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时代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制作

期刊: 世界·建筑论坛 DOI: PDF下载

孙玉川 陈凤琳

黄岛区广播电视台 山东省青岛市 266500

摘要

网络时代的到来加速我国各行业的发展进程,推动我国提前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新媒体时代,这给传统的新闻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新媒体时代新闻标题如何创新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应该采用哪些创新策略发挥传统新闻媒体的优势,成为每一个新闻采编人员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新闻标题;特点及制作

正文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业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提前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众多媒体人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习惯于主题、副题、引题等传统标题的制作方式后,新媒体新闻标题往往会让他们感到陌生。

1新闻标题的特点

标题是新闻的“门面”,它通过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精准提炼和二次加工,能够帮助受众准确地获取到新闻内容所要表达的重点。受众往往根据标题内容来获得对新闻的大致认知,从而判断是否继续阅读。因此,对于新闻而言,标题一般具有下列几个明显的作用。首先是“提示新闻兴趣点”。标题将新闻中最重要、最“抓人眼球”的内容提炼给受众,使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新闻信息有一个兴趣判断,再根据标题的信息提示,作出是否继续阅读的下一步选择。其次是“检索新闻内容”。很多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的标题就是一个“迷你版”新闻。它可以给受众一个新闻梗概,呈现一个较为完整的新闻轮廓,从而吸引受众的进一步阅读。第三是“评价新闻内容”。新闻标题的作用不但能够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内容,而且能够代表作者对于新闻事件的态度,以带有倾向性的情绪,来渲染和加重受众的阅读欲望。

2新媒体时代新闻标题制作

2.1从差异中看特点,新媒体新闻标题应简单易理解

对于传统纸媒来说,新闻标题多以引题、主题,主题、副题的形式呈现。而在新媒体中,新闻标题显然已经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也呈现出更为简单、直接、幽默、轻松、口语化更强的特点。1.简单化,新媒体新闻标题不易过长,这可以从传播规则的角度来解释。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新闻为例,首先,虽然标题字数被限制在64字以内,但我们几乎看不到有平台的运营者将这个标题写满,因为厚重的文字会遮盖头条推送的题图,在视觉上让读者产生不适感;其次,标题太长的推送在转发时,标题不会显示完整,“不完整”的标题会成为其在传播过程中的减分项,影响点击率和转发率。2.口语化,新媒体传播的最大特点是速度快,包括传播速度和用户阅读速度。更多人已经习惯一边刷手机,一边阅读标题,只有当标题足够可以引起阅读兴趣时,用户才会点击进入阅读状态,所以太正式的语言甚至专业词汇并不适用于新媒体标题,这些词汇往往会让读者感到陌生,把读者和新闻的距离拉得更远。3.直接化,将最直白的内容点对点,迅速传递,是新媒体新闻标题的特点之一,这也与新媒体传播特点和当下人们阅读习惯息息相关。直接化可以体现为直接传递了新闻的主要内容,直接锁定目标群体,直接传递某种观点,直接传递事件结果,直接抒发一种情绪等。4.幽默轻松,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新媒体新闻标题的制作也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因为年轻受众较多,标题的制作也常会引入一些轻松幽默的元素。在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是编辑们会将一些网络热词用于标题中,这样会让读者感到亲切,从而增加点击阅读的几率。

2.2标题与标签互为补充

标题对应着受众的接受,接受与否,受到接受者社会需要、心理需要以及接受能力等的影响。智媒时代,智能编辑、算法推荐主要通过标签完成,通过对既定对象的分类、检索、标引、匹配,相关内容得以传送至用户面前,从而实现了自动匹配,标签实际上是对应着内容的推送和匹配。但在算法推荐的作用下,用户非常容易身陷“信息茧房”之中。因此,理想状态的标题制作,需要考虑到标签对算法推荐的影响,考虑用户的关注接受场景,避免标题与标签重合,从而发挥标题的信息传达功能,回归标题的信息本原。当然,在标题标签化和交往方式具身化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看到标题于用户的功能正在逐步下降,于传播的功能正在逐步上升,新闻制作者更需要考虑标题分类和分发匹配功能。

2.3巧用多种修辞手法

在标题创作中融入不同的修辞手法,无疑会增加表达的文化韵味和审美效果,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穿透力和吸引力,更好地抒发感情,让入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微信新闻标题比较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反问、设问、反复等。例如,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2020年3月16日发布的《清零!清零!》,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2020年3月12日发布的《武汉何时能解封?李兰娟院士这么说》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2020年4月7日发布的《物流数据看变化,武汉醒了!》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4审慎使用价值指向型标签

一种情况是记者无意识地将个人感情偏向掺杂在标题标签中,这种无意识有可能是因为自身观念、认知局限或采访不足造成的。所以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应该努力保持中立立场,慎重对待“网友曝”,认真核查新闻事实,倾听多方声音,摒弃个人偏见,减少自身局限和采访不足造成的新闻失实和标签化负面影响。另一种情况是记者有意识地在新闻标题中加入价值指向型标签,以起到批判或引导的作用。新闻虽然有引导舆论的作用,但也要适时合理地使用,尤其是在新闻事实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在标题中使用价值指向型标签,特别是批判式标签,而应实事求是地展现新闻事实。

2.5细节放大意识

网络新闻也要遵循一些新闻基本理论,其中就包括“新闻价值理论”。一个信息是否可以称之为新闻,要看其是否具备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新闻价值。通常,一则新闻中常常会包含多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点,由于字数的限制,有时候标题不可能将所有的价值点都进行展示,这就要求在网络新闻标题创作的过程中,要注重突出最具新闻价值的特性来增加其本身的新闻属性,在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之下挖掘新闻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细节,并对该细节进行放大,以此来吸引网友进行点击。不能只讲求四平八稳、求大求全,从而使标题丧失可读性。2021年06月02日,新华网发布标题为《新华社调查小学生“豪华生日宴”:堪比婚宴,花费高达二三十万》文章,这个标题中用“新华社”强调了调查的权威性,用“豪华生日宴”表示了事件的主题,用“二三十万”表达了事件的程度,这些最有价值的信息点在新闻标题中进行了有效展示,表现了事件的新奇性,容易吊起受众的阅读“胃口”。

2.6适当应用网红语言,来给标题提提“鲜”

俗话说“看新闻看题”,不同于传统纸媒的标题,网络新闻的标题要做到能最大程度的吸引网民的注意力,对编辑的归纳、概括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时代的特点,往往也会在制作的标题中留下些许印记,实践证明,网络流行语能适当运用在标题的制作中,是可以击打出时尚节拍,雕刻时代烙印的。网络新闻标题既要准确地传递最重要的新信息,又要增强亲和力、亲近感。制作出一个好的标题,不仅要从标题的功能、结构、字数等方面入手琢磨,还要充分研究受众的心理,“get”到网民的关注点。准确使用网络流行语,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我们不妨适当借用网络流行语,使标题更加贴近网友。

2.7从实践中看规律,新媒体新闻标题制作有些小技巧

从新媒体新闻标题的重要性不难看出,一篇好的新媒体稿件,标题制作至关重要,在一定意义上说,标题决定着该篇稿件能否获得更好的传播量以及更高的关注度。标题制作也是最考验编辑基本功的一个标准,不过它也有一些规律和小技巧,总结新媒体新闻标题在制作中有哪些规律可循。1.锁定目标群体,由于新闻战线不同,记者采写新闻稿件面向的受众群体也不同,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采写的稿件,多与就业、医保等政策信息相关,为使稿件更高效的传递给受众人群,在制作新闻标题时,可以直接将新闻内容所涉群体上题,例如@2021届高校毕业生、@慢病患者等,然后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将新闻里所述内容同时制作到新闻标题里。这样的标题简单却具体化,传递到目标群体的效率更高。2.权威数字更具可信度,如果在一篇新闻稿里出现了官方发布的或者准确无误的数据,那么这些数据可以在标题重要位置体现。带有具体数据的标题往往更具权威性,增加稿件的可信度,也可以传递编辑通过稿件要表达的自豪、惊讶、遗憾、愤怒的情感,从而让读者产生一种认同感。例如2020年12月3日,ZAKER哈尔滨一则关于延寿县大米的报道标题为《再签4000吨订单!从大西北到海南岛,延寿大米越来越“吃香”》,不难看出,标题传递了更多龙江好米被端上海南人民餐桌的同时,龙江人的满满自豪感。

结语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新闻标题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更为灵活,新媒体编辑可以充分用好这个特点,结合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以遵循新闻真实性为准则,制作出更多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趣味性、概括性更强,更能吸引读者的精彩标题,为新媒体新闻的传播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庞志斌.网络媒体体育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浅析[J].中国报业,2012(04):67-68.

[2]宫海洋.新闻标题的语境特点与制作技巧[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12):165-166.

[3]张文龙.融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标题制作技巧——以武汉ZAKER为例[J].新闻前哨,2016(05):42-43.

[4]江佳宜.新媒体时代如何制作民生新闻的标题[J].新闻研究导刊,2016(07):234.

[5]隋岩:《群体传播时代:信息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11期。

[6]喻国明、耿晓梦:《算法即媒介:算法范式对媒介逻辑的重构》,《编辑之友》2020年第7期。

[7]王江蓬:《融媒体语境下科技期刊可视化出版的实践进路、发展瓶颈及突破策略》,《中国编辑》2020年第12期。

[8]〔美〕米歇尔:《图像理论》,陈永国、胡文征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