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和教学浅析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教学浅析
正文
引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以人为本”作为新的理念,全面地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简单的讲授知识到现在的教学质量与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需要正视当前的问题与困难,并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来改善当前的教育现状,进而为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持。
1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策略
1.1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的培育,使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至今仍有弊端。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这种理念需要发生根本性地变化。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对人的需求的重视,注重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课堂上,要让同学们有一种自己是“主人”的感觉,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做到变“灌输”为“自主”。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整体素养。在课堂上,应该把学习的主体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1)从老师对课堂的掌控转向对学生对课堂的掌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学生制定了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交流,自主掌握教学进程。该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于提高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进步,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沟通中,老师要时刻关注和监控他们的学习方向,保证他们的学习成效,并给予正确的指引和指导。这样的教学方法,是把“课堂”交还“学生”的真实写照,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2)重视对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重视
要实现对小学生主体地位的培育,就要对其主体地位进行有效地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事先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地规划,创设良好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学工作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做。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有说话、有思考、有行动的人。无论同学的意见是否正确,我们都不能单纯的敷衍了事,也不能直接进行批判教育。这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愿意说,不愿意思考,不愿意表达,不能达到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1.2树立“平等互利”的教育理念,实施“合作”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学习形式,并且,通过大家的努力,合作学习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确定的学习目标,在一个学习小组中,自由地进行讨论和交流。在小组里,大家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来沟通,一起去发现、去想、去解决问题。它是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方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是学生的朋友,一位引导者、指导者。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首先,教师要对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从学生的学业,到学生的喜好,到学生的性格。把同学们编入不同的学习小组。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前,必须要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尽可能地将在合作学习中会发生的种种意想不到的状况都考虑在内,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出最恰当的反应,保证合作学习的成效,使课堂上可以更好地应用于课堂上。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自主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培养。我们的每个语文老师都要结合自己的课程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更多地运用合作学习。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又能提高学习的质量。
1.3做好四项最基础的工作
(1)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教学,是我们应重视的问题。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强自己的教学成效,同时也要注意提升自己的教学效率。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师的人力物力十分有限,因此,一名教师同时要承担多个课堂的授课任务,因此,他们的工作十分繁重,十分忙碌。虽然这样的教育方式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其效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种教学方式过于个人主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考核,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师出于应试教育的考虑,不愿与他人交流。有些教师在找到了更好的教学方式后,便想让自己的孩子用自己探索出的方式去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却忽视了这种与他人交流的心态,这种心态将会对整体的教育系统产生不利的作用,从而造成了教育效率的降低和教育方式的滞后,所以,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倡导教师要有豁达的胸怀,并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教育秘密作为“园丁”的老师,无论男女、阶级、地区,都应该把推动全社会的教育进步作为自己的责任,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同一时间内,通过合作,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更好的分配和利用。
(2)要切实实现自治权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常常将整个文本交给学生,而忽略了他们自己的“探究”作用。教师在台上一丝不苟地讲解,将所有的内容都进行了一遍又一遍地灌输,然而,他们却没有任何的主动性去学,更多地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收,甚至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他们都是在背诵。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时,教师要主动消除旧的教育顽症,注重对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学习是比较自由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问题,也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唯有学生可以进行自由的思维,并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在语文方面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此外,小学生年龄小,思想自由,在思维上具有很强的弹性,并且愿意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这些都是对孩子们进行自我教育的很好的条件,因此,教师应该在此期间,对孩子们进行积极地引导,让孩子们进行大胆地思考,进行独立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都会得到提升。
(3)要提高合作效率
而有效的合作不仅仅是指学生群体之间的合作,更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还有家校合作等多个角度的合作,因为在教学中,教师发挥了主体的地位,因此,“家一校”合作教学在目前的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应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一种校方和父母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的形成,要求教师和父母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水平。
(4)提高教研效率
在教学科研中,本文重点讨论了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学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理念的发展和提高,学校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它必须对自己的教学制度进行改进,并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在教育过程中,一旦有了新的教育思想,老师就要考虑如何把新的教育思想和自己的教育实际有机地融合起来,如何利用新的教育思想,让学生更快地习惯并受益。“探究型”的教育方式,不能只关注“结果”,而要关注“整体”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不尽相同,在不同的领域取得的成绩也不尽相同,其优劣势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就不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要进行不同的培训。老师可以在不耽误总体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训,从而改正一些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老师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将同学分为若干组,并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同学们相互合作。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下,彼此之间能够相互协助,相互提高,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语文水平。
2小学语文与教学改革方向
(1)提高教师质量
新一轮的课改,对教师的智慧的需求越来越大,智慧指的是人们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创造性的力量,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教育的全过程中都发挥着作用,使得教育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要有一种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意识形态上,要充分关注教育与教学的理论,要不断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
(2)开展教师的教学研究
对教学本质的深刻理解,是一个培养科研人才的过程。一位教师应时时牢记教学研究任务,注重实践,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起点,自觉地养成责任感与创造力。在上课前,教师要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下课后,教师要反思自己的不足,主动去应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在语文的学习中,多姿多彩的生活和多样的文化是一种看不见的过程。
(3)讲授时应多用事例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要注重将历史和地理的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的功能。在教学中,老师往往会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思路,选取有启动性的实例,使学生建立起所举实例与知识的关系,加深对语文知识的认识。
(4)充实课堂教学的内涵
备课时,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和备教材两个环节进行,找到语文教材与各知识点,教学.内容、结构体系以及教材编制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依据自身的具体条件,选取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题。在课外任务中,把所学到的东西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比如,到社区里去做一次调研,写一份调研报道,并且按照课本上的内容,组织一场辩论比赛,来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课程目标的改变,教学理念的改变,评价方法的改变等。小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地提升,为了满足经济、网络和科技时代的发展需要,从学生的身心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一种适用于小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式。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放低姿态,和学生共同讨论和研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教师之间也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终身教育成为可能。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语文教育仍然是一个值得教育工作者继续探讨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唯有通过合理地、高效的课堂教学改革,才能促进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唯有如此,才能使创新之花在这片沃土上绽放,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新一代”。因此,相关的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对语文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善和优化,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做好学生的服务工作,以此来提升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晶.基于“全程参与式”的课程改革研究价值及具体举措一一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法》为例[J].休闲,2019(09):237-238.
[2]陈丽旋.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点建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J].新课程(中), 2018 (01):24.
[3]刘发玉.教育供给侧改革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J].吉林教育,2017(06):6.
[4]马昔兵.语文素养培养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再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 2016(28):46.
[5]田春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分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04):61.
[6]院继恒.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类高职高专现代汉语”课程建设[J].高教学刊,2015(18):170-171.
[7]袁阿维.面对新课改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探析[J].教师,2015(26): 59.
[8]于德君,吴忠豪.现代语境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一吴忠豪教授访谈录[J].语文教学通讯,2014(18):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