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通用技术课教学方法探索

期刊: 教育学研究 DOI: PDF下载

金荣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 甘肃 张掖 734300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人才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专多能”已成为现代人才必然的发展方向。通用技术课程作为我国高中阶段的必修学科,涵盖了信息技术以外的多种基础性、通用性,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技术,响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但在广大农村地区,通用技术课程推行时间较短,现今仍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文章首先简要说明了中学通用技术课的意义和农村中学通用技术课教学的现状,接下来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农村中学通用技术课教学的有效方法,希望为农村通用技术教学提供参考帮助。


关键词

农村中学;通用技术课;教学方法

正文

引言

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中学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通用技术课程作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不仅形象生动、趣味性强,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新时代高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和其他学科相比,通用技术教学对于器材、场地、资金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广大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薄弱,资金经费紧张,难以进行通用技术教学的大规模投入。农村中学通用技术教师应当基于农村教学实际,积极思考创新,探索农村中学通用技术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中学通用技术课的意义

1、增进学生技术理解

技术作为推动时代进步发展的动力,其重要性不可忽视。一定的技术能力已成为新时代人才的必备要素。但技术与时代同步发展,新时代每一个人都应当随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增进对技术的理解。与城镇地区相比,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中学技术课程为学生现实生活所接触的技术内容向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延伸,学生可以清晰认识到现代生产生活中技术的作用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而增强其对现代技术的理解,回应时代的要求。

2、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高中阶段是各项能力培育提升的黄金时期,学校教学应当积极利用这一机会,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但一直以来,我国中学教学着重于记忆、理解等思维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想象力、逻辑能力等难以得到有效锻炼提升。在中学通用技术学习中,学生面对着一系列任务,不仅需要分析思考,与同学讨论,也需要实验探究,总结结论、规律等。这一过程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提升其创新精神,激发其内在潜能,促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有效进步发展。

3、发挥学生自主意愿

学习的本质在于对于知识的理解、建构,并不断拓展和内化。这对于学生的自主能力提出了高要求。一直以来,我国中学教学被应试教育观念占据,学生单向接受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受到抑制,难以独立完成深度学习,这一点在教育基础薄弱的农村地区更为显著。通用技术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借助一系列教学活动自主思考探究,获取知识,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可以使其进行深度思考,有效锻炼其学习能力,推动其终身学习的构建。

二、农村中学通用技术课教学的现状

1、教学硬件不足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课程走进了全国各地的高中校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需要较多的专业器材,但放眼农村地区学校,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其中很多难以设立专用的通用技术实验室,专业仪器、设备等教学硬件设施仍然较为匮乏。实际教学时只能借助简单的、较为常见的工具开展有效的操作,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削弱了通用技术教学的效果。此外,一部分农村高中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不愿将资金投入未列入高考考察内容的通用技术教学,阻碍了通用技术课程的进一步推进。

2、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作为教学计划的设定者和实施者,与实际教学效果息息相关。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大部分通用技术教师由其他学科转岗,或为兼任教师,难以有效把握通用技术学科的特色和教学目标,削弱了教学的效果。同时,一部分农村地区教师仍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以知识讲解灌输的方式进行通用技术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无法使人满意。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通用技术教学应当尽可能多的进行体验操作,在教学中安排了过多了体验操作内容,挤占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同样影响了通用技术教学的实效性。

3、学生意愿低下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其主观学习意愿对于教学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很多农村高中生并未形成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正确心态,将通用技术课程与手工操作划为一谈,以趣味性的心态看待通用技术学习,忽视了通用技术学科对于技术素养培育、思维能力锻炼等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心态松懈,轻视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拖慢了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以具体的目标对学生进行要求,甚至容易引发其厌烦心理,学习主动性低下。

三、农村中学通用技术课教学方法探索

1、改变认知,明确教学目的

“教师即教育”。农村通用技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学科认知、教学水平等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其他学科相比,通用技术课程的覆盖范围广,具备鲜明的技术特色和学科自身的特点,与劳动课、手工课等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方式都有本质上的不同,作为提升农村通用技术课教,教师应当主动做起,明确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实际教学提供坚实保障。

首先,教师应当明确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目标的学科特色,将提升学生的技术基础,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作为自己的责任,并秉承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积累,积极吸收最新的通用技术教育、高中教育、农村教学等专业知识动态,深化自身的专业素养,转变教学观念,确立教学目标。同时,农村通用技术教师也应明确“以生为本”的观念,基于高中生的发展规律和农村高中学生的实际特征,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并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获得更多的操作技能和基本知识,促使学生主动将通用技术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农村中学通用技术教学更好地满足新课改的需要。

2、挖掘教材,设置教学方案

教科书是中学通用技术教学的基础,为课程的实施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标准,指引着通用技术教学开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应当以教材为基础,在正确解读教材内容的同时,深入挖掘,并结合农村周边生活的常见资源,设置有效的教学方案,借此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升通用技术教学的效果。

例如,学习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与设计1《技术产品的使用、维护与保养》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基于农村实际的生活劳作,鼓励学生思考身边的技术产品。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很快想到了拖拉机、抽水泵、手机、汽车等产品。接下来教师就可以继续深入,询问学生这些产品是否需要保养维护,为什么?教师的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学生想到了因不正当使用保养农具引发的安全事故。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实践任务,鼓励学生选择身边常见的技术产品,搜集其维护保养说明,在下次教学中与同学分享。这样的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借助生活经验展开学习,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并且层层递进,有效引导着学生的思维过程,促使其思考、发现,增强了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效果,成功达成了教学目标。

3、联系实践,弥补硬件缺陷

和城镇地区学校相比,农村中学教学硬件较为匮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通用技术教学的开展。通用技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农村学生的生活中具备更多可供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的素材。教师应当跳出教材、课堂的束缚,积极联系农村生活实践,利用农村地区的特色展开教学,弥补硬件匮乏的缺陷。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的校园生活展开教学,例如,学习技术与设计2《系统的设计及优化》一部分时,教师不妨基于班级的值日时间表,询问学生对于时间安排的意见,并鼓励其综合班级全体意见,进行值日时间的优化。教师也可以号召学生,利用易于收集的材料,共同制作教学教具等。例如学习《简单结构设计》一部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收集随意丢弃的废品,进行有效结构的模拟。这样的教学基于生活,凸显出通用技术的学科特色,培育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内容乐趣横生,使学生在参与中实现了自身实践能力的进步。

4、结合作业,扩展学习空间

课后作业是科学的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直以来,农村中学通用技术教师忽视了课后作业的重要性,认为未列入高考考察内容的通用技术学科没有布置作业的必要,或简单布置复习、预习任务,内容较为单一。通用技术学科拥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趣味性,高中通用技术教师不妨借助课后作业,布置探究任务,拓展通用技术学科的学习空间。

例如学习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常见结构的认识》一部分后,教师可以拓展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实地探寻,搜索查找当地结构具有特色的建筑物,并积极查阅资料,简单分析总结建筑的历史、结构特征等,并在下节课堂上展示发表。借助实地探究,学生亲身领会到了更多样的结构特征,并实现了初步的思考探究,同时更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培育了乡土之情。这样的作业形式新颖,内容有趣,有效吸引了高中生的兴趣,促使其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通用技术的理解,满足了教学目标。

总结

综上所述,通用技术学科作为新课改的亮点之一,能够有效锻炼学生思维,培育其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其技术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农村中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面对着农村教育基础薄弱的现状,农村中学通用技术教师应当积极行动,主动抛弃传统教学观念,结合通用技术学科独特的优势和农村地区的现状,主动创新,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借此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在参与中探究思考,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农村中学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响应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建熔.新时代劳动教育背景下的通用技术有效教学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21(33):26-27.

[2]赵云.农村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27):181-182.

[3]邱海燕. 浅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的积极作用[C]//2021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二期).,2021:168-170.DOI:10.26914/c.cnkihy.2021.0070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