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学校德育教育生活化的策略探究

期刊: 教育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包钦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邮编:748500

摘要

在当下社会,核心素养对学校的德育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在核心素养的渗透下,学校的首要理念就是将德育教育生活化。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德育教育是重要的。核心素养是基于德育教育基础之上进行发展的学生心理素质能力。本文以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学校德育教育生活化的策略探究作为文章的研究问题,将核心素养与德育教育结合,并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核心素养;学校德育;德育教育

正文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状态下,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学校德育教育对学生的自身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按照我国当代的学校教学理念,我国实施教学任务的前提就是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德育是一个需要教师耐心并且细致的过程。由小学开始一直到学生的大学毕业,德育教育在每个层次和阶段都是学校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在德育教育的教学任务中,它具有很多特性。因此,对教师的要求是极高的,教师的个人素养以及素质品质都是开展德育教育之前需要考究的。

一、核心素养和德育教育

(一)核心素养

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的首要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广泛的,在学校德育教育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极其巨大的。核心素养能力也是学生必须具备并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关键作用的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依赖于各类学科的辅助,最重要的也是学生的德育品质,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学生德育教育是更加高效并且有质量的。

在学生的发展中,核心素养具有极强的支撑作用,如同学生发展的根源,使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升和进步。在核心素养的渗透下,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的塑造是我国教育的首要目标和教学理念。因此,教师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同时也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优化自身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德育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开展的德育教育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下必须重视的教育问题。

(二)德育教育

在我国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等方面中,德育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与各方面的教育工作结合,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基础,具有学校工作的导向性、动力性和保证作用。因此,德育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

(三)基于核心素养下德育教育生活化的现状

     在教育改革下,我国的各项教育任务开始得到重视,不仅要在学习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要同时提高学生的素质品质。因为在教育行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同学之间处理纠纷的问题都还存在,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学生的法律意识、心理健康和政治基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由于学生这些方面知识的薄弱,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出现。因此,德育教育生活化在教育工作中开始被重视起来,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学生的德育教育也要进行全面的提升,让学生懂得孰可为孰不可为。

(四)核心素养渗透下的德育教育生活化的意义

在核心素养的渗透下,德育教育如何能贴合学生的内心想法,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针对学生的内心制定有效合理的教学计划,来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由于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德育教育生活化的目标是学生对自身核心的发展,所以对于学生自身核心的培养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生活化的重要内容。

(五) 核心素养下德育教育生活化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学生的发展具有是全面性和长期性,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学校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处于忽视的状态,同时在核心素养下的德育教育发展工作同样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这也导致了有些学生的素质品质并没有达到社会的要求。但在现代教育改革的情况下,德育教育被重视起来,并且以核心素养为基础进行开展的德育教育,在学生核心能力和素质能力两个方面进行着手,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德育能力,双管齐下的作用1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学校德育教育生活化的策略探究

(一)家校共建,在核心素养的渗透下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生活化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学校德育教育生活化发展不仅需要教师教育模式的更新和优化,同时也需要父母在家里上对孩子的引导。实施家校共建的方式,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提高同时在此基础上将学生的德育教育融入进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榜样”,只有父母也做到的良好的模范基础,孩子的德育能力培养就会更加简单。家庭的影响对孩子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因为父母对一个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一点一点在生活中对孩子产生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虽然在学校同样接受教育,但是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造就了学生的性格基础。因此,实施家校共建的方式对孩子的德育能力进行提高和培养。教师应与家长进行沟通,增强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合作工作。

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家长不应该再把成绩作为评判孩子的第一标准,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应该被优化被替换,取而代之的应该将德育作为评判一个孩子的重要标准。成绩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要求孩子只把目光集中在学习上,应该重视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响应国家政策。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开展正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机会。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德育能力。开展德育教育的活动,并将学校与家庭相结合,使其互动,通过各方面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拥有足够的意志和能力,同时也要求在生活中学生拥有足够的德育意识。

(二)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制定学生的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具体目标

    在核心素养的渗透下,学生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具体目标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完善人格的学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想加强德育教育,开展与其相关的各类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以有效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合理进行有效的教育活动去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能力。

    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过少,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又是灌输式教育法。因此,学生很容易对此类教育方法产生抵触心理,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素质品质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合理的开展实践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德育素质有更好的作用。

    例如,利用学生的自习课开展班会活动,以如何提高当代学生德育品质为班会主题,让学生上台发表自己内心对德育教育开展的看法以及如何做一个拥有良好素质品质的学生。并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视频,来更加直观的让学生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当代学生的重要性。学校同时也会举办一些比赛,以提升核心素养为开展角度进行的一些作文或者朗诵比赛。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和德育品质2

(三) 增强教师个人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学校中,对学生的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教师的行为。在当今社会,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侧重于学习内容的培养。由于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早已经多于在家的时间。因此,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因为处于学生时期的学生们心智还不成熟,教师的行为举止有时带给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行为良好的教师能影响学生,使学生们也会变得更加优秀,可以让学生拥有动力和自信。

    优秀的教师对学生起到的引领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师个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知识底蕴,所体现的素质和德育品质都是影响学生的主要模范特征。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学习和阅读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给自己形成一套规范的道德原则,让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潜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的德育品质,让学生能够确定的自身的学习目标,通过德育教育的开展,通过加强教师的个人素质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课上课下营造更加良好的师生氛围,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获得更加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的更加完善。

(四) 复杂知识简单化,将德育与实际生活内容相结合

    将课堂的教学内容简化,使复杂的知识变得更加方便和简洁,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在生活中,教育随处可见,而在教育中,很多知识也来自于生活。一个人的品质不仅要从他的学习阅历中感知,他的生活环境也是促成他性格基础的主要原因。

    例如,在开展有关德育的班会过程中,我把生活中的实际例子通过讲述和视频的方式简明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们,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德育所包涵的教育内容以及它是如何在生活中产生的3

三、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任何的教育都是以学生和教师为基础所开展的,教育是人的根本,德育教育更是一个学生塑造品质的基石。对于当代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开展德育教育的是非常重要。由于当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学生们早已经不像过去的学生那样,对社会的各类信息接收的很少,他们所接收的信息是非常多的,社会上的多元化内容过多,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和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因此,开展德育教育是对当代教育工作的负责,也是开展所有教育活动的基础。这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和前途,当代的学生正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对他们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是国家未来的人才。

    将德育教育生活化是我国目前教育迎合国情所构建的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处处经历使学生建立自己对生活的见解和认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以生活为基础建立学生的德育教育体系,在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增强德育品质4

总结:

    正所谓,“十年树人”,在生活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是需要从小进行培养的。它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合作。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学生的德育能力是当代社会教育的重要关注问题。教师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是当代教育的重要改革。在德育教育中,教育内容主要针对于学生的内心开展教育活动,制定教育目标,构建教育系统。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核心能力和德育品质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平贤. 探究初中德育教育的生活化策略[J]. 赢未来,2020(25):57-60.

[2]吴琴.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优化策略[J]. 下一代,2021(6):59-60.

[3]林文斌.高中德育生活化策略研究[J].读与写:上旬,2021(2):0338-0338.

[4] 陈彦艳. 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4):18-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