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跨学科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
摘要
关键词
高中语文;跨学科教学;核心素养
正文
前言
为了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普通高中的教学质量,202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开设跨学科的专题学习活动,增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课程的综合实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用性,并强调了不同学科间的相互融合,以此来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价值观念。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中,高中语文学科由“割裂”走向“统整”,即由孤立学科走向多元。但是,目前学者们在探究跨学科教学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关于初中和小学的跨学科资源整合的研究很多,但是对于高中语文跨学科资源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将高中语文跨学科教育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能够切实促进跨学科教学实效的思路,以实现语文跨学科高中教学育人方式的变革。
一、高中语文跨学科案例展示
1基于地理学科实现“空间”融合
高中古诗词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由于传统的空间意识逐渐淡薄而引起的“空间割裂”;二是由于传统的“单片精讲”古典诗歌所引起的“信息分散”。基于此,笔者选取苏轼的宋词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将其与地理学科跨界融合。“地理”一词既包含了广大的自然环境,也包含了丰厚的人文内涵;地理是一种空间概念,它不仅在地理学上表现为物质领域,而且在社会学上表现为隐喻空间。运用地理学中的绘图法,画出一幅“文学地图”,可以更加直接地展示文本的内蕴情境,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语言情境的生动。
在实施语言与地理交叉课程时,教师应在两个层面上提出:一是将语言与地理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时,教师还应与资料库相结合,开发出相应的教具。如,王兆鹏教授所搭建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在语文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诗人的脚步所丈量之处,都充满了壮志与忧思。尽管他经历了多次贬谪,但他的坚贞和乐观向上的精神追求依然存在。如果仅仅通过课堂上的个别研读,或者通过对校外传记的有限阅读,就不可能深刻地领会到作者的思想内涵,更不可能准确地欣赏到“宋词”之美。所以,从最有切入点的地理足迹入手,与“故垒西边”遥相呼应,用地理的空间意象来探寻他的个性的高度和他的诗灵的分量,从而将东坡引入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进入到更深层次的宋词经典之中。
2基于历史学科实现“时间”融合
从古至今,文史都是不分彼此的。针对部分“史传”类文本,语文和历史学科可以通过“互为补充”和“跨越性推进”两种方式来设计和实施“同课异构”。历史学科有三个方面可以给语文学科增添光彩:一是与文学知识、文学流派相对应的历史背景的印证;二是借助特定的文学作品来解读史学观念;三是以历史素材为切入点,从侧面弥补了文学素材的不足。历史可以为语文学科提供知人论世的背景、更丰富的文学和现实思辨性的问题、更落地的文学艺术的审美感受空间。
我们把历史、语言等方面的有关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布迪厄提出的“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二个网络或一个构型,这些位置是经过客观限定的”概念相结合。例如,历史博物馆就像一本立体的史书。教师可从语文的角度出发,以历史博物馆作为研究载体,进行传统文化研究的专题研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程。其教化途径不仅是对文本的阐释,更是对文本以外的传统美学要素的熏陶,也就是对现场感与切身体验的推动与启发。由于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受到场所和观念的局限,缺乏对传统美育的切身体验。而在博物馆中,收藏着大量的史料,这就是一座汇集了历史、语言等多种元素的传统文化教育宝库,可以用来构建出一个丰富立体的传统文化教育主题型教学场域。使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与历史文物进行接触,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和文化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从而激发他们的审美鉴赏兴趣和丰富的人文体验。
二、高中语文跨学科发展路径
从以上关于语文跨学科学习策略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与一般的语文学科教学相比较,以高中教学方式变革为基础的语文多学科综合教育教学路径,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由于过去的语文教学存在着种种缺陷,因此,基于当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础的跨学科综合性语文教学则是必然的。
1.由“小”到“大”,拓展学科视野
语文跨学科整合教学必须坚持语文的本身的文学性,立足于学科角度,遵循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与教育目的。小语文指的是与其他课程相对、并列的作为独立课程的语文,也就是学校的语文学科。语文除语文科目外,还包括其它以语言文字知识为主的学科,如历史、地理、政治等等。所谓“大语文”,本质上就是一个学科的系统群。语文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应该扩大认知视野,应该从“小语文”向“大语文”转变,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在教学目的方面,要突破“工具”的桎梏,实现“整体育人”。其次,在教育内容方面,要突破传统的文献观,立足于教育的高度层次,力求实现“以文育人”;最后,在教学手段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培养,如开展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
2由“单一知能”到“任务单元”,更新学科内容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实际的语言建构与应用过程中培养并展现出的一种重要能力与必备品质的综合体现;相应地,语文的跨学科一体化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也从过去的单一知识,扩展到了学习任务单元。在层次上,大概念是指“抽象归纳出来的具有联系整合作用并能广泛迁移的概念”。大单元概念则是指“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即多篇文本往往只有一个单元主题,因此,这些文章往往没有相应的“任务”导向,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学习事件与活动。
而无论是主任务还是子任务,都应该独具真实性。当然,这里的“真实”并不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真正的事情,它是指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真正的应用,并且学生在解决某些问题时的思维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转化。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跨学科视域的高中语文教学可以创造出具有特色的语文教学时空,其可支持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深度探究和学习,从而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感知和理解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小光,周玉辉.高中语文专题教学与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2(5):42-43.
[2]赵文强,屈燕.跨学科融合在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进展:科学视界,2022(12):70-72.
[3]周玉辉.基于学科融合的高中语文比较鉴赏式教学策略浅析[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33):171-172.
[4]刘丰,徐鹏.高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路径探析[J].中学语文教学,2022(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