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专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期刊: 教育学研究 DOI: PDF下载

杨成琰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50000

摘要

汉语言文学与其他科目相比具有更强的文化输出性,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就有先天的优势。在高专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教学的实际水平,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本文将从高专院校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意义出发,针对现在高专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几点课实行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

高专教育;汉语言文学;人文素质

正文

 

  整个高专教育体系中,汉语言文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科目,汉语言教学内容也不只是汉语方面的知识,还包括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知识,这些知识是中国历史的瑰宝,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习和铭记的。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汉语言文学的教育目标不仅是要掌握汉语知识,还要增加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其中包括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优秀的历史文化中汲取精神财富,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一个基础。

1. 从高专汉语言文学教育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1.1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个民族的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那些传统的思想以及社会上约定俗成的规矩都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和行为处事方式,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要通过每一个人和家庭素质的提高来实现的。所以学校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且十分的必要,它关系到一代青年的思想流向和社会风气的养成。而在整个教育体系和学科内容上,最能够影响和塑造学生性格和思想的学科就是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教育内容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民族精神的积淀,这些文化对个体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个体了解自己的国家,了解自己的文化以及了解自己的重要手段。从高专院校学生的角度来说,高专学生的年龄正处于青春期,是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又是特别容易叛逆的时期,渴望独立。同时也要注意到现在的社会风气欠佳,学生之间爱慕虚荣,奢侈浪费的情况较多,很多学生特别容易受到网络尤其是娱乐行业的负面影响,滋生了许多不良的价值观,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很不利的。所以在高专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中,要突出人文素质的教育,用中华民族中优秀历史文化来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能够在民族文化中找到自己的榜样,而不是盲目追星。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和视野,开阔学生的思维和格局,学会对社会事件进行分析和辨别,不会轻易被一些舆论所误导。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过程中,学生就会形成自己具有鲜明个性、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这种坚定正向的价值观才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基石。

1.2弘扬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知识

  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会涉及到许多历史人物、历史文化以及其他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这些知识的加入可以加深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深度,对个人人文素质的提高具有更好的引领作用。同时汉语言文学中的国学学习,可以让学生接触到除了汉语言知识以外更多维度的知识,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赋予了华夏大地的厚重,先哲们的思想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财富。学生可以在汉语言文学中领悟到中华历史的变迁,感受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理解了儒家倡导的仁爱信念等等。这些思想理念沉淀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里,并凝聚成了中国力量。在这些辉煌的历史文化的熏陶下,学生不仅能够得语言能力的锻炼,也能够促进自己的心理建设,形成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增加自己的民族自豪感。这些是现在各个阶段学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所欠缺的部分,也是各个阶段学校需要重视的问题。

2. 高专汉语言文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学策略

2.1增加人文素质的教学内容

  高专院校相比于一些大学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工作上和就业上这是高专院校的优势,但是在进入社会工作之后,很多工作单位会发现在高专院校毕业的学生在职业素养和爱岗敬业等方面会比大学本科院校的学生相对差一些。高专院校的毕业生更容易被一些负面情绪和负面信息所影响,对待事情的是非标准模糊,容易人云亦云,在一些事情的判断上往往会以个人为中心,缺少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更严重的是一些有认知偏差的学生会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学校已经有了错误的发展趋势,当进入到社会工作时,自我评价过低或过高,遇到工作上的困难或挫折时不会很好的处理,出现逃避或推卸责任的情况出现,这个时候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全部暴露出来了。这样的情况不仅给学生的生活造成了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安定与稳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而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就在于高专院校没有规范而系统的人格素养教育课程,学校和教师也没有在学校给学生进行人生信念的教育,许多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就仅仅只是为了获得一个文凭和就业的技能。没有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容易产生迷茫和焦虑的情绪。所以现在的高专院校要重视这样的问题,让高专院校的汉语言文化课程肩负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责任,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时,要扩大汉语言文学教育内容的外延,针对学生毕业之后会遭遇的工作压力和心理问题,加强在汉语言文化教育中的人际沟通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等实用型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更好的应对社会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减少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的可能。其次要充分挖掘汉语言文学中的人文素养,通过一些古代经典读本的学习、名人轶事的学习以及民族精神的学习等,让学生能够跳出实用技能的的束缚,上升到精神层面的熏陶。让学生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心理防线和心理需求,形成强大的抗压能力和抗挫能力,在面对社会上的诱惑和利益的选择时有自己清晰的认知,不会轻易误入歧途,可以用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懂得如何去平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这样的学校教育才算是为社会输送了正确的人才。

2.2丰富人文素质的教学形式

  在人文素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形式上,都体现出高专院校教育理念的落后性。高专院校的汉语言文学课堂依旧是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方式,教师的灌输教学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把汉语言文学知识进行拆分教学,既不能体现出汉语言文学的人文素养,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以往就对教学产生不良的影响。另一个方面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也不够,整个学校并没有人文素质教育的环境,所有的教学体系中并没有突出人文素养的部分,更不用说是在汉语言文学中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所以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教师也不会对自己的课堂加入人文素养的内容。学校关于人文素养的活动很少,这些都影响了人文素养教育的开展。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首先要从学校从发,学校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多组织一些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活动,比如组织爱国演讲比赛、以人文素养相关主题的辩论比赛和征文大赛等等,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自行翻阅各种资料,并从中学到更多有关人文素养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其次就要重视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的改革,要加强汉语言教师对教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教研,要增加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内容,要找到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对于一些抽象性实用性不高的内容进行删减,对于学生感兴趣并有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内容进行增加,这样有目的对内容进行增减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更多更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打造一个情境化的课堂,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也就更好。再比如小组谈论法,让学生可以对某一些教学内容分组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高,在大家互相讨论中对人文素养的认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

2.3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

  高专院校的教师队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在职的老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不愿意进行教学方式上的改变和教育理念上的更新。第二是新入职的教师一般都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本身的教学经验和工作经历不多,对学生的了解也不多,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会出现专业素养不足的情况。所以高专院校要从教师的角度从发,提高教师的教学的水平,对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教研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的能力,还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提升自己进行文化输出和精神影响的作用。高专院校要建立起专业的汉语言文学教师队伍,并建立一个专门的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养调研小组,由那些对人文素养有独特见解、有更新的教育理念、有创新的教学方法的教师组成,对学校的学生、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充分的调研,做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改革方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把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学能力作为教师的教学评价内容,和教师的薪资与职称评定联系起来,提高教师对人文素养教学的积极性。其次,学校还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在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的时候要加入对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训内容;对老教师要每年组织一次关于人文素养教学的培训,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结语

在高专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优秀的中国历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助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学校要重视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的教育作用,从改进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丰富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和提高师资力量三个方面着手,完善高专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

参考文献

[1]罗欣.探讨高职院校文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神州,2019,(23):179.

[2]陈菊梅.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J].文学教育(上).2021,(4).92-93.

[3]马茜茜.如何在汉语言教学中提高中职学生人文素养[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28-29.

[4]童京华.中职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作用[J].科学咨询.2018,(10).51.

[5]李金娟.人文精神在中职体育课中的体现[J].中外交流.2020,(1).9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