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议题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摘要
关键词
高中政治学;议题式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早在2017年,教育部就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治课堂建设的标准和文件,其中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格、意志、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让他们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议题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开放性的、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议题式教学法的基本内涵分析
首先,问题式教学的开放性表现在问题的选择和问题的结果两个方面。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尽量贴近现实生活,创设更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使知识融入学生的内心。从研究结果的开放性方面来看,议题式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它打破了某一特定问题的封闭性和拘束性,让学生可以在一个广阔的平台上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地点上,议题式教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地点相对固定,大部分都是教师的单向输出,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但是,议题式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在课堂上运用辩论、成果展示、团队合作、实践调查等多种方式,形成一个更立体、更生动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另外,利用现代技术,创造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中成长,从而提高他们的探索与合作能力。四是议题式教学在内容上有较强的整合性[1]。它不仅体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体现了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科理论、时事、课堂活动等有机结合,利用线上线下的不同平台,形成“课内外一体”的教学模式。
二、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用议题式教学的“新瓶”装三维目标下教学实施的“老酒”
在“三新”背景下,课题式教学是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课题式教学”要求的辩证否定与继承发展。它的实施需要教师从理念、思维、再到行动进行全方位的转变,要对新课程标准进行认真研究,真正地用新课程理念来武装自己,对教材进行研究,既要进入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在时代背景下以俯视的姿态来控制课程,设计出具有思辨性和价值冲突的有效问题,有效地组织学生的议学活动,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去学习课程标准,他们不愿意或者不能够改变自己的观念,而是用新瓶装旧酒,虽然他们实施的是议题式教学,但是他们仍然是老套路、老方法,老师讲授太多,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即使有探究,也因为没有设计能够引起学生讨论的议题,导致议学流于形式,没有实质内容,更别说是真听真看真感受了,议学失去了真正的价值。
2. 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
议题式教学的核心在于议题,而议题设计与议学过程的有效性则在于教师。要设计有效的问题,教师必须对教材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高质量的、可讨论的问题。只有综合素养和能力高,才可以把控议学过程中,及时、敏锐地捕捉课堂有效信息,并加以提炼融合,挖掘学生思维生长点,引导、促进学生思维的进阶。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之后,一些教师没有及时学习新课程标准,导致他们的专业能力无法与新课程标准相匹配,一时间不知所措,不知所措,导致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十分困难。
3. 教学脱离生活
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是要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大问题,努力提高学生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学应以生活为基础,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提高。高中政治课程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教师需要对社会、时政热点保持高度的关注,创造出一种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议学、思考、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公众参与意识,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些教师由于嫌麻烦,在教学过程中就教材谈教材,生硬而干巴巴,没有血肉,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政治课堂变得枯燥无味。
4.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不能有效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学生在学习中起着主导作用。议题式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现在,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很大,课业也很重,所以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会对不同的学科做出一定的选择和重点。大多数学生把重点放在了语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上,而在思想政治上分配的时间和精力很少。议题式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以外做很多的事情,比如课前预习、查阅资料,课后绘制思维导图和拓展练习,如果没有这些事情,仅靠课堂上四十分钟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是远远不够的。这就给问题教学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分析
(一)确定议题
在正式开课之前,教师必须选择合适的选题,以保证后期实习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涉及法律、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程,同时也涉及到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他们的知识发展程度,然后根据他们的近程发展状况,选取合适的主题。同时,选题应符合实际,使学生对课题感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对理论的探索。除此之外,在高中政治课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用于议题教学,而是要进行科学的选择,将个案与议题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课程的趣味性和多样性[2]。另外,还应明确学生任务和建立激励机制。一般情况下,议题教学采取的是团体活动,无论是收集数据还是呈现结果,这些都需要学生的参与。但是,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他们在认知水平和态度观念上也存在着差异,所以,为了避免学生浑水摸鱼,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任务,这样才能避免学生浑水摸鱼,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感。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
议题教学的重点在于讨论,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应从生活中提取热点素材,对其进行有条不紊、有条理的调适,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其次,要和学生建立亲密关系,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充分信任学生,通过情感交流,让学生产生一种安全感,一种归属感,从而更好地与老师合作。最后,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结论展开逻辑论证。同时,要科学地组织和引导学生,避免在讨论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偏移,从而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三)增强教学灵活性
高中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基本素养的培养,应从课程本身、教师的思想观念、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从间接的角度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水平。教师可根据所学的思想政治知识点,通过议题式情境创设,组织高中思想政治小组竞赛等活动的,从而保证了团队凝聚力,增强了游戏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创造思想政治知识吸收消化的更好途径。同时,课堂教学还能培养学生交际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3]。举例来说,在高中人教版政治教材“走进文化生活”的认识中,可以设置几个议题式教学方向,比如从大众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这几个角度展开议题式教学。比如同学们最终选择了以“怎样解决文化低俗化问题?”展开议题探究活动,给予学生三至五分钟的思考时间,教师可让小组自行回答问题并进行评分,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竞赛中,最后通过对比教师所记的分数来得出小组输赢,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团队凝聚力和高中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以课本为背景,设定议题,让学生提问,然后小组之间分享探究结果。老师可给予小组一定的精神激励或物质奖励,提高学习小组凝聚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四)构建课堂情境,展开议题探究活动
对于高中教材文本之中的一些抽象性概念文字,学生大都会有一定的疑惑,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词汇可能无法有效把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模式的导入来引导学生展开积极创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注重政治课程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构建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带动下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本源[4]。
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不同,其并非是单凭教材展开教学,议题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将繁琐的政治知识整合,专题话处理,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模式将其分享给学生。以《我国的政党制度》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中国共产党为主题进行单元明确,通过对十九大会议、两会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意识到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展开、如何落实的,或是让学生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让学生意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让农民当家做主”。在课堂上,教师将内容类似的章节内容整合,展开单元主题教学,进而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通过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并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实现自我理想。
(五)提高课后评价和总结
在议题式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促进课堂气氛的和谐,实现议题式教育的目标至关重要。在评价、总结环节中,教师能够深化师生间的互动情感,营造出一种融洽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并在课堂中将自己在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地位表现出来。教师在对自己在辩论、演讲等环节进行点评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关怀,进而让自己积极地参加到课堂中的各种活动中,将课堂上的教学成果展示出来。在高中政治课程完成后,在总结阶段,教师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对学生在议题式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综合的评价,其目标应是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中,探索出一个博大而深刻的影响着世界的价值观的问题。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应当把建立学生的自主性知识系统作为首要的目的,通过对评价的提炼和总结,让自己变成学生学习的领导者,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议题式教学课堂[5]。除此之外,在讨论、辨析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纪律状况、参与热情等进行评估,让学生在讨论、辨析的过程中,找出问题,及时改正,为创造一个好的话题式课堂氛围做好准备,让学生在一个自由、开阔的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思考,投身于素质的培育,实现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有效地缩短了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使学生在与老师融洽的过程中,对老师的感恩与尊重,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升了中学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结论
总而言之,继续推动议题式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建设的必要举措,也是营造一个民主、自由课堂氛围的重要举措。文章从议题确定、气氛、课后评价和总结三个角度,对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它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还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性,从理论上讲,它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它可以为老师们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 林国君.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实践分析——以《价格变动的影响》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003(008):44-45.
[2]张燕红.议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实践[J].高考,2019(25).
[3]李韦唐.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22(14):88-90.
[4]朱融,王春红.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02):10-11.
[5]陈加添.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4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