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深扎课堂——双减之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路径探寻

期刊: 教育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孙景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江苏省常州市 213000

摘要

在当代语文课堂教学时,“提问”是教师常用的手段,同时也是师生交流思想的关键形式。教学过程中,每一名教师都会应用问题教学法,但有些教师却很难做到有效提问。本文就结合小学语文,探讨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构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希望通过有效提问策略,从不同角度看待语文内容,丰富学生创造力,令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双减;策略

正文

0引言: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与实施,对现代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广大语文教师改变刻板教学思路,为学生构造轻松、愉悦的语文课堂,令学生在欢愉氛围下学习语文知识,防止学生在千篇一律的课堂模式下产生学习负担。如今,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时的教育方式丰富多样,提问便是很受师生欢迎的一种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小学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应用意义分析

(一)使用“问题教学法”有利于加大学生知识理解程度

在小学语文教师施教时,借助问题教学法,可为学生展示本节课教学重难点,令学生有目的地学习知识点。在小学语文教师向学生提问时,应遵循“因人而异”原则,对于语文成绩优异及语文知识接收能力强的部分学生,教师可以在普通问题上增加难度,以便帮助这一部分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对于语文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要确保其在掌握课本知识情况下,适当增多教学内容,以确保其深刻掌握知识;而对于语文学习后进生,教师则要充分考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助力其加深语文课本知识印象,并学会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通过学生作答,可确保小学语文教师了解学生学习需求,明确后续的教学重点。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内容时,教师便可先通过多媒体屏幕为学生播放大象活动视频,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觉得大象会有多重呢?”。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并未近距离接触过大象,所以对这一问题充满了好奇心,纷纷作答。接着,教师再次向学生抛出问题:“那既然大象这么重,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计量出大象的体重呢?”。这时,学生们开阔脑筋,想出了很多想法,教师借此引出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讲解曹冲称量大象重量的方法,并提问道:“有哪位同学可以在教材中找到曹冲称象的方法呢?”。在学生阅读教材后,开始作答。如果学生所答与教材内容略为相似,则表明学生以准确掌握教材知识。然而,如果学生回答内容与教材知识相差甚远,教师则要适当讲解,以促使学生牢固掌握本节课内容[1]

(二)使用“问题教学法”有利于集聚学生注意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通过合理设问,可引起学生注意,避免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走神”的问题。在正式开课前,通过提问可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情境中,促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课,感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课堂临结束前提问,又可以增强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记忆印象。教师通过提问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促使学生牢固掌握教材内容。学生通过回答教师所提问题,实则也在不断检验自身语文学习情况,进而适时调节语文学习状态[3]

例如,在讲解《我是什么》时,教师便可以结合猜谜游戏,通过“太阳出来我不怕,大风一就吹走”以及“没有枝没有根没有叶,这朵花开在天上,但却落入人间”等谜语,调动课前导入环节的氛围,勾起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欲望,借机导入本节语文课。当学生猜出谜语后,教师便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继续认一“云朵”“雪花”的共同朋友。在学习语本节课第一自然段之后,教师即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了汽、云是由水变成的,那么水还可以变成什么呀?”。借机带领学生阅读文本的第二,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雪、雨和雹子都有什么特点吗?水能够变成汽,那它是靠什么才能变成汽的呢?”等问题,促进学生思索,让学生真正把握文本,感受自然界中水的多种变化。教师在开课前、课中适当提问,瞬间将学生求知兴趣调动起来了,令其保持稳定注意力,分析教师课堂所提问题,跟随教师指导不断检验个人想法,语文课堂学习效果势必会有所改善。

(三)使用“问题教学法”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万千事物的本质关系。语文课堂提问,绝非只是想要得到答案,而旨在练就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散学生语文思维。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全面思考与分析问题,在实践中累积问题解决能力。值得注意的一点,如果教师采用了不恰当的提问方式,则会对语文教学过程造成不良影响。例如,教师总是简单提问,通过一些“好不好”“会不会”等设问,这样不止不利于发散学生思维,还会影响其学习情绪,慢慢的开始“开小差”。学生在回答时,也只是胡乱作答,敷衍教师而已。对于人类来说,语言是非常关键的工具,巧妙应用语言,可促进彼此沟通。在语文课堂教学时也是如此,语文教师通过严谨措辞,创新问题内容与方法,便可为学生语文学习带来重要的指导。在讲解《雾在哪里》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本文作者总是会将雾描述成一个淘气的孩子呢?”学生对答“因为它总是要把一些东西隐藏起来”,教师继续向学生发问“那你们知道文本中淘气的雾孩子都去了哪些地方吗?”“那谁又能说一说雾孩子都把什么东西藏起来了呀?”“阅读第2自然段3自然段4自然段时,发现雾孩子来到了海上,那它来到岸边,又把什么东西藏起来了?”“当它到天空上的时候,又藏起了什么呢?”通过一系列问题吸引学生阅读文本,启迪学生思考,令学生进一步感受物藏东西的本领,近距离接触这个淘气的“雾孩子” [2]

二、小学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应用现状

(一) 应用“问题教学法”时缺少主体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似乎把控着课堂提问的全过程。即使教师会结合教学内容设置诸多问题,但其仅是按照教学流程抛出问题。在这种情势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提的问题,学生回答答案与标准具有统一特点。事实上,这种刻板且单调的提问方法,难以引起学生关注,不利于提高其语文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二) 应用“问题教学法”脱离现实生活

成功的课堂提问,能够瞬间吊起学生胃口。然而,在一般教学情况下,教师提问只是为了引出某一知识点,完全脱离了学生现实生活情况。在提问时,常常不分主次,缺少问题针对性,这种提问不利于学生产生共鸣。

(三) 应用“问题教学法”欠缺启迪性

教师在创设语文问题过后,急于另学生给出答案。对于不善言辞的学生,教师并未给予其充分引导。如果遇到学生存在“答非所问”的情况,部分教师更是摇头叹气。在整个课堂提问过程内,教师忽略了启迪学生,致使学生在“提问”学习过程中不具备任何能动性,并严重影响其学习兴趣及成效。

三、小学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应用策略分析

(一)改变提问策略,注重多元提问

在语文教师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若长时间采用同一种方式,只会为学生学习语文过程徒增压力。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师展开语文教学工作时,切记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从多角度启迪学生思考语文问题。然而,绝非是以纯粹的点名方式令学生回答,这样极易刺激学生逆反心理。为此,教师就可以凭借学号奇数、偶数或者是数列提问方法向学生提问,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促使学生时刻保持警觉性。在学生作答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按照自己思路回答,如果存在不妥当的地方,教师应善于应用语言艺术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回到正确思考轨道,从而切实实现提问教学目标[3]

例如,在讲解《彩色的梦》时,教师在上课前便可以通过“亲爱的同学,大家平常都做梦吗?那在梦中都梦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交流奇趣的梦,进而导入本篇文本。在初步阅读后,教师向学生询问“彩色的梦,具体是指什么?”,令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探索文本。当学生再次阅读后,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互相探索一下“我”但彩色梦境里都存在着哪些景象?邀请各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或者教师也可以采取随机抽取学生方式,让学生参与问题思考过程。灵活变化课堂提问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程度,还能帮助其掌握学习知识,进而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及效果[4]

(二)设置分层问题,包容学生差异

在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时,学生与学生间多少都会存在一些差异,部分学生语文知识理解能力偏强,而部分学生理解能力则稍差一些。然而,教师应时刻坚信每一名学生都有独特之处。在语文施教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与学习情况设计适合学生的问题,这样才能促使不同学生全面了解语文知识,在语文学习方面学有所获[5]。在教师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学习习惯等,只有了解每一名学生基本情况,才能设计出符合课堂教学要求及学生成长诉求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教师通过“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看过井吗?”这一问题活跃课前教学环节气氛,由教师出示课件,为学生展示一口井的图片,并要求学生帮助这个“井”找一找其他的朋友,能不能用“井”组成其它的成语呢?并带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哪一部位是井口,哪一部分是井底,哪一部分是井沿。引导学生初次阅读文本,向学生提问,青蛙和小鸟在叽叽喳喳的争论,你们知道他们是为什么事情才争论的吗?青蛙和小鸟在讨论天有多大时,一共有几次对话呢?青蛙为什么认为小鸟在说大话,他觉得小鸟说的哪句话再是大话?如果别人在你面前也说大话,你会相信他吗?通过这一系列问题,指导学生在阅读文本后,从文本中找到线索,回答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讲,都很容易,只要仔细阅读文本,稍加思索,便可以回答出教师的问题。在课堂结束后,教师便可以抛出“深奥”问题,如“在观看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后,你从青蛙的话语中,读懂了哪些道理呢?”“如果你是文本中的小鸟,你会应用怎样的方法去劝说青蛙?”。这些问题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打开思路,并且要灵活组织语言,带有一定的哲理性,更适合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令学生“拔高”。教师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展开针对性提问,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参与思考与发言,更易于提高整体教学成效[6]

(三)问题流露真理,减轻学生负担

参照新课程教学要求与理念,教师在语文课堂时,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与交流时间。尤其是在学习诗歌、文言文及长篇课文时,需要学生反复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为此,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令其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只有在学生充分了解课文内容后,才能针对课文知识形成独到见解。例如,在学习《大象的耳朵》时,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大象的耳朵长什么样吗?他的耳朵也有什么特征呢?假如你是大象,小兔子说你的耳朵,你又会怎样的回答他呢?你知道大象的耳朵的都有哪些作用吗?”。最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一句话,并指名学生回答,邀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下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意识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优点,无需去羡慕别人,只要做好自己,自己就是独一的那个人。这样一在教师指引下即使一些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存在困难,内心的疑虑感也会有所消逝,帮助学生减缓心中的学习负担。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师提问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即使课本知识具有固化性特点,但学生却拥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适当设置拓展性问题,更易于激发学生思维[7]。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添加拓展性问题,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展开拓展提问,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拓展提问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构想象空间,鼓励其对事物提出质疑,在一次又一次质疑中验证自身想法,从而朝向正确的语文探究方向前进。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使用“问题教学法”与新课程教学理念完美契合,如果教师高效采用“提问”的教学方式方式,则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逻辑思维。为此,为了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教师应牢牢掌握高效提问技巧,通过灵活提问刺激学生能动性,减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畏惧感及学习负担,逐步培育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陶颖.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缺失及其对策的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2(01):11-12.

[2]刘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模式的应用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22(03):151-152.

[3]高金凤.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2022(01):149.

[4]张改霞.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新课程,2022(01):150.

[5]王薇.多媒体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纠正[J].新课程,2022(01):153.

[6]韩亚妮.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2021(51):54.

[7]吕永君.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97):46-4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