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劳动教育思考
摘要
关键词
劳动教育;幼儿教育;幼儿品质;策略建议
正文
一、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
适宜的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基本劳动技能,增强幼儿自我服务与服务他人的能力,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品质,还可以使幼儿成为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主动学习者。遵从适宜性原则的劳动教育,使幼儿的劳动不再只是单纯的形式,使幼儿园的劳动真实且看得见:清晨在户外浇灌树木的师幼、在操场上清扫泥沙的幼儿、幼儿分餐及擦桌子时娴熟的操作、幼儿合作搬床时的欢声笑语……通过参与各种劳动活动,幼儿能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价值观。这对培养幼儿的责任心、自律能力和积极的工作态度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在劳动活动中,幼儿可以亲身参与实际操作,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操作技能。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劳动教育还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在劳动活动中,幼儿需要与他人合作、协调和沟通,共同完成任务。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幼儿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合作、分工和团结,培养了团队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二、幼儿园劳动教育开展策略
(一)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应当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既能帮助幼儿理解相关的道理,又能培养幼儿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实际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可积极抓住这一特点对幼儿展开品德教育,相应地告知幼儿具体劳动教育要求,让其参与到劳动中,再告知幼儿这么做的原因,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养成爱劳动的品格。例如,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开展“找一找”游戏活动,将幼儿的衣物分成两组,一组堆放整齐,一组混乱放置,让幼儿分别快速地在这两堆衣物中找到自己的衣物,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找到。在开展完“找一找”游戏后,幼儿便能发现,在叠放整齐的衣物中能快速地找到自己的衣物,而在杂乱堆放的衣物中则很难找到自己的衣物。然后教师再相应地对幼儿进行启迪,告知其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养成爱劳动等良好习惯,并告知、引导幼儿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对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要自己做,如起床后的被子自己折叠整齐、自己穿过的衣物要叠放整齐,以减轻教师和家长的负担,积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便能帮助幼儿在劳动教育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庭生活、学校学习中能主动参与劳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进而减少幼儿对于父母、教师的依赖,帮助其健康成长。
(二)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多样性劳动教育
在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积极引导幼儿参与到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体验中,不仅能帮助其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还能让幼儿感受到参加劳动得到成果的成就感及自豪感,进而有效提升幼儿的劳动兴趣。因此,教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积极探寻生活中劳动活动的教育意义,并让幼儿参与到劳动中,获得生活的基本技能。例如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幼儿都喜欢吃草莓、柑橘、甘蔗等水果,但其却不知道这部分水果的生长过程及要获得这些水果所付出的辛苦劳动。为帮助幼儿了解劳动的艰辛及劳动的意义,在实际劳动教育过程中,可在幼儿园园区内开设一个小型农场,让幼儿完全参与到整个果蔬种植生长过程中。教师先是在春天来临之际,带领幼儿一同种植草莓、甘蔗、西红柿等果蔬,并在整个果蔬生长过程中进行不定期的施肥、浇水、除草等活动;在成熟后,带领幼儿亲自动手采摘,随后再将收获的果实分享给每一位幼儿,让其品尝自己劳动的果实。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不仅能让幼儿对劳动活动有更深刻的认识,还能让幼儿亲自参与到农作物的种植、护理中,体会劳动的艰辛,感受劳动带来的变化,以及享受到劳动带来的果实,进而帮助幼儿对劳动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
(三)丰富劳动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不仅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因此,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向幼儿渗透劳动方面的教育价值,并引导幼儿参与到劳动教育活动中,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对幼儿形成正确的影响,加深幼儿对不同劳动价值、内涵等方面的理解,进而帮助幼儿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能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例如,为了帮助幼儿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职业观念,使其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习惯,教师可举行角色扮演活动。先是让幼儿分别选择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如商人、工程师、警察、环卫工人等;再让其说一说为什么要扮演这一角色,自己对这一职业有什么看法等,再进行扮演活动;在扮演活动结束时,教师对学生的扮演情况进行点评及引导,增进幼儿对不同职业的理解。这样便能通过充满趣味性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参与到劳动课堂教育中,了解到不同职业、参与劳动的价值及内涵等,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还能帮助幼儿学会尊重及理解不同的劳动者,进而帮助幼儿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促进家校联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品格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其在学校及家庭的时间最为长久,学校及家庭也是其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因而,想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及品格等,还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构建起家校劳动教育共同体,帮助幼儿更好地参与劳动,养成良好的品格。例如,学校为密切家校联系,增进家校之间的配合,通常会邀请家长到校参与不同主题的活动,如家长会、亲子活动等。教师可借助亲子活动的契机,召开“我是美食小达人”活动,让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亲自动手制作汤圆,再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汤圆拿给父母及同学品尝。在这一个过程中,不仅能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劳动,亲手制作汤圆,还能让幼儿在劳动过程中感受平日父母给自己制作食物的辛苦,养成感恩的美好品格,进而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懂得感恩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爱惜食物;并且在制作汤圆完成后与其他同学分享,还能帮助幼儿养成分享的习惯,以及让他们感受分享的喜悦、分享过程中的自豪感等,这样便能帮助幼儿在参与劳动中养成良好的品格。此外,在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时,教师还需向家长强调引导幼儿开展力所能及的劳动的好处及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品质的重要性,争取取得家长的配合,能够让其在家庭生活中多锻炼幼儿,让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且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尽可能自己做,以培养幼儿爱劳动、勤劳勇敢等良好行为品德。
结语
幼儿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在当前举国推广劳动教育的大环境背景下,学校、家庭和社会纷纷加强对幼儿劳动能力的培养。由此,让幼儿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为幼儿进入幼升小阶段的自主学习以及幼儿的茁壮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我国践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相吻合。
参考文献
[1]余露,成云,卢清.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本体价值、现实困境及改进策略[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38(07):79-84.
[2]应子晨,李林娟,孟凡芹.滇西地区大班幼儿劳动素养现状调查与启示——以大理州为例[J].教育观察,2022,11(27):19-23.
[3]林少君.一日生活中幼儿劳动教育的养成策略[J].亚太教育,2022(02):58-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