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提升目标的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期刊: 教育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张滢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中街小学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744300

摘要

中高年级的小学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字词以及一些基础性的阅读方法,想要进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需要从提升其阅读思维能力。教师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为目标,应当逐步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然后,教师可以从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角度去重视学生的表达能力。最后,还要强化学生的阅读思维,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深度。


关键词

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思维提升

正文

不同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逐步掌握了基础的阅读方法,对字词量的储备也已经远高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这使得他们的阅读能力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对一些简单文章能够简单理解的水平,想要进一步提升其阅读能力,就需要小学阅读教师另辟蹊径,帮助学生突破碎片化的阅读思维,形成整体性、具象性的阅读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分文三个部分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水平,让学生在阅读时更多地去思考、联想与创造[1]

一、提升能力、夯实基础

在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中,一些落后的教学模式仍在延续,比如老师阅读完一遍后让学生去跟着读,在这个模式中很多老师将整体性的文章分解成了零散的片段,学生很难形成一个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还有部分教学,仅仅是教学生认识文章中的一些生字词,就让学生去自己学习,很容易让学生找不到提升的方向。这些老旧的、落后的教学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式,学生对于阅读能力提升的需求也无法满足。此外,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是枯燥乏味的,小学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综上所述,如果无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个整体化的改革与创新,那么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们已经对阅读有所认知,也掌握了许多字词的意思,这个阶段的学生更需要将字词融汇进语句中,去对整个语句有一个完整的理解[2]。这个阶段的学生,需要对以往的学习进行整理,充分夯实阅读基础,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

(一)阅读长句,提升整体阅读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字词的教学是主要内容,这是我们进行长句阅读的基础,也是学学生通过语言了解世界的门户。在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字词教学依然是重点,但已经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老师需要转移一部分注意力到句子阅读教学上来。笔者认为,长句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将字词教学融入进来,以字词教学为基础,进行一个连贯的教学。例如,在《牛郎织女》这篇民间故事的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哥哥嫂子想独占父亲留下来的家产,把它看成眼中钉。这句话的阅读教学中,对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两个明显的困难词汇,首先是独占这个词的含义,其次是眼中钉这个词的含义。教师对这句话的教学,肯定要对这两个词汇进行一定的解释来帮助学生理解。在中国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完成困难词汇的教学,并不等于结束了对这句话的教学,教师还需要从这两个困难词汇入手来帮助学生整体性理解这句话[3]。例如上文中的独占一词,有什么解释说牛郎的哥哥和嫂子想要独自占有父亲的家产,不想将家产分给牛郎。在结合文中的眼中钉一词,就可以继续向学生们解释说,正是因为哥哥嫂子想独占家产,所以他们两个看牛郎不顺眼。通过这样的解释,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整句话的意思,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语句的理解中复习刚才学习的困难词汇,可谓一举两得、双辅双成。与此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向学生展现了一种正确的阅读思维,真正的阅读正式化零为整,将字词贯穿成为完整的语句。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下意识的如此思考,久而久之便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

(二)辅以朗读,夯实语感基础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是阅读教师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训练学生语感的重要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们集体默读,也可以要求部分学生进行朗读,教师也可以进行一些朗读示范。虽然能够理解通过字词拼接出的语句,缺少了朗读总会产生一种割裂感,朗读就像是文章中的润滑剂,很好的联通在一起,使得整个语句顺畅优美。例如,《将相和》这篇文章中有着大量的动词,多个事件时常在同一句中发生,如果缺少了朗读,总会感觉这篇文章理解起来略显困难[4]。如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这句话中同时包含了三个事件,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但如果通过朗读,就能够很明显的发现这三句话,全部从蔺相如作为主语角度出发,先是蔺相如到了秦国,然后蔺相如拜见了秦王,接着蔺相如将和氏璧献给秦王。一个动态化的景象仿佛映入眼帘,整个语句瞬间变得顺畅了很多。这正是因为我们的语感在起作用,语言与文字息息相关但也有不同,常常有人会发现,好像能够顺畅读出来的语句往往不存在什么语病,那些一读就拗口的话,经常会出现一些语句上的问题。诵读能够很好的将语句变得亲切,从而让学生充分的在诵读中理解文章含义,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与此同时,常态化的诵读训练对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选入教科书中的教材往往是经过众多专家学者仔细推敲的,每一个语句都代表着中华语言文字的精髓,通过阅读这样的教材训练出来的语感是绝对有保障的。

(三)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技巧教学,训练学生方法总结

事实上每一种语言文字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每一种语言系统都是按照既定的规则运行,从字到词,在从词到句都需遵循中文的语言编辑规则。因此小学阅读教学在学生基础夯实之后就可以将这些独特的规则总结给学生,辅以一些正确的阅读技巧,学生就具备了独立的,阅读能力。例如,主谓宾这样的一个十分常见的规则,作为一种文法的表达方式,代表了从主语到谓语,再到宾语的语言结构。如我吃饭。小明去上学。这样的句式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强化这样的规则,帮助学生掌握这样的文法表达方式。以《乡下人家》这篇文章的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十几支竹。时候为学生分析句中的主谓宾结构,去除其中的部分语句,就可以得到这句话最基本的含义为有些人家种竹[5]。然后通过划分其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帮助学生掌握这句话的意思。通过长期的语法结构拆解教学,学生们就能够掌握这样的文字编译密码,从而帮助学生去理解这一类的语句的含义。在上面的例子中,先摘去了在屋后十几枝这样的形容词汇,从而简化语句表达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技巧,学生们模仿老师就能够去总结这样的方法技巧。通过夯实基础以及技巧掌握,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就可以轻松的去完成一些自主阅读,为学生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思维的提升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重视语言表达、提升阅读思维

(一)解析作者用词,感受中文韵味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往往是通过专家们精挑细选的,每个字词的使用都规范且富有深意。在教材之外的阅读材料,也是学校和老师们通过多年教学选拔出来的卓越文章,往往代表着作者在文章写作、情感表达的优秀作品。因此,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进行文字解析,细细的品味作者使用某一词汇的深意,细心感受作者融入在这个词汇中的深刻情感。由此可以使学生感悟中文的魅力,认识到语言,也能够表达广阔的天地、细腻的情感,让学生们感悟文字所描绘的世界。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能够真正的为学习语言文字高兴,从而自发性的去阅读、去学习。就比如文章《白鹭》中有这样一句话,白鹤太大而嫌生硬,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常见了。如若将这句话中的换做讨厌,这句话便变得有些难以理解。如若将换做嫌弃,似乎会让这句话的意思发生改变。倘若将文中的字去除,这句话就变得失去了情感,无法展现出作者对白鹤的大体格不喜,自然也无法反映出,作者对白鹭那独特大小的情有独钟。教师们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些提问,引导学生们去思考是否能将,文章中的部分字词进行调换,从而带领学生们去推敲文字。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的将学生带入到作者的视角,去切身处地的感受每一个文字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的美,是一种发自心灵且难以言喻的美,带领学生们去体会、去推敲,才能够真正的将他们引入语言的殿堂,从本质上去提升他们的阅读思维。

(二)模仿写作,切实表达

事实上,重复的、不深入的阅读往往没有切身处地去写作带来的印象更加深刻。写作正是将,阅读学习技巧去发挥出来的时刻,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独立的写作还有些困难,去模仿教材中的文章,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通过模仿,学生们能够将阅读中学习的技巧融入到自身的表达中去,自己的写作也会进一步提升自身对原文的理解,阅读思维的提升是巨大的。《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中有着比鸵鸟跑得更快的动物就属猎豹了。这样一句话。这时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们比照这个句式去仿写。可能就会有学生仿写比小张长得更高的同学就属小李了,这句话本身看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小明、小红、小李都比小张跑得快,就说明这位同学的仿写是对原文意思的误解,就属就代表着仅有一个,那么这个同学的仿写就存在问题。这时,老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去纠正,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原文的意思,从而做出新的仿写。可以看出,仿写不单单是对原文句式地照抄,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帮助学生去更好的体会原文。通过仿写一些优秀的语句,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此外,写作无疑要求的学生去思考如何表达,就会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思考言语的规则,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三、重视课堂情境,锻炼学生缜密的阅读思维

(一)构建阅读教学情境,锻炼具现化思维

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很多事物的理解无法脱离具体的事物,在帮助学生进行阅读时就不能脱离现实事务,教师应当积极主动的构建适当的教学情境,来辅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例如,文章《海上日出》细细的描绘了作者观察到的黎明时分,太阳冲破云霞,从海上升起的美丽情景。这篇文章对于一些完全没有看过大海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里面的部分场景,也是在寻常情境下极其少见的。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设备或者一些道具来构建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画面。文章中写道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的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云霞,完全地跳出了海面,颜色红的非常可爱。作者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们播放海上日出的画面,对应文中的语句来找到具体的画面。学生就能够更好地去理解文中的画面,在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新的海上日出图,从而实现阅读的具现化思维。

(二)重视课堂提问,锻炼学生言语表达

课堂提问环节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来判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平以及纠正学生的表达错误,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这个机会只是用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对课堂问答,这样优质的教学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课堂提问,选择合适的发问时机、推敲关键性的问题、判断学生的表达,对学生阅读思维的整体判断,及时纠正学生阅读思维的误区。例如,《落花生》一文,中父亲的语句有很多隐含的意思,花生不像其他水果那般鲜艳的挂在枝头,满满的果实都藏在泥土之下,这实际上代表着做人的一种态度,教育学生们不能只讲体面,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学生们很可能会对其中的语言表达产生误解,因为花生不好看,没有其他水果那样鲜艳。这时教师就可以很好的利用课堂提问这个工具,来问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从而判断出学生是否产生误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教育学生养成缜密的阅读思维,从全局、实质出发理解文章。

(三)注重阅读思维整体性,架构阅读思维体系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拆解字词,解释句子,反而忽视了对文章整体思想的概括,无疑是对教学时间的浪费。碎片化教学思维,也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思维,致使学生无法养成完整的思维体系,过于注重对只言片语的解读。事实上,很多文章中某些句子摘出来所表达的含义与文章截然相反,或是作为反面例子存在,或是对比的对象,这些句子所表达的含义往往无法代表文章思想。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构建完整阅读思维体系,结合教材,提炼出某一章节的整体思想作为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关键。例如,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学会了某一东西或道理,教师只要将这个中心思想总结给学生,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避免误解文章内容。

结语: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阅读思维首先要打好基础,然后要训练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最后,教师还应当注重教学情境的创建,帮助学生缜密思维,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

参考文献:

[1]梁细勤.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0(02):54-55.

[2]黄章卡.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9(50):69-70.

[3]伍演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30):85-86.

[4]何海.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95.

[5]张霞.浅析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9(95):11-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