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椎板形态学测量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彭亮1 白晓亮2 裴勃2 朱晓娟2

1.定州市人民医院河北定州0730002.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椎板形态学测量方式与效果。方法:按照性别分组法对80例于2019年2月到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无明显脊柱相关症状成年患者进行分组,各40例,对其实施腰椎CT扫描,对患者腰椎椎板宽度测量结果、腰椎椎板夹角测量结果情况进行观察。结果:①同性与不同性别间的腰椎椎板宽度测量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同性之间的腰椎椎板夹角测量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性别间的腰椎椎板夹角测量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腰椎椎板形态学测量,进一步完善了椎板形态学解剖的相关数据,为人工椎板的设计提供了更加完善的解剖学基础。


关键词

腰椎椎板;形态学测量;人工椎板

正文

   近年来腰椎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成为医学界重点关注内容,目前医生多使用椎板切除术进行治疗[1],但通过实践表明,椎板切除术后会对脊柱后柱正常生理结构造成破坏,并且术后会导致患者产生并发症,因此为有效的避免上述不良情况的产生,则需要对腰椎椎板的形态学进行明确,对其进行准确测量,从而能够对椎板形态学的定量解剖描述进行进一步完善[2]。本文将探讨腰椎椎板形态学测量方式与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性别分组法对80例于2019年2月到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无明显脊柱相关症状成年患者进行分组。男性组年龄的平均值为(43.5±4.9)岁;女性组年龄的平均值为(43.5±5.1)岁。纳入标准:①均存在腰椎疾病;②家属对于研究使用的检测方式表示同意。排除标准:无法积极配合完成检测过程。

1.2方法

选择GE 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CT扫描与多平面重建,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腰椎椎板宽度、腰椎椎板厚度、腰椎椎板夹角进行测量,在获得相应的检测图像后使用Mimics三维重建测量软件对检测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记录重建结果。

1.5观察指标

①腰椎椎板宽度测量结果情况。

②腰椎椎板夹角测量结果情况。

1.6统计学处理

导入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图片4.png±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分别使用t与x2方式进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腰椎椎板宽度测量结果比较

同性与不同性别间的腰椎椎板宽度测量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腰椎椎板宽度测量结果比较(mm)

序列

男性(n=40)

女性(n=40)

t

P

L1

12.81±0.36

12.36±0.32

5.909

0.000

L2

13.61±0.35

13.39±0.26

3.191

0.002

L3

14.02±0.29

13.79±0.25

3.799

0.000

L4

14.91±0.13

14.52±0.21

9.987

0.000

L5

15.89±0.16

15.26±0.17

17.068

0.000

F

787.561

852.908



P

0.000

0.000



2.2两组患者腰椎椎板夹角测量结果比较

同性之间的腰椎椎板夹角测量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性别间的腰椎椎板夹角测量结果无差异(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腰椎椎板夹角测量结果比较(o

序列

男性(n=40)

女性(n=40)

t

P

L1

105.45±1.42

105.49±1.32

0.130

0.897

L2

103.91±1.34

103.59±1.24

1.109

0.271

L3

101.51±1.35

101.54±1.36

0.099

0.921

L4

105.23±1.59

105.25±1.76

0.053

0.958

L5

105.46±1.42

105.24±1.62

0.646

0.520

F

63.309

61.869



P

0.000

0.000



3.讨论

通过观察可知,腰椎椎板具有特殊的形态与生理解剖位置,对腰椎的稳定性与腰椎管完整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依据国内相关学者研究结果显示,上下腰椎活动度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上、下腰椎椎板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腰椎管狭窄与腰椎椎板问间隙解剖距离较大也存在密切关联[3]

在早期,椎板切除减压术后,由于未对椎板实施重建,诸多患者会产生腰背痛、下腰痛或坐骨神经痛等并发症,产生严重影响,经分析研究可知,导致上述并发症的因素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椎板切除术后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在硬脊膜外形成大量致密的瘢痕组织,瘢痕组织压迫硬脊膜[4];(2)椎板切除致脊柱后方相对空虚,脊柱失去部分骨的支撑,稳定性受到影响,从而继发出现腰椎管狭窄。依据国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正是,硬膜外纤维化瘢痕因脊柱病变本身及手术因素引起的硬膜外周围各个方向的组织纤维化共同引起的,而非脊柱后方单个方向的组织纤维化形成的[5]。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的不断发展,人工椎板成为临床中研究的热点,并且逐渐获得广泛应用范围。然而对于人工椎板的研制目前多倾向于材料的开发,却并未能够加强对人工椎板形态的设计的关注,导致其在较大程度上对人工椎体的研发与应用形成制约。良好的人工椎板形态可以更好地和脊柱后方匹配,不仅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更好地与自身骨达到骨性融合外,并且还能够减少手术操作时间。通过结果显示,同性与不同性别间的腰椎椎板宽度测量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性之间的腰椎椎板夹角测量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性别间的腰椎椎板夹角测量结果无差异(P>0.05),提示对腰椎椎板进行测量具有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洪立,姜建元,吕飞舟,马晓生,夏新雷.腰椎椎板-椎弓根解剖参数的影像学测量及临床意义[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5,8(06):467-471.

[2]别业俊,常晓涛,徐燕笑,等.腰椎椎板间隙的放射解剖学测量及分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8,36(4):383-386.

[3]张海峰,占新华,傅泽泽,等.下腰椎板间隙的影像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21,39(1):37-40. 

[4]张西兵,朱立新,王健,等.腰椎峡部裂机翼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研制的解剖学基础[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1,29(4):407-410.

[5]王冰.腰椎完全内镜经椎板间入路技术的临床教程[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7(005):23-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