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策略与实施路径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晓婷

​(福建省福安市逸夫小学 355000)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提高思维质量与加强文化素养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传统的阅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学生的需要,群文阅读的全新阅读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激发学习热情,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基于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策略与实施路径的探究,希望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实施办法

正文


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极为重要的课程,并且语文阅读日渐被重视起来。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习的评价方式和考试内容多以书面表达为主,为了开展一门全方位的语文教育,并且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小学应该开展群文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为了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育与群文阅读的优势,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策略及实施路径,进一步深入探讨普及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如何进行,以促进学生有效阅读。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育应该是使学生增强人文情怀、提高思维品质、加强文化素养的过程。但在实际课堂中,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育容易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和重心,学习效果不好。如果教师对自己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他们就无法制定适当的教学内容,也无法有效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些教师甚至仅仅通过简单地讲解来完成教学任务,缺乏考虑群体与个体学生的差异性。此外,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育中,教师常常忽视学生个体的特点,学生成长的阶段和学生各自的情况都不相同,如果没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二)教学方式单一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虽然教师已经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但讲解方式不对和解释力度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让学生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讲解方式单一的现象。大多数教师依靠传统讲授方法进行授课,主要采用讲解、说、写等方式,极少考虑信息技术工具等多元媒介手段的应用[1]。这类教学方式简单粗暴,过于注重知识传输而不是引发学生的思考,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使教材难以被学生所接受。并且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解释力度不足,也是让许多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的因素之一。

(三)传统阅读模式限制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推广,由于受到传统阅读模式的影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推广受到阻力。传统的阅读模式缺乏完整阅读的技能和方法,只限于简单地浏览文章,查找明显信息,不能融会贯通,也不了解作者的深刻意图。这就使得许多小学生面对更加宽泛的、长度更长的群文作品时感到无从下手,难以抓住重点和精髓内容。另外,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未能满足群文阅读的需要,教师经常将群文作品作为辅助材料,在课堂上快速介绍,往往只着重于表面的内容和信息。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作能力,从而影响了群文阅读对小学生的启迪作用。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作用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是学生全面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并且积极主动去探索和应用所学知识。群文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也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其未来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2]。小学群文阅读可以增强阅读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群文阅读,学生能够提高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逐步培养善于阅读的习惯。同时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通过接触多种类型的群文材料,学生可以拓宽思想、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并且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是人类交流、思考和表达的工具,对于学习和生活来说极其重要。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提高书写和表达能力,增强论述、辩证、综合运用等方面的才能,同时也能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提升阅读成效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引入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更好地接受知识。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的群文阅读,明确教学目标是实现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前提。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本次阅读的目标是什么,是否是学习新的意识形态、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领域的知识;是否是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基于不同的目标,教师可以灵活选择群文阅读的内容和方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并且针对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得制定应该根据学生年龄和接受知识的效果来制定,在内容选择和技巧传授方面进行科学规划。

以阅读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猫》、《母鸡》、《白鹅》三篇文章为例:

1.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每篇文章描述的动物的特性,以及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绘这些动物的行为和习性。

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绘、比喻、象征等手法,塑造了动物的形象,从而让动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3.比较和对比:让学生对比这三篇文章,找出各自的写作手法和特色,从中体会到不同的作者对同一主题的不同处理方式。

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每篇文章,然后引导他们分享自己对每篇文章的理解,再进行深入地讨论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比如“你觉得作者为什么用这种方式描述猫、母鸡、白鹅?” “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这三篇文章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尝试用这三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文章,通过实践来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过程来了解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通过他们的创作来了解他们对写作手法的掌握程度。通过这种方式,群文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达到了我们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开展小组合作模式,创建新阅读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语文群阅读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是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群体作品,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能够积极地探讨问题,共同探索群体阅读世界,并且强调慢阅读,在慢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价值,从而加深对文本材料的理解和感受[3]。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社交和协作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确定本次群文阅读任务的目标和内容,并将活动分为不同的环节,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师鼓励小组成员根据教学目标,积极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合作进程中随时沟通并相互支持,增加协同处理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对于每个阅读材料及其主旨,组员应该积极参与讨论,畅所欲言,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当小组合作完毕后,每个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见解,并提供反馈和建议,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难忘的泼水节》、《朱德的扁担》三篇文章为例:

1.分组并设定任务: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兴趣和特点,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4-5名学生。每个小组分配阅读其中的一篇文章,并设置任务:每个小组需要提取出文章中的主要内容,理解其中表达的价值观,并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小事来体现人物的品质的。

2.小组阅读和讨论:让小组成员一起阅读指定的文章,每人阅读完毕后,可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学生可以共同分析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手法,这既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3.小组分享和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小组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物品质的理解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的见解。分享结束后,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者给予反馈,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4.教师总结和反馈:每个小组分享完毕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分享进行总结和反馈,强调文章的主旨,以及如何通过一件小事体现人物的品质。同时,对学生的表现和参与程度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激发他们对群文阅读的兴趣。

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学生们不仅能更有效地阅读和理解文章,而且能提升他们的社交和协作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需求,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小学语文的群文阅读至关重要,只有创设好合适的教学情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小学生处在思维发散的重要时间,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由此教师需要进行教学创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状态,提升阅读效率,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师需要发挥创造力与智慧,全面考虑影响阅读体验的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掌握应用,以便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三篇文章为例:

1.创设阅读环境: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温婉舒缓的意大利音乐,展示威尼斯古老的城市风光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威尼斯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接着播放牧场的宁静背景音乐,展示牧场的壮丽景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广袤的草原和无边的天空。最后,播放埃及神秘的背景音乐,展示金字塔的威严壮观的图片,让学生领略到古埃及金字塔的雄伟壮观。这样的环境设定,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设立任务情境:接下来,教师可以设置任务,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以“小小旅行家”的身份阅读这三篇文章,从而能够更深入地体验和理解文章中描述的各个国家的风情和文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体验和感悟,并在课堂上分享。

3.引导讨论和分享: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一次“旅行家分享会”,让学生们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分享给同学们,同时也鼓励他们进行交流和讨论。比如,在谈到《威尼斯的小艇》时,学生们可以描述自己乘坐威尼斯小艇穿梭在水城的情景;在谈到《牧场之国》时,他们可以分享在广袤的牧场上看见牧羊人的情景;而在谈到《金字塔》时,他们可以描绘自己在金字塔下被其宏伟气势所震撼的情感。

4.进行反思和拓展:分享会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看看自己从阅读中得到了什么,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哪一篇文章让他们最感动。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体验,引导他们对相关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了解,比如研究威尼斯的历史文化、牧场的生态环境,以及金字塔的建筑原理等。

通过这样的情境搭建,教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

四、结语

本文首先从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及群文阅读的重要作用入手,梳理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施中的策略与实施路径,探讨普及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育的必要性,并分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施过程中具体的策略与方法。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搭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开展群文阅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莎.群文阅读:巧借环境描写,感悟党员形象——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想[J].新作文,2023(07):24-27.

[2]吴丽成,王晓霞.核心素养视域下“1+X”群文阅读教学议题设计策略研究——以统编教材第二学段教学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3,24(01):3-9.

[3]吴丽丽.小学语文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策略探究——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红色经典故事》[J].语文建设,2023(02):8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