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钟永发

芦溪县南坑镇金钩湾小学337237

摘要

小学教师若想借助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应适当增加及创造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以学生发展特性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使得体育教学充分显示其趣味性,增加教学的活力,为学生打造相对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


关键词

小学;体育;运动兴趣

正文


前言

学生运动兴趣的提升,在对学生体能进行锻炼的同时,能促进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使学生具备更高的心理承受力,实现对外界压力的有效应对。小学体育教师应分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使用的手段,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期实现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的目标。

1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使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1游戏法

当前,为适应小学生的发展特征,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体育教师愈加注重对游戏法的应用,努力促使学生产生较高的求知动力,进而提升教学手段与学生心理特点的契合程度。体育游戏的推进,在提升教学活力的同时,扩充了教学内容,促进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能够让学生以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同时,此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较大程度上改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愉悦性,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价值。此外,教师可注重小游戏的创新构建,并将其设置在课前与课中等环节,提升学生的运动集中力,让学生产生运动的持久适应性,为学生运动兴趣的提升奠定基础。

1.2激励法

激励手段的应用,可使学生产生较高的运动成就感,满足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一方面,教师应设置相应的语言激励,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产生持久运动、有效运动的决心,进而获得更大的进步,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的稳健成长。另一方面,教师应设置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如奖励贴纸或是花朵等,并积极与家长建立联系,在对学生进行褒奖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更高的运动目标,提升其运动兴趣。

1.3竞赛法

竞赛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与运动韧性,使其可以从容地应对挑战,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故而,教师应设置适宜学生成长的竞赛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获胜手段,并培养学生相应的规则精神,使学生逐渐明确有利身心发展的道德底线,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

2提升学生运动兴趣策略

2.1将运动与竞赛相融合

在体育运动中,教师若仅是带领学生进行玩乐活动,未设置一定的任务与目标,未打造一定的竞赛氛围,可能会使得学生逐渐丧失参与兴趣,制约体育活动的有效进行。因此,教师应提升运动与竞赛的融合程度,在体现学生竞赛精神的同时,使学生明确自身参与的目标,并为目标的达成而不断努力,提升学生的投入程度,促进学生运动兴趣的提高。同时,教师在设置竞赛模式时,应注重对学生心理特点的考量,以学生的体质差异为依据,制定适宜的目标,在为学生带来一定挑战性的同时,给予学生目标达成的诱导信息,对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行激发。此外,可对比赛形式进行适当调适,如将直线跑改为障碍跑或是接力赛等,避免学生参与性降低,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2.2适当增加运动项目

为提升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适当增加一些创新性的运动项目,使得体育教学呈现一定的趣味性特征,激发学生的广泛参与性,唤醒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运动中,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好铺垫。与此同时,教师应对常规运动项目进行创新性改造,并引进新的运动元素。比如,体育教学中不仅有足球与乒乓球等传统项目,而且引进两人三组与袋鼠跳等新的项目,或是对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如将小组活动扩展成集体活动等,开发新的教学项目和内容,使得学生产生较为浓厚的参与兴趣,推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应尊重尊重学生的运动选择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项目选择,让学生以自身偏好为依据,选取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调动其运动兴趣,进而使学生形成相对良好的体育习惯。

2.3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辅助体育教学

社会的进步,加快了科技的发展,提升了现代技术的成熟度,也为体育教学手段的创新带来新契机,为学生感官带来一定改变的同时,也促进构建了充满活力的课堂。一方面,教师可提升对挂图的利用程度,借助于多媒体,呈现不同的运动图片,保证图片的色彩缤纷性,使学生产生探索动力,促进学生兴趣的提升。另一方面,应注重不同运动比赛视频的播放,如田径运动的技术分解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竞赛的乐趣,让学生随着赛事的进行而产生情感变化,并从中学习到相应的技术动作,强化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学生产生更高的运动兴趣。

3使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

3.1自主探究法

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动作,学生学习和模仿,而后进行复习巩固训练。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不高,课堂专注力也不强,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把“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模式,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还可以用提问题、开展探究活动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到参与体育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例如,“投掷与游戏”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持轻物掷远的动作与方法,让学生能够做到蹬地、转肩、翻肘、挥臂、发力等动作,锻炼学生的上下肢力量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视频,用一些例子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探究,思考为什么同一个人,掷球两次,掷出的距离会不同。学生在仔细观察视频以后,会发现视频中的人物两次投掷的姿势不一样。而后,教师让学生模仿视频中不同的投掷姿势,让学生发现投掷姿势的不同对掷球距离的影响。学生在经过实践和探究以后,就会发现,在掷球之前用腿部发力蹬地,再加上胳膊各个关节和肌肉之间的配合,比随意抛球距离要远得多。基于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进行新课的讲授。这样,教师利用探究法让学生参与课程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明显的转变,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实际内容,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主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建的课堂情境中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在愉快、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享受运动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以教学“轮滑”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方向,结合学校的宣传月活动,为学生设计以“军队练兵”为主题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建的主题情境中学习军队战士纪律严明、不怕艰难的品质,并培养学生对轮滑运动的兴趣。

结语

对于学生而言,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其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在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学生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内容新颖、充满趣味的课堂中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教师还可以用游戏引导教学,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小梅.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2):231-233.[2]施罗西.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1(7):113-11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