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实验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生活化;教学方法
正文
初中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主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及现象,为高中乃至大学阶段的生物知识学习奠定基础。生物教学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程度,感受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二是增加学生对人体自身结构的认知,从而保护身体健康。生物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将生物学科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可以激发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究热情,促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求。生活化教学下指导学生对生物知识自主探究和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因此,文章主要从实际出发对初中生物课堂如何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展开探究,期望能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一、实验教学资源的生活化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首先会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学习。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把生物实验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既能使实验教学方式得以创新,又能降低实验过程中的难度,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验研究。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生物练习不但可以在高等实验室进行,也可以和周围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植物的生殖”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种植的植物带入课堂,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次植物摄影,让学生先观察四周的植被,了解树木与植物的不同,再利用课本上的知识来检验观察的效果,增强学生对植物的生物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中,教师应让学生对实验进行上手操作、观察等,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多种实验方法的差异,转变“教师演示、学生跟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为了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教师应该降低实验操作的难度。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买些葱、大蒜或者花卉的种子,将种子放进花盆中,然后每天对种子进行记录,并且侧重记录种子的变化过程,最后让学生了解种子生根发芽的全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目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方式已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在生物教学中也不例外。教师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可以让小组中的每个学生发挥自身的优点,积极地进行协作与探讨,并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生物课堂中的实验环节进行深入地了解,且得出较为正确的实验结论。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细菌与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课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分工合作,一些学生负责进行实验,一些学生负责装配实验工具,一些学生负责编写实验报告,从而让学生分析细菌与真菌在生物圈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此方法,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以及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实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实验教学离不开教材,但部分教材内容生硬,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整合,融入生活化的素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以“观察鸡蛋的结构”课程为例,要求学生认识鸡蛋的结构,掌握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生活化的问题:用手握住一个鸡蛋,能不能孵出小鸡呢?在实验过程中,先让学生用手紧握鸡蛋,发现鸡蛋不会破碎,说明卵壳具有保护作用。将鸡蛋浸入温水中,在放大镜下观察气孔,让学生认识到蛋壳表面存在气孔。最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鸡卵结构,并画出鸡卵的结构图,既能加深学生的认识,又能培养生物绘图能力。如此设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表达交流能力。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为例,按照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解老鹰、蛇、老鼠、粮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距离。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蔬菜在种植过程中,为了防止虫害会喷洒农药,但农药残留会造成污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有没有既能防止虫害,又不会造成污染的方法呢? 通过这种方式,引入生物防治措施,进而掌握食物链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多媒体和其他资讯科技应用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生物实验能向学生进行生动的展示,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学生通过资讯科技的运用,能将身体的各个器官与组织细胞与课本上的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真实地体会到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与微量元素,进而加深对概念知识的认知与记忆。
三、实验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验教学中,有很多实验项目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如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学生对这些问题有直观感受。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将实验教学和社会热点相结合,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培养实践能力。以“空气质量与健康”课程为例,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对雾霾了解多少呢?围绕雾霾的来源、危害和防治,采用小组合作方法,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汽车尾气、工业废气中采集有毒有害物质,模拟雾霾对呼吸道造成的影响,并探究防治雾霾的有效措施。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践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论,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新课改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和生活的关系进行积极的指导,尤其是在动物实验中,要做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绪教育,要把握好时机,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鸟的生殖与发育”一课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适当地引导。在完成实验后,教师应让学生把自己做实验的动物回归大自然,通过实验来促进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怎样保护和爱护动物。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又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效率,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适当地引导,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简言之,新时代的教育工作需要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想要保证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让学生在现实内容与理论知识的连接中深化理解,同时借助生活化资源加深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在学习探索中感知生物这门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让教学工作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的知识获得和能力提升同步进行。通过实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得到锻炼,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写实的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实验环境。另外,为改善学生的实验环境,应配备相应的实验器材,以达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琦.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课程的生活化教学[J].学园,2022,15( 2) : 16-18.
[2]任小珊.生活化教学对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分析[J].新课程,2022( 2) : 76-77.
[3]张旺旺.感受生活,初中生物学科的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22( 1) : 128-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