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学院亚健康大学生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摘要
关键词
亚健康 现状调查 调整对策
正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急剧加快,大学生由于环境、学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影响,也出现了许多不适的现象,“寂寞”、“空虚”、“无聊”等词语频繁的从学生口中冒出。他们觉得,“虽然自己身体没有任何毛病,但是确实觉得自己人不舒服,总觉得难受”。这种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亚健康”。2014年9月14日,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做了一项调查显示,超八成受调查者认为当前社会处于亚健康状态,“信仰缺失”、“看客心态”、“社会焦虑症” 位列当今社会病态前三项,因此关注大学生中的亚健康状态,做好亚健康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对高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亚健康状态的含义界定
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指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具体来说,亚健康状态是由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导致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所致。具体表现为三方面:
1.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身体疲劳、虚弱、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
2.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冷漠、孤独等;
3.社会适应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对大学生而言,生活节奏快、长期紧张工作、心理因素及各种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直接导致了健康状况的恶化。
二、亚健康状态的现状调查
在对亚健康状态的筛查中,我们以新生入校所进行的UPI测试结果为主要参考,然后再进行个体访谈。在2017级的新生测评中,处于健康状况的比例是46.09%,2018级健康比例是47.94%。因此处于非健康状态的比例达到了54%左右,也就是说,大约一半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低于世卫组织的全球性调查显示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我们随后又随机抽取了200人进行随机访谈。访谈主要涉及下面9个问题:1.你觉得自己的健康状况好吗?2.进入大学后生活,学习上有没有什么困难或压力?3.最近一个月心情好吗?4.对自己在大学中的表现是否满意?5.你能保证每天至少一个小时的运动量吗?6.有心事时,你愿意向他倾述,有最知心的朋友吗?7.你觉得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吗?8.你对未来生活有什么期待?
从调查来看,觉得自己健康状况好的学生只有45%,而肯定自己状况不好的学生大约有27%,也就是说,大约有55%的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事实上,2007年武汉大学生抽样调查数据为50.90%(鲲鹏,武汉),即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况的数据大致相近。造成学生亚健康的因素主要分布在学业压力、人际交往、情绪波动以及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
就学业压力而言,文理工科学生差异比较大,学业压力中文科相对较小,理工科学生的微积分、物理、C语言等课程对理科学生造成的压力比较大。这种学业压力直接导致了54%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心情不太好,对自己的表现不太满意。
其次是人际交往所造成的困扰,对刚入大学的新生来说,人际的复杂程度超过了高中,也导致学生的心理起伏,甚至有些学生纠结于交往,害怕交往;而大学的教育管理方式与高中也不尽相同,老师不再是跟在学生面前对学生的直接教育,与辅导员的相处、与专业课任教师的相处都与高中完全不一样,导致了学生的不适应,因此有了问题也不敢向老师求助,从而增加了自己的困扰。
而作为一项重要的健康参照指标——运动量,调查发现,60%的学生都不能保证基本的户外运动时间,女生的运动量更少于男生,女生在宿舍的三项活动主要是追剧、听歌、游戏,男生的三项活动主要是游戏、聊天、玩手机,学生中存在着影响健康的“玩手机、睡得少、睡得晚、起得晚、不过早、上课精神不好”这样一个不好的作息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也是学生亚健康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对于人生的意义与未来的思考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无法答出明确的结果。尤其是习惯了学校的学习生活方式之后,加上初上大学新鲜感失去之后,很多学生开始陷入一种相对迷茫、不知往何处去的感觉,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降低,学生浑浑噩噩的度日子,自己觉得过得不开心,没有幸福感可言。
三、亚健康状态的调整对策
亚健康状况并不是学生完全不健康或者有心理疾病,因此,对亚健康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要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多种途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
1.认真做好心理健康常识宣传教育,普及心理保健方法。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选修课等积极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保健方法,让学生能及时觉察自己的状态,及时调整,真正发挥心理育人功能,让学生形成阳光心态。
2.积极开展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从中获益,提升自我。应该积极发挥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职能,从学校、学院、班级、宿舍等多方面开展学生能接受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团体拓展活动、心理情景剧汇演、5.25心理健康教育周等活动,使同学们都能融入集体,融入学校。
3.建议学生走出宿舍,多运动、多锻炼,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积极发挥学院的主体能动性,在让学生走出去上下工夫,通过开展特色早操、绑腿跑、特色早读、班级篮球赛等一系列活动来增加学生的运动时间,强健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活力,使学生有活力有精力投入每天紧张繁忙的学习与生活之中。
4.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而健康的作息习惯。让学生能够做到早睡早起、按时进餐等基本生活习惯,保证学生有充足营养,既要引导学生定时定量,又要告诫学生不要暴饮暴食,让学生在质和量上都能保证营养。在睡眠上,要强化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尤其是加强手机时间的控制,不要造成对手机的依赖与成瘾,健康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加上规律的作息,这样才能养成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态,才能高效有序的完成大学四年学习。
基金项目:2017年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一般资助项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精品,2017XGJPX3013)
作者简介:陈天军,男,湖北荆门人,讲师,现为武昌首义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教师。
参考文献:
[1]吴才智、包卫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5月第1版。
[2]樊富珉、王建中主编.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3]韩培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出版集团.2014年6月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