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语境中民主的不同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从古希腊提出民主开始至今,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对民主的讨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甚至一度还成为了国际社会评判一个国家是否为现代化、区分意识形态领域的标准,特别是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现代发达国家成功的政治发展效应和他们的积极推广下,民主化更是成为了时代的命题。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力的增强,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的衰弱,民主又成为了西方拿中国来说事,批判中国没有民主、或者说中国的协商民主不符合民主标准,用西方的民主价值观评判中国。同时,也存在中国排斥西方民主的情况。那么,民主是否有统一的标准?中国的协商民主不是民主?民主是否有优劣之分?笔者认为,从民主的演进和概念变迁,到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来看,民主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好坏优劣之分,只有是否适合各自的国情和发展的区别。不能仅以意识形态标准划分民主的优劣好坏,破坏世界的和谐性,应该看到其本质的特性,用理性的眼光相互审视和借鉴,共同推动人类政治文明的向前发展。
一、理论中的民主:民主概念的历史演进
民主始于古希腊城邦政治时期,当时以公民直接参与国家治理的形式体现民主,被称为“人民的统治”,即直接民主。古希腊所有有公民身份的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机会可以参与国家管理实务,即能够参与国家政治,虽然当时对公民有严格的定义,并非所有人都有公民身份,但是从他的参与度来说他体现的民主确实是广泛的民主。不过,对于古希腊的直接民主,自古至今的很多政治学家都是持有反对意见,并在他们的一步步论述和推进中,使全民参与的直接民主,渐渐成为了现代意义上的代议民主。
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就对雅典的直接民主制进行了批判,认为这一制度充满理想主义色彩,无法体现城邦正义,反而会大大降低政治运行和政府管制的效率和素质。苏格拉底认为国家治理需要的是拥有知识与美德的精英,而非思想平庸的公民大会。之后,古罗马时期出现了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等政治制度,此时,民主制才以政治制度的形式得以呈现在世人眼前。
19世纪开始政治思想家们提出“宪政民主”“自由民主”“代议民主”等,通过限制国家权力的范围,对国家权力、社会和个人权利之间划定了一定的界限,将民主缩小在了政治活动范围内。使古典时期民主可适用于政治、社会、司法、甚至私人领域的局面变成现在除了政治领域外民主都普遍不适用的局面。“代议民主”更是限制了民众直接参与决策的机会,民众通过选举代表组成政府管理国家事务,而不是民众自己直接管理政府,异化了民主原来所有公民充分、直接的参与公共事务决策权力的内涵。而,熊皮特更是将“民主”定义为“选主”,提出民主从“人民统治”向“人民选择统治者”的转型;“人民”变成了“选民”。
至此,通过一步步的演变民主经历了最初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到近代英国的君主立宪,以及现代美国的“三权分立”式的美式民主三个主要的阶段。之后,在西方国家的推动下,近百年来,民主成为了世界各国追求的一种政治价值标准,都用不同的实践要么巩固西方价值体系里代表自由主义、代议制与宪政的民主,要么重新对民主下定义,比如中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人大代表制和协商民主制,同样代表着对政治权力的制约和限制、代表着选举和参与方式。
二、实践中的民主:西式民主和中式民主
任何制度的设定,没有实践的就没有任何意义,他是否好坏必定是要通过实践进行证明。纵观历史,无论西式民主还是中国特色的民主,都通过实践证明了其自洽性,而非任何的好坏与优劣性。
西式民主有其悠久的历史和长久的实践,正如前面解释民主概念时提出的那样,古希腊时期以全民(全体公民)直接参与的形式,治理城邦。在当时,起到了有效治理城邦的作用,并对后世的民主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到近代,英国以君主立宪制,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开启了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强调争取“权利”的理念;法国通过大革命提出理性和平等的民主政治思想;美国更是通过建立“三权分立”制,将现代西方民主推向了历史舞台的中央。所以,从纵向的历史发展上来看,民主并无其好坏和优劣之分,只要符合历史的条件和国家的实际,能够体现良好治理和先进的理念,就被历史所接受,并不断得到发展和延续。
从横向实践上来说,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西方民主,从其优点上来说,首先最显著和世界公认的是他具有分权制衡性,也就是宪法的规定,这是权力稳定性甚至是社会稳定性和体现大多数公平性的重要制度安排。其次是其实质的权力,比如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自由的选举等。再次是有相对公开透明的、可问责的、能随时回应的政府。最后,是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实现和平的权力更迭。以上这些优点,基本上得到多数认可,无需多家赘述。但是,任何制度也有其缺陷,现代西方民主也不例外。最为明显的缺陷和值得讨论的是其“代表性”,代议制民主在操作层面的意义上来说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但是,选代表的过程和被选出来的代表是否能够真正代表所有人民则存在很大的质疑。实际上,美国的大选很清楚的表明,被选出来的只能代表一部分人民,甚至只能代表部分利益集团而非人民。美国通过两党的竞争,首先在代表性上被选出来的只能代表支持自己政党的人民利益,其次在程序上存在利益集团操纵选举等情况,最后在选举的结果上也存在智识的平庸化现象。
横向比较上,中国的民主,从研究的理论上来说源自西方,实践上结合中国国情走向本土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协商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中国的民主继承了民主本来最核心的要义,即人民主权。在此前提上,汲取中国20世纪初学习西方民主实践失败的教训和国际社会其他国家如巴西、俄罗斯等民主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协商民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面对需要带领亿万中国人民进行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争取尽早在世界的舞台上站稳脚跟的历史命题。在这样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中,必须要选择符合社会现实基础、经济发展形式和政治目标的政治制度。中国立足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政治协商制(后来的协商民主),通过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最初实现了人民的当家作主、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之后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国家实现从站起来、强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目标。整体的历史发展体现了一个中心点,即从民生需求出发,这也正式体现了中国式民主的落脚点。
从中国式民主的运行方面来说,作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和民主价值体现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是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国家层面上通过一年一度的人民代表大会,把人民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治理的体制机制。十八大以来,中国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将中国式民主的实践形式更加明确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和基层、国家层面的全覆盖,体现了中国式民主的特点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理论体系优势。纵观中国式民主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有其基于符合实际国情能够适应并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具有中共特色的政治文化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更多的体现一种制度化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公民参与的渠道、进一步建立公民积极参的政治文化氛围等。
三、结论
因此,站在实践层面的民主,西式民主和中式民主同样具有其优点和缺点,但是都是生长在合适的土壤里,符合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实际,在各自的体系中正在不断的发展着。并且,都同样把民主作为一种文明政治的标识,不断在程序和实践中进行优化和发展,共同对人类政治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马克思说过,要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对于民主而言,不管是西式的还是中式,如果用辩证的思维进行判断,就不会陷入对事物认识的片面性,也不会产生哪一种民主的好坏优劣的争执,而是竭尽全力共同推动民主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绍光:民主四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8.
2.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商务印书馆.1988.
3.阎小骏:当代政治学十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4.包刚升:政治学通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1.
5.亨廷顿著,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洛克著,叶启芳、瞿菊农译:政府论(下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2(2018.7重印)
7.霍布斯著,黎思复、黎廷弼译:利维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重印)
8.斯考切波著,何俊志、王学东译:国家与社会革命:对法国、俄国和中国的比较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9.王宗礼:西式民主的现实困境及其批判[J].山西大学学报.2019.42(5).
10.卢岚:民主的困境与民主的中国方案[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