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砌块墙体产生温度收缩裂缝的原因及防治

期刊: 建筑技术 DOI: PDF下载

邱勇

​(230129198102161014)

摘要

砌块墙体在我国有着非常广泛的使用,而砌块墙体的裂缝属于工程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裂缝的产生、发展不仅严重破坏了建筑物的美观,同时也对砌块墙体的适用性和耐久性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对于砌块墙体裂缝的研究,有着较为现实的需求和意义。本文就砌块墙体的裂缝机理和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可为现实工程中有关裂缝的控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砌块墙体;温度收缩;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正文


引言:近几年来,建设部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加上新型砌块比粘土砖有很多优点,其自重轻、保温性能好、节约能源及其造价低等特点,使得各种轻质砌块得到广泛使用。

一、产生墙体裂缝的原因分析

小砌块墙体产生裂缝的现象,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砌体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顶板、楼板和砌体组成的空间结构,由于材料的物理性能不同,各层板和墙体所受的温度不同,当气温变化材料收缩时,房屋各部分将产生不同的变形,从而引起此的制约作用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体的抗拉或抗剪强度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裂缝。然而墙体开裂是多种因素(如温度、材性、结构形式、墙体负荷面积及施工质量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主要因素是顶板与墙体之间的温差、砌块的收缩、以及温差和收缩的共同作用。

砌砖的收缩和温差引起的墙体裂缝。由于砌块材料的特殊性,它的干缩性较大。具国内外的资料介绍,砌块墙体由潮湿至干燥状态,收缩量约为0.1-0.4㎜/M(相当于10-40.C温差),而砌体的收缩量约为0.1㎜/M(相当于20.C温差)。可见砌块墙体的收缩性很大。当墙体收缩时会受到相邻构件的约束而产生收缩拉应力。在温度降低时,墙体也要收缩。对于外墙因室内外的温差在墙体内产生弯曲应力,低温侧受拉,高温侧受压,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墙体体内的收缩拉应力,引起外墙产生竖直裂缝。不在水平方向出现裂缝,是因为自重和上部荷载的压应力抵消了竖直方向的拉应力。有些房屋还在外墙的窗下角出现倒八字斜裂缝,内墙的门上角也有裂缝,常出现在房屋中下部。

由于小墙块的空心较大(约50﹪),肋和壁较薄,水平灰缝不易饱满,竖缝较高,砂浆也不易灌实。另外在砌筑时,如果不注意砌块的排列,往往造成上下皮砌块竖缝对其而造成通缝,有的通缝甚至高达3皮4皮砌块。这都降低了砌块的整体性,致使砌块砌体的抗拉和抗剪强度都降低了,约为墙体的40%-50%。所以在相同条件下小砌体房屋的裂缝要比砖房严重,裂缝情况也比较复杂。

由于建筑物的裂缝是多种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有些裂缝是偶然一些因素引起的。另外,设计不合理、构造措施不当、施工质量差也会导致产生裂缝。因此,对于各种裂缝要认真分析,根据其形状和特点,搞清楚产生裂缝的原因。

二、裂缝的控制措施

选择收缩率合适的材料

砌块墙体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在环境例如空气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下,由于材料本身的性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微小位移。砌块块材和墙体的变形,主要有失水干缩,温度胀缩。对于温度胀缩而言,不同砌块材料的温度膨胀虽然不同,但相较于主要变形并不占主要部分;对于失水干缩而言,砌块材料在吸水时的膨胀非常小,而在水分蒸发时会产生收缩,因此砌块材料的变形主要体现为收缩变形。

改进块材的边缘构造

我国第一代砌块砌缝不饱满的情况较为多见,1995年的砌块规程要求:竖向砌缝砂浆的饱满度不低于80%。实践中要求做到在190 mm×190 mm竖向端面的砌缝砂浆有较高的饱满度是有困难的。而竖缝砂浆不饱满,往往在每皮砌块竖向砌缝的上部没有砂浆,即使砌缝砂浆的饱满度达到80%,砌块竖缝的上部也存在渗水通道,不仅影响墙体的抗拉、抗剪性能,还使墙体的抗渗性大为降低。因此,建议采用第二代砌块,将砌块竖向端面进行改造,在其两侧设置竖向边肋,有利于黏附砂浆。实践中,在55 mm×190 mm的竖向砌缝中,做到砂浆饱满是可行的,从而改善了墙体的抗拉、抗剪性能,并且提高了墙体的抗渗性。同时,竖向边缘的改造,也有利于降低砌块竖缝的砌筑难度。

改进施工工艺

1.控制砌块块材上墙时的含水率

砌块块材进入施工现场后,应按规品种分类堆放,堆垛有防雨遮盖,侧向通风良好,底部应有垛架,并保持地面排水通畅,严禁对块材喷水、浸水润湿,保证块材的含水率低于规定值。

2.控制施工过程中的用水

整个施工过程中,严禁对块材喷水、浸水,仅在气候特别干热时,才允许少量雾状喷水润湿。水平砌缝砂浆在墙头上,不允许用水冲浆,清扫口只允许用压缩空气清理,不允许用水冲洗。施工过程中遇到大气降雨,应用塑料薄膜遮盖,防止雨水进入墙内。对于结构(如楼板、圈梁等)的养护用水应该严格控制,尽量采用雾状喷水法,避免过多用水。混凝土构件的养护应遵照“覆盖保水,防止蒸发,喷水为辅”的原则,以防墙体吸收过多的水分,水分蒸发时,导致砌块墙体收缩裂缝。

3.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

水平砌缝砂浆的铺布长度不得大于的800 mm以免砂浆内的水分被下面块材过分吸收或蒸发。如果砂浆铺布长度过大,砂浆容易失去塑性,此时,不允许用水冲浆,而应刮去干硬的砂浆,重新铺新鲜砂浆。砌块上墙后,应在砂浆尚处于塑性状态下,及时进行就位和调整,如果砂浆已失去塑性才进行块材调位,该处砌缝必然出现裂纹,而丧失黏结强度,此时应取出该砌块,铲除原有的砂浆,重新铺放新鲜砂浆,并及时进行调位。

三、伸缩缝与控制缝

伸缩缝

砌体房屋在正常使用的条件下,因温度变化和墙体干缩会导致墙体竖向裂缝,可设置温度伸缩缝以减轻收缩效应,根据多年建筑的经验,砌体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用途主要在于抵御温度胀缩变形,考虑到混凝土空心砌块(以及灰砂蒸养粉煤灰砖)失水收缩在砌体收缩变形中占有较大的分量,专家们建议,将混凝土空心砌块房屋的伸缩缝间距乘以降低系数0.8,新版本的砌块技术规程已经反映了这一调整。在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气候较为干燥的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的墙体,伸缩缝最大间距还应造当减少

(二)控制缝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的收缩效应,必要时可适当设置控制缝。国家规范建议,控制缝的间距一般取8 m~12 m。房屋外墙在阳台门处被隔开,实际上也起到了控制缝的效应。墙体长度如过大,宜设置控制缝,外墙上的控制缝可设置在阳台门洞边的一侧。内墙墙段较长亦可设置控制缝,由于内墙中门高度一般在1.90 m~2.00 m之间,门洞均需配置过梁,若门洞边有控制缝,则过梁无法支撑。因此控制缝不宜设在门洞边。在地震设防区,因配置控制缝而导致墙段长度减小,墙体总刚度相应减弱,应对房屋的抗震能力,各墙肢的抗剪强度进行复核。

四、结语

砌块墙体的裂缝成因有很多,控制措施也多种多样。我们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基于国家规范以及裂缝的机理,从生产、设计、施工各阶段层层把关,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在实际工程中有效的去预防、控制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国岭. 新型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质量通病问题调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2]宋海涛. 混凝土小型砌块建筑产生裂缝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

[3]劳裕华. 陶粒混凝土砌块建筑温度收缩裂缝控制措施的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