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素材库,提升信息化课堂教学实效
摘要
关键词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素材库;建立方法;信息化课堂
正文
信息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教学工作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持。其既能够应用在课堂之上,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又能够为课堂教学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化资源具有使用方便、容易获取等特点,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具有生活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性,对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启发学生思维等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些资源并不是现成的,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付出较多的努力,不断丰富教学素材库,并利用信息共享功能,让更多教师能够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不但要承担常规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努力实现专业化成长,成为教学素材库的开发者、建设者,让素材库内容更为丰富多彩,从而为信息化课堂的教学提供更大便利,促使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化资源的使用现状,总结了建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素材库的有效对策。
一、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现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类先进的教学设备进入了课堂,为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是很多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设备、教学资源的利用并不充分,同时也缺少合理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师缺少资源共享意识
信息化时代,教师准备教案的过程中涉及的信息化资源比较多,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丰富的资料,在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之后,制作成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等。这个过程耗费的时间较长,加重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在教师缺少资源共享意识和途径的情况下,一方面可用素材少,一方面工作效率低。
2.教学素材库的内容杂乱
随着时代发展,很多学校和教师意识到了建立教学素材库的重要性,教师是建立素材库的主要群体。但是由于缺少对素材库内容的规范化要求,导致一些教学素材库内容缺少条理性,很多素材的利用价值不高,却占据了较大的空间,在教师筛选适宜的素材时,会产生明显的干扰作用。另外,素材库中的素材类别混乱,也会影响教师获取素材的效率。
3.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缓慢
新时期,着重强调优化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要想实现以上目标,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学素材库则是教师获取各类专业资源、吸收教学经验、增加知识量的重要途径。若素材库的资源质量不高,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步伐必然会变得缓慢。因此优化数学素材库质量对于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素材库的有效举措
数学素材库能够为信息化课堂教学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让教师能够腾出更多准备教学素材的时间,将更多精力分散在专业知识学习、课下师生互动、课堂教学预设等其他工作中。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知识量增多,学习难度增大,要想确保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构建更为专业、完善、规范、可用性强的素材库。本文总结了几点建立中高年级数学素材库的有效策略,分析如下:
(一)建立图文素材库,合理进行类型划分
数学教学资源丰富,为了确保素材库内容的质量,应当对这些资源进行仔细筛选,确保素材库中的内容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且便于教师查找、获取。其中图文类资源大致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类型,在建立素材库的时候,应当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归类,确保条理清晰,使用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快速将想要的资源检索出来。对图文类资源归类分析如下:
1.数学史类素材
数学史内容丰富,是重要的数学教学资源。但是很多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忽视了数学史的教学,这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由来了解较少,课堂教学内容也比较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有效调动起来。若能够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数学史,能够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如“小数的起源史”,记录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刘徽和小数的故事,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时,便可以穿插到课件中,在拓展学生数学知识面的同时,也让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热情。
2.数学故事类素材
根据中高年级数学教材的内容,从网络等途径收集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名人轶事等,在合理整合之后上传到素材库。如《孙子算经》中记载的著名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九章算术》中记载的关于“买狗”的应用题;根据教学需要,教师自己编制的数学趣味小故事等,都可以纳入到素材库中。教学中高年级应用题时,便可以将这些有趣的故事类题型放在课堂中使用。
3.生活数学类素材
以教材内容为依托,从现实生活中选择适宜的教学资源,并入素材库,便于开展生活化教学。生活化素材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如购物小票、景点门票、银行某时段的不同存款类型的利率、出租车发票、各类生活化统计数据等等,这些素材可以以图片、文档等合适的形式进行保存。例如人教版数学教材中,四、五、六年级的教材中都有统计类的相关知识,若数学素材库中的统计类素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并做好适宜使用的教学内容标记,教师便可以快速从中筛选出合适的统计材料,为课堂教学提供便利。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这部分知识为例,素材库中的生活化素材可以包括近几年某地城镇人口统计数据、经济增长数据、某地一个月份中的气象数据等,并配上相应的统计图表。这就省去了教师辛苦搜集素材、整理素材的麻烦,从而使教师的备课效率显著提升。
4.数学动画类素材
小学生喜欢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因此素材库中可以收录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漫画等。如比较典型的“猪八戒分西瓜”的视频动画,可以用于分数部分知识的课堂教学中,其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氛围、启发学生思考、增强课堂互动等效果。
5.数学教案类素材
当前课程教学强调“创新”,但并不是每一名教师都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为了确保信息化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可以将一些优秀教案放入素材库,供广大教师借鉴。在实际的数学信息化教学开展过程中,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通过多阅读、学习其他教师的教案,教师可以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的工作要求。
(二)建立视频素材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微课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较多的模式,如果每次上课教师都重新准备微课视频,必然耗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在教学设计等其他方面难以兼顾,影响整理教学质量。而在建立素材库之后,可以让使用素材库的教师定期(如每两个月、每学期)上传一个精心制作的微课,实现资源共享。对于教师上传到素材库中的微课视频,应当做统一的要求,如视频背景、时长、内容等等,确保素材库资源的规范性。另外,还可以将一些名家教学视频放入素材库,各教师在空闲时间可以观看这些教学视频,吸取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促使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随着教师学习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这些先进的教学思想方法、经验等,都会内化为其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教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教师对素材库中的微课视频进行筛选,找出自己认为最适宜使用的视频,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流程、进度,使相应的微课视频与信息化课堂有机融合,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良好的支撑。而对于课堂上学生难以完全消化的知识,教师还可以将相应的微课视频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行观看学习,直到完全解除学习中的各种困惑。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建立习题素材库,深化学生学习效果
要想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置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达到巩固知识、发展思维、提升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等教学目的。在“双减”政策之下,对数学习题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摒弃题海战术,确保习题的少而精。若没有素材库的支撑,教师需要耗费很多精力进行高质量习题的选择、设计,这对于教师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思维等有比较高的要求,会使教师的身心压力明显增加。而在建立专门的数学习题素材库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到素材库中进行习题的查找,还可以在这些习题的基础上适当变换形式,使其成一个道新的习题。另外,内容、形式丰富的习题也可以给教师带来更多的启发、灵感,使教师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增进区域化合作,全面实现资源共享
要想让数学素材库发挥出更大的价值,需要着重强调“资源共享”。我国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有多个不同版本,对于使用同类教材的学校,可以加强校际合作,建立一个各校共用的教学素材库平台,这样可以突破素材库建设者过少的问题,让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可以提升各类教学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另外,需要做好建设者、使用者的专业化培训,让他们能够准确掌握上传素材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各类素材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在使用教学素材库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查找到能够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优质资源。
总之,新形势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具有较高的质量要求,信息技术则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良好条件。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优势,一方面要深入到素材库的开发、建设工作中,并在搜集、制作、使用素材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发展自身的专业素养,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素材库中的资源服务课堂教学,让信息化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让学生的数学素养获得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胡传忠.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辅助作用分析[J]. 中小学电教,2020,(06):27-28.
[2]马九生. 网络信息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06):53-54.
[3]常爱香. 小学数学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 中小学电教(教学),2021,(08):55-57.
[4]牛顺贤. 小学数学“一课一题”素材的开发策略与应用实践[J]. 教师,2021,(15):38-39.
[5]袁晓萍. 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资源库的建设[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07):66-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