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路径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苏贝依·买买提

喀什市夏马勒巴格镇团结幼儿园

摘要

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能够培养幼儿勇敢顽强的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作风,并且能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较为强烈的团结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幼儿的天性较为活泼,并且正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对万事万物都有着极为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因此,适当地让幼儿进行户外游戏,对他们的成长非常有益。当前,为了能够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将日常生活教育融入幼儿园户外游戏中已经逐渐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与认可,正因如此,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幼儿能够在充满趣味性的户外游戏中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卫生意识、安全意识等,便成了当前幼儿教育工作者亟须解决的教学难题之一。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游戏;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正文


一、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促进幼儿智力开发

幼儿有着活泼、爱玩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可知,与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教学相比,幼儿更容易接受游戏。游戏能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带领幼儿学习、探索,在亲身实践中掌握重要知识和技能,锻炼幼儿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记忆、肢体协调等,这对幼儿智力发展大有裨益。

)提升幼儿合作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游戏,除了可以提升幼儿学习热情、促进幼儿智力开发以外,还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合作能力。具体而言,不少游戏仅凭一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要求幼儿之间共同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游戏。因此,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会学习如何与伙伴交流、合作,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会感受到合作的愉悦性和重要性,更愿意与他人团结协作,并能克服不良心理,敢于与其他幼儿交往合作。

)提升幼儿学习热情

幼儿缺少一定的自制能力,尤其是当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的环境时,会不可避免地萌生抵触、畏惧情绪。更有甚者会哭闹、拒绝幼儿教师的安抚等。显然,这些都不利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稳步开展。此时,应用游戏,可以有效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游戏与幼儿兴趣取向十分契合,可以令幼儿在短时间内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提升幼儿参与幼儿园学习与活动的热情,为整个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前提。

二、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的策略

(一)通过户外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合作能力对人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幼儿园在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时,应多为幼儿提供要大家共同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项目活动,由此助力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形成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真正将日常生活教育在户外游戏中润物细无声地深入渗透[4]。就目前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中的实际表现来看,当有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很少会有其他幼儿主动走上前为他们提供帮助,面对困难的幼儿也多数会向教师寻求帮助,而不是向身边的同伴求助。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出现游戏材料紧张的情况时,很多幼儿都会选择独自玩耍,而不是与其他人进行分享,甚至还有的幼儿会直接去抢其他幼儿的游戏材料,严重时还会与他人发生冲突。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教师便可以在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时,有意识地向幼儿渗透合作意识。游戏能够让他们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加强与周围同伴的良性沟通,最终共同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比如,在开展户外游戏两人三足这一活动时,教师可以要求幼儿每两人为一组,并将他们各自的一条腿绑在一起,从而引导他们协调同步,共同完成百米快速走的任务。在这一时期,由于幼儿本身的身体发育情况尚未成熟,因此他们的走、跑、跳等能力水平还较为低下,但是在这一项户外游戏活动中,又要求幼儿以较为协调的步调进行跑、走等活动,幼儿在这样共同目标的驱使下,将能积极互帮互助,开展合作,从而获得最佳的活动效果

(三)加强氛围营造,释放幼儿天性

活动氛围与活动成效密切相关,活动成效是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优质的活动氛围可以令活动最优化。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注重优质氛围的营造。同样的,基于游戏的幼儿园教育,要想强化教育实效,促进幼儿天性的释放,幼儿教师就必须在活动氛围中下功夫,始终遵循以幼儿需求为中心的原则。首先,幼儿教师要对游戏教育理念有正确认知,明确和尊重幼儿天性,并且将已有资源利用起来,为幼儿创设优良的氛围,给幼儿带来更加真实、深刻的游戏体验。其次,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要与幼儿保持有效的交流、沟通,以轻松的对话了解幼儿的需求,并将幼儿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记录下来,积极设计与实施个性化游戏活动。例如,在主题为与风做游戏的活动中,幼儿教师没有直接引入活动内容,而是设计了谜语,以此营造游戏氛围,点燃幼儿的探索热情。谜语如下:我到处乱跑,谁也捉不到。我跑过树林,树木都弯腰;我跑过大海,大海的波浪高又高——打一自然物。幼儿迅速被吸引,纷纷猜测谜底。当幼儿猜出谜底后,幼儿教师引入活动主题,并设计一些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问题如下:什么东西可以产生风?在此基础上,设“怎样使纸条动起来”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每个幼儿拿着一张纸条,思考如何令纸条摆动起来。这样,幼儿就能在游戏中感受风,感受游戏的乐趣。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开展“吹纸团”的游戏,两人一组,分别站在桌子两侧,将纸团放在桌子的中间,两人一起吹气,看纸团最终落在哪一边。这样,在幼儿教师的循循引导下,幼儿踊跃投入游戏活动,体会游戏氛围,并在游戏中构建“风”相关的知识体系,为日后学习与成长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想加强氛围营造,释放幼儿天性,还需要尊重幼儿主体,鼓励幼儿自主尝试。

(三)通过户外游戏帮助幼儿树立正确规则意识

在人的成长中,对“规则”这个词语并不陌生,规则融入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不论是怎样身份的人,都应尊重各种规章制度。所以在将户外游戏活动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教育结合时,教师也要在其中注入规则意识,通过对幼儿进行强有力的正确引导,让他们能在趣味性较强的游戏中逐渐形成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6]。比如,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年龄特点将有关“规则”的理论知识融入特定的情境中,如通过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等深化他们对规则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泛灵化”特点,给户外运用的器材赋予生命,从而引导幼儿能够根据自身角色以及故事情境体验生活中的种种规则。例如,在演绎“大灰狼与小红帽”这一童话故事时,教师便可以用童真的语言告诉幼儿:“老师作为外婆特地来提醒各位小红帽,对面的山上藏匿着一只大灰狼,所以大家千万不能乱跑,这样才能顺利抵达外婆家。”如此幼儿便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感受规则的重要性。针对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在他们的体育活动中直接加入一些生活中的规则元素,例如,在过马路时应遵守红绿灯,看见绿灯亮了再走,否则就是违反交通规则。这样幼儿既可以很好地理解较为枯燥且复杂的生活规则常识,也能更有目的地自我调控,从而更加自觉地尊重游戏规则。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一点是,由于幼儿在这一阶段的理解能力还不强,所以对一些规则的学习可能并不是十分清晰透彻,所以当碰到一些不“遵守规则”的幼儿,教师也不要对他们进行强制更正或是严厉责骂,而是可以多问问他们为什么。如:为什么大家都是等到信号开始才行动,但你刚刚却提前了呢?等这一类问题,更好地挖掘幼儿在活动中问题与状况所产生的实际原因,进而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教学指导与点拨。

结语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适应幼儿的天性,不仅有利于幼儿学习热情的提升和智力的开发,还能促进幼儿合作能力发展。作为新时期的幼儿教师,要持续提升自身的游戏化教育能力和水平,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和完善,深入探寻切实可用的资源和工具,将原本乏味的教育工作转变成生动趣味的游戏活动,吸引更多的幼儿参与其中,自主自发地学习和探索,感受活动乐趣,并从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綦慢辉.幼儿园户外游戏与日常生活教育有效结合研究[J].读与写,2022(20):208-210.

[2]刘宁梅.区域游戏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1(22):81-8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