和?为何最终他们又言归于好?这些场景与我们的人生遥相辉映,它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在课堂上,教师是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个性、年龄特点,创设问题情景,然后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的东西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分组讨论结束后,老师会从分组中选择几名同学进行提问,从而使每位同学都能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七、构建氛围,奠定基础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要从整体上减轻学生课外训练和课后作业的压力,这就代表着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集中精力学习。而学生的学习往往需要一个很好的学习气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为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把课堂上将古诗词的价值内涵都发挥出来,让学生在吟诵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并能在古诗词的魅力下快乐地学习。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氛围营造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从学校方面来看,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诗歌吟诵活动,结合校园文化氛围影响学生们,让他们在这种气氛中逐渐爱上古诗词吟诵。从课堂方面来看,要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良好的朗读气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吟诵教学相结合,以保证古诗词吟诵的良好教学效果,从而与核心素养的教学思想相结合,不断提高古诗词吟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小学语文《望洞庭》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了眺望洞庭湖的视频场景。透过这些影像,学生们也能直观感受到洞庭湖的美景。在这种气氛的影响下,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古诗词吟诵的范读视频,播放完的时候,再由老师来导读,引导学生找到吟诵的感觉,让他们体会到吟诵的快乐,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主动去参与,以此提升古诗词吟诵的教学效果。
八、把握结构,发展素质
构建有效课堂离不开项目探究。但是,在进行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给学生一个清晰的项目任务,并且要给他们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设计。教师要为学生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对语言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并以所学的内容为依据,创造出对应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到更多的东西[3]。比如,在教学《红楼春趣》时,老师就可以创设相关情境,让同学们进入角色的心灵,产生相应的联想,从而感受到角色的性格特点。接着,上课时,老师会先让同学们去解读《红楼梦》,要求学生对其中的角色与角色的关系做出一个明确的说明,并且能够对剧情做出一个简短的总结,从而讨论出该小说的主旨。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他们喜欢的人物,并给出他们喜欢的理由。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文章中人物的详细解读,进一步了解人物的个性与情感。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探究,孩子们可以自主地学会对人物性格进行剖析的小方法和小技巧。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像自己要饰演的角色,说出自己的理由,并用情境剧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语言素养。
九、优化设计,推进成长
核心素养融合双减的背景,要求切实减轻负担和提升学生的兴趣。核心素养和“双减”政策的印发和落实是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但并不意味着日常作业应当被忽视,恰恰相反,教师要更加重视作业设计的质量,致力于通过更少的作业量获得更大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到的是,作业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学习方法和寻找规律,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和能力提升的过程,而优质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顺利实现上述目标,还能最大限度减轻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这才是落实和推进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意义。首先,由于小学生的学习特别注重兴趣的培养和发展,学校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多元化的作业类型,包括书面作业、实践作业、积累性作业等,让学生充分体验作业乐趣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实现多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发展。另外,要对作业内容和难度进行合理把控,要保证作业内容能够准确、真实反映学生当下的学习情况,也要保证作业难度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如此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改进。最后,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校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个性化作业设计,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基于自己的基础、能力等进行提升。例如,部分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比较薄弱,学校教师就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好词好句摘抄、文言实词整理之类的作业;若有的学生实践探索方面的能力存在不足,学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具有“少年闰土”身上某种性格的人,并通过实践观察发现他们的差异,如此能让学生得到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发展,充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教师而言,要正确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核心文化素养在特定的课程中的应用情况,必须严格贯彻每个学生核心文化素养的具体要求,并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真正地喜欢上语文课。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思维发散开来,指导其自主学习,为其语文素养的完善打下良好的基础[4]。
参考文献
[1]綦佳.观照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0):76-78..
[2]黄荣焕.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华夏教师,2019(23):14-15.
[3]汪宗博.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一代(理论版),2020(10):33.
[4]徐巧红.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提质增效[J].读与写,2022(11):106-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