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车辆舱室有害气体防护和救治

期刊: 当代科技 DOI: PDF下载

王静 韩卫敏 李中

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

装甲车舱室环境有害气体主要有CO,NOx,SO2和和一些悬浮颗粒,其中CO浓度和危害最大。舱室内过量有害气体会对作战乘员的生理和神经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产生不可逆的大脑损伤。本文从人员防护方面提出减少驾驶舱内有害气体浓度和人员防护的方法,从有害气体中毒救治方面提出CO中毒的急救措施,为实施装甲车舱室有害气体防护与救治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装甲车舱室环境;有害气体;CO中毒救治

正文

1.前言

装甲车辆、坦克等军用密闭舱室是我军在陆地作战的主要场所和基本装备, 作为一个独立而密闭的战斗单元,其舱室内的环境卫生学问题十分复杂,包括有害气体、噪声、振动、高温、电磁辐射等,对士兵的身体健康和作战能力都严重危害[1]。尤其是在射击状态下,舱室内空气污染会因射击产生的烟雾而加重,可能会对作战乘员的生理和神经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产生不可逆的大脑损伤。所以如何防治舱室有害气体保障车内士兵的健康安全,已成为军事卫生领域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军关于装甲车舱室内有害气体的定性定量测定以及乘员的生理、神经行为能力变化情况已有了部分基础研究。但实际的防护和救治措施却不够完善,为此我们根据有害气体的成分和危害效应评估,从舱室有害气体人员防护、有害气体中毒救治两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实施装甲车舱室有害气体防护与救治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2. 舱室内主要有害气体成分    

装甲车密闭舱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1)密闭舱中非金属复合材料挥发或热解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 (2)坦克行驶时,柴油发动机释放的颗粒物及CONOxSO2、碳氢化合物HC等气体(3)火炮和各种武器发射产生的有害气体以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氨NH3TSP和总烃为主,特别是炮弹发射时,CO最高值可达1000cm3 /m3,远超国家职业场所CO接触限值标准。(4) 在战场上装甲车辆遇到迫击炮弹、地雷、穿甲弹、火箭弹等攻击,火药爆炸后会产生CONOX等有害气体,当其进入舱室内会严重威胁驾驶员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通过模拟实战条件下,用不同口径弹攻击装甲车,测得被击中后舱室内主要有害气体为CONOXSO2其中大口径弹爆炸对舱室形成较高浓度的有害气体,CO浓度高达581mg/m3,是NOXSO2浓度10倍左右[2]

综上所述,装甲车驾驶舱乘员在各种工况下接触到的有害气体种类很多,但根据浓度排列,CO首当其冲,其次是NOX

3.有害气体对乘员的生理影响

3.1 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与红血球中血红素的亲和力比氧气的亲和力大300, 它被吸入人体后, 阻碍氧和血红素的正常结合, 使人体各组织和细胞产生缺氧现象, 引起脑细胞缺氧、肺炎、肺水肿,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3]

一氧化碳中毒特征是两颊有红斑, 口唇呈桃红色。一氧化碳中毒程度和速度决定于下列因素: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 人体呼吸含有一氧化碳气体的时间、呼吸频率、深度以及血液循环的速度。中毒程度可分为: 轻微中毒: 有耳鸣、头痛头晕和心跳等症状; 严重中毒: 除上述症状外,还有肌肉疼痛、四肢无力、呕吐、感觉迟钝和丧失行动能力; 致命中毒: 丧失知觉、痉挛、心脏及呼吸骤停。

3.2 氮氧化合物NOX

爆破气体中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NON2O3NO2 /N2O4 等。炮烟中生成的NO遇氧就氧化为NO2NO2与水作用生成硝酸和亚硝酸,硝酸及亚硝酸对呼吸道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可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肺泡间隙溢液,导致肺水肿。NO2N2O3易溶于水, 当吸入人体肺部时在肺表面黏膜上产生腐蚀, 并有强烈刺激性。这些气体会刺激鼻腔、辣眼睛、引发咳嗽及胸口痛。低浓度时导致头痛与胸闷, 浓度可引起肺部浮肿而致命。这些气体具有潜伏期与延迟特性, 开始吸入时无感觉,但几小时后剧烈咳嗽并吐出大量带血丝痰液, 常因肺水肿死亡[4]                                                                                                                                                                                                                                                                                                                                                                                                                                                                                                                                                                                                                                                                                                                                                                                                                         

4. 舱室有害气体人员防护

为减少有害气体对装甲车乘员的影响,一方面要尽量减少驾驶舱内有害气体浓度另一方面要注意人员防护。(1减少驾驶舱有害气体浓度增加坦克底盘、装甲车驾驶室的密封性,减少废气及TSP倒灌;增加排气扇的输出功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开窗行进,以增加通风量,降低有害气体浓度。2人员防护当舱室内污染很严重时,乘员可佩戴简易防毒面具。在日常训练中,要加强乘员体质训练,如长跑、高原习服训练等,从而提高血红蛋白浓度,在日常饮食应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素及补血和促进TSP排泄的食物,如银耳、木耳、动物血制品等增强对有害气体的耐受性。

5. 有害气体中毒救治

CO不仅是装甲车舱室内浓度最大的有害气体,也是对人体危害最严重的有害气体。所以在乘员中毒救治中应首先对CO中毒采取急救措施,再综合考虑其他有害气体的中毒救治。

CO中毒急救处置:CO中毒救治的关键在于积极纠正组织缺氧和防治脑水肿,根据临床救治经[5]CO中毒急救措施如下:

1)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将病人移到新鲜空气处,松开中毒乘员的衣领,使其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应进行心肺复苏。

2)氧疗:迅速纠正缺氧状态。吸入氧气可加速血液中COHb解离,增加CO的排。临床证明,使用高压氧舱治疗能增加血液中溶氧量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增加组织的氧储备,缓解脑组织缺氧。但由于在战场上,不能及时对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故可选择装甲车配备的单兵供氧装置进行高浓度面罩吸氧,吸氧浓度为(8-10L/min)

3)药物治疗:脑水肿是CO中毒导致的严重后遗症,由于脑细胞对缺氧最敏感,损害最严重,所以在治疗时保护脑细胞,预防中枢性后遗症是治疗的重中之重。根据临床经验,CO中毒急救时应用高渗脱水剂(20%甘露醇250ml静脉注射)、利尿剂(呋塞米20mg/次)和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以防治脑水肿,促进脑血液循环,维持呼吸循环系统。但由于在战场上医疗卫生环境的局限性,液体注射不太适合,故选择口服药片。根据临床救治经验,选择纳洛酮、氨酪酸片和盐酸金刚烷胺片作为治疗CO中毒的速效急救药

6.小结

装甲车舱室环境有害气体主要有CONOxSO2和和一些悬浮颗粒,其中浓度和危害最大的为CO。舱室内过量有害气体可能会对作战乘员的生理和神经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产生不可逆的大脑损伤。本文从舱室有害气体人员防护方面提出减少驾驶舱内有害气体浓度人员的防护的方法,从有害气体中毒救治方面提出CO中毒急救措施为实施装甲车舱室有害气体防护与救治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曹佳.陆军军用密闭舱室作业环境危害评估与健康效应的研究进展[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3):185-188.

[2]张丽,刘江等反坦克武器击中坦克时舱室内有害气体测试方法的探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28(1):17-18.

[3]尚继越.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进展[J].人民军医,2003,9(1):1023-1024.

[4]齐瑞贤,兰立丰.减少炸药爆炸后有害气体产物的方法及途径[J].西部探矿工程,2007(8):160-163.

[5]岳颖,金军等.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救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4):600-60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