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拟人化手法的应用分析

期刊: 建筑技术 DOI: PDF下载

刘悦

方舟国际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

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极大地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建筑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设计在追求工程质量的同时对建筑外观的设计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完善。拟人化手法作为一种艺术表现的形式,一直备受各行业的青睐。本文对拟人化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建筑设计;拟人化手法;结合;应用

正文

一、建筑设计中拟人化手法的主要内容

拟人化手法在建设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基本是从具体一直延伸到抽象上,在建筑设计实际操作过程中,建设设计内容中,有关于人体或是其他一些元素的形象体现,基本是利用建筑结构自身具备的某些文化或人文情感进行展示。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抽象化的表现多是在建筑风格中有所体现,现代很多建筑物是利用简洁抽象的方式进行设计。建筑设计拟人化手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从拟物到拟人的过度,在建设设计中,多数是以自然风景中的某些事物作为设计主体,而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及人们需求不断提高的影响,建设设计已经逐渐偏向人体,包括人们的一些表情、形象、肢体动作等。拟人化手法的表现形式,是建筑设计行业自身的重大发展,而当前拟人化手法的实际应用,也是建筑设计行业自身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二、建筑设计中拟人化于法的应用原则
  1.设计应该适度抽象,易于联想
  在建筑设计中的拟人手法需要一定的抽象性联想,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活跃思维,抛弃头脑中的一部分常规定式,思想更发散一些,不过可以天马星空但也需要联系上一些实际,在设计中主要以人体,人类的情绪作为设计的主体,通过人类思维的联想,对建筑中的物体进行从抽象具体,从具体展开出抽象的具有艺术气息的设计,让观看者不仅仅体会到设计本身的含义,还可以联想到其他许多不同的有趣意义。
  2.设计应该倾注情感,突显个性
  在拟人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往往全身心的在建筑中倾注自己的情感,其中包含着很多的主观色彩,可能就忽略了客观的重要,使设计成果出来后看,观看者完全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所以设计师在实际是应该将主管与客观相结合,突出设计的鲜明个性,以达到设计的最终目的。
  3.设计应该与结构技术材料同构
  山于建筑的创作不仅仅与当地的地域风情、社会发展以及时代背景具有密切的关系,还与材料特性、结构技术紧密相关。所以,拟人化设计于法的使用应该充分的结合结构与材料的经济、安全、审美以及功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在材料特性与结构技术允许的调价下,对建筑进行设计。
  4.保持与建筑结构的材料技术相一致
  建筑的设计创作是一项涉及领域较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活动,它不仅与时代的发展联系密切,而且与建筑结构技术、材料特点也十分的密不可分。把拟人化于法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就必须要考虑到结构和材料的安全、经济、审美等功能,尽可能的保证在经济条件的允许下进行模拟和变化。

三、建筑设计中拟人化手法的具体应用
        1.在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中的应用
        第一,平面建筑设计中的平面设计采用拟人化表现手法十分的常见,可以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和地域文化色彩,例如: 柏林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设计,它的设计者是里伯斯金,纪念馆的平面较为曲曲折折,表现出了一种张力感,这与二战时期犹太人被纳粹压迫而扭曲弯折的身体是一致的; 光线经过纪念馆顶部的线性天窗照射到纪念馆内部,塑造出一种很强的震撼力。
        第二,立面建筑的立面设计中,拟人化手法应用最常见的就是中国的古塔建筑。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中国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密檐塔的设计, 它的底座一个放大式的底座,上层部分是由很多层的砖石叠涩而成的密檐,从远处望去,非常像一位穿着僧衣,正在坐禅入定修行的老衲。
        第三,剖面剖面设计中采用拟人化手法最典型的就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侗族的标志性建筑———鼓楼。鼓楼是侗族人们进行议事和举办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它的剖面和立面都是根据人体形态来设计建筑的,这与其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是密不可分的。
        2.在立体式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建筑局部构件柱式建筑的局部构建柱式和人体相似在很早时期就有很好的体现, 例如: 古希腊文化中, 有大量的人像柱的抽象简化构件———柱式象征人体,粗壮的柱式代表的是男性; 修长的柱式代表的是女性, 这充分表明了古希腊人对人性的重视和对人体的赞美。
        第二,拟人化的面部表情应用人与其他生命体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具有很丰富的面部表情表达,可以通过五官表现出不同的情感, 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建筑更加的有活力,更生动化。由于建筑一般是较为庞大且形状不规则,因此要从整体上进行人的表情的刻画具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通过在建筑的特殊部位或者是重点位置进行刻画, 例如: 建筑的门窗、遮阳架等都是可以用来作为刻画的载体的。罗马佐卡里宫殿的大门设计就是一个张开的大嘴,嘴就是门洞,是一个怒目而视的男性面孔,给人一种畏惧感,从而体现了宫殿的威严。
        第三,建筑单体的拟人化表达人最为特殊的生命体,在不同的生命阶段都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而且这种形态特征因为男女性别的不同而又有很大的差异,男女所形成的身体形态完全不相同,都有各自的特点,而这些特点都可以作为建筑设计的拟人化应用的参考。例如: 位于我国珠江河畔的广州塔,塔高有600 米,它的设计灵感也是从人体形态得到的,设计师马克当时是根据一张人体髋关节的切面图而产生设计创意的,因此,在塔的命名上就叫做“小蛮腰”, 从远处看过去, 确实像是一位身材优美, 衣裙飘舞的曼妙少女。再如: 东莞理工学院的行政楼设计,建筑的整体采用的是浅绿色透明玻璃幕墙,从远处看去,就像是一位躺着的妇女姿态, 而建筑的顶部架起的采光斜玻璃顶从远处看就像平躺着的妇女隆起的头部和腹部。
        第四,建筑群体的动态组合这种动态组合式的拟人化手法最能体现的就是东湾的盈彩美地住宅小区,该小区的入口处的大门和会所表现出三座小塔楼与弧形连廊连接,就像体型稍胖而且敦实的男性和一个体型纤细的女性牵着一个胖娃娃一样,连廊结构就是三人相互牵着的手臂,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在小区的入口处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也可以向路过的其他人群和进入小区的人传达出一种归属感和亲切感, 迎合了人们对于住宅氛围的内心需求。

3.拟人化手法对同一建筑不同联想的表达

人们就有不同的审美能力,在观赏能力以及角度上都存在差异,因此对建筑产生的联想自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我国的苏州古典园林,其在建造中使用的园林艺术手法就有移步换景的特征,有人在园林中不断走动,可以从各个角度对风景进行欣赏,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致,其得到的心理感受自然也就会存在差异。我国古诗中有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其中就展现了物体在不同空间角度下看到的景观效果。当前,我国有很多的建筑应用了拟人化手法,具有不同的联想,如东莞城区中的工商银行建筑,从远处观望可以看到是现代高层建筑,其组织有序、体型简洁,但是走进去看,就会发现其成为美国翻版的高举着右手的自由女神。其建筑就是利用了拟人化手法,从各种角度建构不同拟人化的建筑,这样就可以让人们从各种角度对建筑进行欣赏,获得不同的心理感受以及视觉感受。

结语

设计师在应用拟人化手法的过程中应注意按照拟人化手法的建筑设计原则完成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保证建筑工程设计中拟人化手法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的突出独特的建筑设计风格,又与整体的建筑设计要求相互匹配,进而有效的提升整体建筑的美观性和寓意性,提高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志刚. 建筑设计中拟人化手法的应用[J]. 居业, 2016(4):44-44.

[2]刘亢. 建筑设计中拟人化手法的应用[J]. 科学与财富, 2017(34).

[3]崔宇. 建筑设计中拟人化手法的应用[J]. 中国科技投资, 2017(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