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
摘要
关键词
中职语文;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正文
引言:中职语文教育中,语文教材的内容贴近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二者的相同点是文学性和历史性都比较强,基于此种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利用道德底线去衡量形形色色文学人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让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为自己的人生方向导航,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追求更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为目的,更好的立足于现代社会。
一、中职语文教育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科技发展,中职教育虽然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不断贴合学生发展规律和成长特点,但因其受传统守旧的语文教育影响,仍然避免不了机械化教学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学手段生硬、教学流程单一,种种不良现状无疑极大的阻碍着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效以及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1.教学模式陈旧老化
当下,绝大多数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仍避免不了教学模式陈旧老化的情况。受以往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难以在课堂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以命令的口吻对学生施加压力,促使学生被迫进行各种类型的语文学习。久而久之,学生难以发泄情绪,只能将矛头转向语文学科,这必然会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丧失,甚至产生反感乃至抵触心理,最终导致厌学情绪的加重。
2.教师缺乏创新精神
中职语文教师往往缺乏创新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单一的将书本上的知识教授给学生,看似按部就班的完成一项教学任务,但带给学生具有实际意义的知识却少之又少。同时,教学环节缺乏灵活性,课外拓展延伸也能省则省,这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而造成皮毛教学的不良现象,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思想政治觉悟较低
中职学生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较低,这导致其思想政治觉悟也相对较低。学生往往将各科学习看作是一项任务,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面对内容繁多的语文学科很难形成系统性的学习规律,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文学素质,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缺乏深层次的解读,也难以提升自身道德境界。
二、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语文的意义
思政教育是素质教育和现代化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它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职语文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文以载道,赋予学生震撼心灵的情感体验。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语文必然使学生在文化气质和道德修养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1.树立正确道德观念
中职学生具有和其他中学生相同的成长特点和心理特点,他们个性鲜明,感情强烈,充满叛逆。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学生指引成长路上前行的方向,让学生在面对道德问题和进行道德抉择时不再迷茫,面对是非黑白具有明确的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2.提升学生文化气质
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文化气质的提升。气质是一种内涵,往往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形成。而当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在思想品德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那么在语文学习中自然会感受到更有生命力的语文知识,并不断将文章中高尚的品德和人生的哲理与自身经历相结合,鼓舞自己向往更美好的生活,获取更充实的精神财富,学生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也促进了文化气质的形成。
3.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可以明确的判断对错,辨别是非曲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在日积月累中接受正向教育的感染和熏陶,逐渐摒弃以往不良的行为习惯,修身养性,从而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4.帮助学生健全人格
中职教育以为社会提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直接影响其在社会上的作为,而且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中职语文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可以更好的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对人生哲学的学习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及审美能力,进而为健全学生的人格提供必要的思想基础。
三、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语文的相关策略
要想使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到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寻找更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极进行改革创新。教师应该知道,现代化教育环境下的中职学生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已不能完全供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必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更要时时挖掘深层次的教育资源,以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只是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更要感受到思想境界的魅力。
1.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应该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变单一的课堂模式,寻求多样化的课题模式,方能适应思政教育的新要求。然而,任何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首先要明白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观点,才能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也才更有利于教师去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选择在适当的时机切入思政教育,给学生留下最深刻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祝福》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很容易激发对祥林嫂的同情,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可以让学生站在祥林嫂的角度谈谈自己,如果经历了和祥林嫂一样的事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谈一谈如果自己是祥林嫂周边的那些人,又会以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祥林嫂,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祥林嫂,学生说的过程也是体验情感的过程,身临其境的感受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感受封建礼教对下层人民的摧残和迫害,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也对课文反封建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道德层面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2.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上,必须创新教学方法,灵活安排教学环节,运用语文知识,只有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才能将思政教育的思想有效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转变,道德境界得到提高。如此,也才能真正实现语文学习的意义,让文学作品真正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例如,在《满江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打破以往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式方法,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常常是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大家齐读。通过朗读来熟悉诗词内容,以求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最后便是要求学生将古诗词背诵下来,默写下来。当然,读对于古诗词来说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析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但是过分的读,机械的读,枯燥的读会使学生变得麻木,此外,反反复复的朗读训练并不会加深学生对诗词的深刻理解,很多时候学生只是读熟了,即便是倒背如流,有些词句的意思还是不能很清晰的进行解读。所以,针对感情强烈的古诗词,教师完全可以采取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岳飞抗金杀敌的精彩视频,让学生感受慷慨激昂的画面,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充分的体会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而,教师可以在选择一些激情澎湃的音乐让学生配乐进行朗读,如此,既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更能体会到节奏感,也更能激起学生与词人在情感上同频共振。
3.挖掘深层次教育资源
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逃离语文课本的桎梏,挖掘深层次的教育资源。教育教学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真理往往潜藏在表象的背后,思政教育的精神和灵魂不会肤浅的浮在语文课本知识的表面,而当教师充分利用一种教育资源去挖掘另一种教育资源,层层深入,抽丝剥茧,最终便能实现中职语文学习“质”的飞跃和转变。
例如,《项链》一课,作者借助一条假项链所引发的一系列的故事来揭露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然而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所讲授的关于《项链》这一课的知识,其中所蕴含的内涵十分有限,学生就像看故事一样去阅读课文,这样的语文教学犹如蜻蜓点水,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成效甚微,为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上升高度,教师应深层次挖掘这一课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适当的拓展一些课外知识,比如莫泊桑小说的特点是常能以小见大,用巧妙的构思和波澜起伏的情节来吸引读者的眼球,为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和冲击。学生通过对作家的了解,加深对作品内涵的解析,跳出课本知识的束缚,向广阔的文学空间进击。
4.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要想使中职语文真正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教师的专业素质必须有所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思想觉悟的高低,这种思想觉悟也会直接传递给学生,影响学生在语文学习当中的表现和具体运用,教师不仅要提高语文专业素质,还要在大语文观的背景下成为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结束语:
思政教育以其正确的思想和先见性指导人,教育学生明确正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摆正学生的人生态度,并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语文学科兼具文学性、历史性及思想性,且涉及内容极其广泛,是一门十分适合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学科,教师将思政教育合理的融入中职语文教学,深层次的分析每一篇课文中所蕴含的价值和哲理,综合性探讨每一种情感背后的故事和道理,最终引领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岚.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条件及路径[J].陕西教育,高教,2019(04).
[2]匡江红,张云,顾莹.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儿[J].管理观察,2018(01).
[3]罗晓春.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才智,2019(07).
[4]吴小丰.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4).
[5]丁建芳.如何有效发挥大学语文中的思政教育功能[J].语文建设,2014(08):76-77.
[6]李奇年.大学语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策略探究[J].文教资料,2018(2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