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黄婷婷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实验小学 邮编:344

摘要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言文学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所以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还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以读促写。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更应重视学生的阅读方式,不能囫囵吞枣式阅读或只求碎片化阅读,应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式阅读。通过整本书的阅读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在语文阅读中增强读书意识,由阅读到深思。让学生读好整本书,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充足的课余时间以制订周密的阅读计划为导向,达到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扩大学生视野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

正文


以重知识轻能力、重内容轻形式的教学方式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虽然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但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全面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可以构建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让阅读形成链条、相互关联,在同步练习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理性、走向深入。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及特征

2.1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价值

整本书阅读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理解长篇文本的内容。同时,整本书阅读也是培养学生耐心、阅读毅力和学习品质的重要途径。整本书阅读的词汇量丰富,字数通常在几十万到百万之间。所以,短时间阅读并不能完全掌握整本书的内容。教师要重视整本书阅读,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整本书阅读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另外,整本书阅读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开阔眼界。和单篇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体悟人生哲理,得到更多的人生智慧。同时,整本书阅读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技能和文学素养,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2.2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特征

2.2.1设计灵活的阅读教学活动

对于整本书阅读来说,除了组织阅读教学活动外,教师还要关注阅读活动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多元性特征,设计有创意的阅读项目。例如,可以通过语言编创项目、妙笔生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多元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增色语文阅读课堂,让阅读气氛更轻松、更愉快,还能让学生专注于阅读素材。同时,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期间强化新课改理念,能让学生意识到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参与价值。

2.2.2促进课内、课外阅读相融合

为了提高整本书阅读质量,教师要遵循“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原则。一言以蔽之,就是在阅读课堂中引导学生高质量地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并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领悟阅读技巧,促进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融合,并内化知识,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能保持热情,促进课内、课外阅读相融合,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分析

3.1了解整本书的框架

要想真正实视整本书阅读,首先要为学生分析阅读框架。学生在第一次阅读某本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首先阅读书名。书名是对整本书中心点的归纳和提炼,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书名,让学生明确中心思想。如《断舍离》这本书的书名,“断”代表“了断”,“舍”代表“舍得”与“舍弃”,“离”代表“离开”和“离别”。书名中的三个字均带有离开、了断之意。书名会引起读者思考,作者究竟想要了断什么和离开什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该书,并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紧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分析前言内容,让学生知道何为“断舍离”。完成前言阅读后,开始观察书的目录内容,引导学生在心中构建整本书的框架,从整体视角掌握本书的核心内容。

3.2根据整本书做好阅读笔记

为了提升整本书阅读效果,教师可以以目录框架和写作顺序为指导,促进学生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期间随时做好记录,抒发心得体会和感悟。教师要培养学生做随身笔记的习惯,记录能强化学生对名言警句的记忆,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针对学生感悟深刻的语句,也可以通过摘抄加强记忆。促进记录和阅读相结合,能让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打好基础。

3.3借助思维导图整理整本书脉络

思维导图是一种创新的学习工具。在学生阅读整本书期间,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厘清脉络。让学生结合个人理解及整本书的中心思想,自制思维导图,也可以根据书本目录将知识点分成不同模块,并以章节知识为主导,让学生明确整本书阅读的重点,把握阅读框架,进而激发继续读下去的兴趣。对于不同章节的阅读内容,学生可以利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总结,梳理整本书阅读思路和重点内容,方便学生回味。

3.4延伸拓展,增进阅读理解

艺术源于生活。许多文学作品都是从生活中衍生而来。因此,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将教材内容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以《城南旧事》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重点字词句段,品味作者眼中的故乡以及对故乡的情感,并欣赏书中所描绘的节日文化,而后在课堂上展开与之相关的文化讲解。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可借此机会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写一篇小短文。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使语文阅读课堂实现有效延伸,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享受阅读的乐趣。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技巧分析

4.1通过认读达成初步认知目标

对于阅读教学而言,学生的认读能力类似于敲门砖,也是学生阅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不同段落文字和语言的关键点,提炼关键词,进而了解不同段落中的语句内涵。对于特殊段落来说,有的作者会引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语句,词语阐述的内涵存在差异,如何联系和分辨相同句式的内涵,了解相同句式在书中不同位置的意蕴,是整本书阅读的重点。小学语文教材中“语文园地”板块要求学生表达对作品的看法,有时也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经验阐述见解,这对学生的拓展阅读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少年闰土》为例,本文选自鲁迅的《故乡》一书。结合教材文本得知,闰土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分析少年闰土的性格特征,但部分学生的理解深度不足。还有部分学生并不清楚鲁迅先生刻画少年闰土人物形象的背景,因此,导致学生不能从当时的大环境出发思考并解读作品。为了解决该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推荐鲁迅先生的《故乡》。整本书阅读结束后,让学生厘清人物关系,分析故事情节,对课文产生新的认识,从其他角度分析《少年闰土》的创作背景。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掌握了《少年闰土》的写作方法,鲁迅先生通过回忆录手法介绍少年闰土,在《故乡》整本书中都运用了类似的回忆录创作方法。教材中介绍了回忆中的闰土、第一次相识时的闰土以及为“我”阐述各种新鲜事的闰土,新颖的角度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整本书阅读期间,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再以碎片化为主,也不再是单独理解。

4.2研读精彩片段,体会文本情感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切实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并在阅读中汲取养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向学生传递取舍材料的方法,抓住阅读重点,防止出现“囫囵吞枣”的阅读现象。以《少年闰土》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故乡》。在导入环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文中描写闰土形象的片段,“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作者通过对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的描写,让两个截然不同的闰土形象跃然眼前。经过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学生便能透过语言直观地感受到闰土的变化,体会到鲁迅先生笔下悠长的美。如此独具魅力的语言艺术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在对精彩片段的品读中对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认识到作者通过闰土之变来反映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农民生活日益艰难的社会现实。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片段,分别从语言、修辞、人物形象等方面入手展开阅读赏析,并与同学分享阅读心得、阅读经验,在交流互动中增强对整本书的阅读期待。

4.3促进深度互动交流

整本书阅读作为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教师应明确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学中应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当然,阅读课规划设计也是十分必要的,很多学生尽管能够提起兴趣读书,但时间一长兴趣就会逐渐下降,注意力也不够集中,此时教师应当以集体阅读氛围促进学生持续阅读、深入阅读,帮助学生摆脱阅读中期的困境。如何构建沉浸式的课上阅读氛围呢?教师需要将“读书”和“交流”两个环节融合起来,让学生先阅读文本、再根据阅读中自己的思想感悟和相关问题开展互动交流活动,教师给予其必要的指导,带动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读懂书籍中的部分内容,并见微知著、举一反三,在课后继续提高整本书阅读效果。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板块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围绕《西游记》的阅读教学,通过一系列的课堂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和互动,促进学生深入把握这本古典名著。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辩论赛”并提出问题:“《西游记》中有哪些主要人物?你印象最深的是谁?”有的学生选择孙悟空、有的学生选择猪八戒。教师以猪八戒作为探讨人物继续提问:“你们觉得猪八戒这个人怎么样?”,有的学生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有的学生觉得猪八戒特别老实而且非常忠诚,还有的学生拿不定主意。其次,教师让学生按照自己不同情感倾向分成两个小组和一个“中立评审团”,展开讨论,同时每个小组各选出5名代表围绕“猪八戒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这个辩题进行辩论。最后,教师和“评审团”共同为两个小组打分。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西游记》中经典章节内容组织“西游知识我来答”等抢答活动,帮助学生梳理情节脉络,从而形成对关键内容的精准阅读能力。

4.4推动读写结合

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对于整本书阅读而言,教师可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侧重于培养学生兴趣和体验感,让学生续写阅读文本内容。学生通过改写和仿写深化对阅读文本的认识,能培养其发散性思维。以《昆虫记》为例,该书的作者为知名昆虫学专家法布尔,作者站在科学角度探究昆虫学知识,以蜘蛛、蝴蝶、蚂蚁、蚂蚱、蜜蜂等一百多种昆虫为介绍对象,利用比喻手法和拟人手法描绘昆虫特征,有助于降低阅读难度和增强文本可读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指引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昆虫。例如,上学途中,学生会看到正在勤劳搬家的蚂蚁,公园的草地上有各类蚂蚱……因为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模仿能力,在描绘蚂蚱的特征时,很多学生会描绘大蚂蚱背上是小蚂蚱,然后联想到父爱和母爱,从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促进学生探究昆虫世界。

4.5共享阅读收获和经验

为了提高整本书阅读质量,教师应指导学生定期共享阅读心得体会,让学生在共享阅读成果的过程中理解书的内容,积累阅读经验。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读后感,让学生阐述阅读心得体会,巩固和加强阅读成果。定期组织学生参与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积极分享学习体验,感知阅读乐趣。在共享阅读成果期间,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对整本书阅读的看法,并与其他同学交流阅读方法。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坚持练笔,促进读写结合,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只有坚持读好书,积极阅读整本书,才能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在写作过程中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细微处抓起,积极构建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在阅读中指导学生抓住文本主旨,深刻体会文本的写作情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体会阅读的趣味,并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最终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湘.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与应用[J].小学生(上旬刊),2022(11):31-33.

[2]沈美琼.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J].家长,2022(10):131-13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