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亲水种植体与喷砂酸蚀种植体对受控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骨整合效果的比较研究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关瑞敏,王泽华

万诺健康VONENUO口腔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

目的:探讨超亲水种植体与喷砂酸蚀种植体在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早期骨整合效果的差异。方法:纳入94例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缺牙患者,随机分为超亲水种植体组和喷砂酸蚀种植体组,每组47例。采用锥形束CT和共振频率分析仪评估新骨高度、骨密度、ISQ值及早期种植体存活率。术后随访12周,比较两组影像学骨结合、ISQ值变化、骨结合良好率和存活率差异。结果:术后12周,超亲水组新骨高度为1.23±0.16 mm,骨密度为778.63±85.17 HU,显著高于喷砂酸蚀组(新骨高度0.97±0.14 mm,骨密度709.37±68.22 HU,P<0.001)。超亲水组骨结合良好率为91.49%,高于喷砂酸蚀组的76.60%(P=0.038)。12周时超亲水组ISQ值为76.17±5.41,优于喷砂酸蚀组的72.03±5.19(P<0.001)。两组种植体早期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亲水种植体可显著提升受控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骨结合质量及稳定性,优于喷砂酸蚀种植体,值得在该人群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超亲水种植体;喷砂酸蚀种植体;2型糖尿病;骨整合

正文

中图分类号:R783


2型糖尿病患者因骨重建能力下降和微循环障碍,口腔种植手术后骨愈合迟缓,早期失败风险增加。种植体表面处理对骨整合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传统喷砂酸蚀表面虽改善初期骨结合,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有限[1]。超亲水表面处理通过增强界面亲和性,有望促进早期骨结合,部分研究已显示其潜力[2]。当前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证据仍不足[3]。本研究以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比较超亲水与喷砂酸蚀种植体在早期骨整合效果上的差异,旨在为特殊人群的种植体选择提供临床依据[4]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于20227月至20245月在本院口腔科开展。旨在比较超清水表面种植(super hydrophilic dental implant,SHI[5]与喷砂酸蚀表面种植体(sandblasted,large-grit,acid-etched dental implant,SLA[6]在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骨整合效果的差异。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疗团队完成术前评估、种植手术及术后随访,确保研究流程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1.2研究对象与分组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94例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缺牙患者(4070岁,HbA1c<7.0%,全身健康,缺牙区骨量与软组织条件良好)。排除HbA1c7.0%、妊娠/哺乳、重度吸烟、放化疗史、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及术区急性炎症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I组和SLA组,各47例;两组基线特征无显著差异,样本量基于预实验和统计学要求确定。

1.3种植体及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植入同品牌4.1×10 mm SHISLA种植体。术前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估骨量并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局麻翻瓣,按厂商指引备骨床并以35 N·cm扭矩植入。术后用0.12%氯己定漱口、常规抗生素,统一随访;12周评估稳定性及影像学结果,决定是否进入二期修复。

1.4观察指标与数据采集方法

本研究主要观察影像学骨结合[7]、种植体稳定性(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8]及早期种植体存活率[9]。影像学骨结合通过CBCT在植入即刻及术后12周测量新骨高度与骨密度(Hounsfield unit,HU),由两名影像科医师独立评估。ISQ值采用共振频率分析仪于植入即刻、术后24812周检测,每次取三次均值。种植体存活率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随访评估。所有数据由专人统一记录和核查。

1.5评价标准

CBCT测新骨高度和HU,术后12HU600 HU且新骨高度1.0 mm判为骨结合良好。共振频率分析测ISQ12ISQ70为骨整合良好。依Albrektsson标准,术后36个月随访,无松动、持续疼痛/感染,且X线边缘骨丧失2 mm判定为存活。

1.6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用SPSS 26.0分析。计量资料(HUISQ)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骨结合情况、存活率)以n/%表示,组间用卡方或Fisher精确检验。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基线资料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缺牙部位、术前骨密度及初始植入扭矩等基线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两组基线人口学及临床特征(`x±s)或(n,%)

变量

SHI(n=47)

SLA(n=47)

统计量

p

年龄(岁)

56.42±6.71

57.28±7.02

t=0.564

0.574

男性

27(57.45)

25(53.19)

χ²=0.175

0.676

糖尿病病程(年)

8.63±1.24

8.89±1.16

t=0.601

0.549

HbA1c%)

6.43±0.41

6.48±0.38

t=0.634

0.528

缺牙部位(前牙)

13(27.66)

12(25.53)

χ²=0.058

0.809

缺牙部位(后牙)

34(72.34)

35(74.47)

χ²=0.058

0.809

术前CBCT骨密度(HU

671.32±73.81

664.47±76.09

t=0.435

0.664

初始植入扭矩(N·cm

36.12±2.94

35.79±3.18

t=0.526

0.600


2.2影像学骨结合结果

两组在术后12周的新骨高度和骨密度(HU)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期,SHI组的骨结合良好率显著高于SLA组(91.5%vs.76.6%,χ²=4.305,P=0.038)。(见表2)。


2 两组影像学新骨高度和HU值比较(`x±s

变量

时间点

SHI(n=47)

SLA(n=47)

t

p

新骨高度(mm

植入即刻

0.13±0.02

0.14±0.02

-2.43

0.221

新骨高度(mm

术后12

1.23±0.16

0.97±0.14

8.482

<0.001

HU

植入即刻

672.58±74.31

668.41±69.82

0.264

0.792

HU

术后12

778.63±85.17

709.37±68.22

4.415

<0.001


2.3种植体稳定性结果

各时间点两组种植体ISQ值均呈现差异,术后随访差异逐渐扩大(P0.05,见表3)。ISQ良好率(ISQ7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各时间点两组种植体ISQ值比较(`x±s

时间点

SHI(n=47)

SLA(n=47)

t

p

植入即刻

72.14±5.92

71.77±6.05

0.299

0.766

2

69.41±5.78

66.55±5.34

2.624

0.010

4

70.23±6.04

66.19±5.87

3.248

0.002

8

72.59±5.65

68.53±5.81

3.338

0.001

12

76.17±5.41

72.03±5.19

3.711

<0.001


 

4 两组ISQ良好率比较(n,%)

时间点

SHI(n=47)

SLA(n=47)

χ²值

p

2

38(80.85)

29(61.70)

4.209

0.040

4

39(82.98)

28(59.57)

6.287

0.012

8

44(93.62)

32(68.09)

9.895

0.002

12

46(97.87)

37(78.72)

8.340

0.004


2.4种植体早期存活率结果

两组3个月和6个月种植体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5 两组早期种植体存活率比较(n,%)

变量

SHI(n=47)

SLA(n=47)

χ²值

p

3个月存活率

46(97.87)

44(93.62)

1.044

0.307

6个月存活率

45(95.74)

42(89.36)

1.389

0.239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亲水种植体在受控2型糖尿病患者中能够显著提升早期骨结合效果。术后12周,超亲水组的新骨高度和骨密度均高于喷砂酸蚀组,骨结合良好率亦更高。该现象提示,超亲水表面处理通过增强种植体表面对细胞和蛋白的亲和性,加速血凝块形成和成骨细胞早期黏附,改善了骨—种植体界面微环境,从而促进了骨结合进程。这一机制不仅有助于弥补糖尿病患者微循环障碍和成骨功能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为特殊人群的种植体选择提供了新思路[10]

本研究在各时间点对ISQ值及良好率进行纵向分析,结果显示超亲水组在术后各阶段均优于喷砂酸蚀组,且良好率随时间持续上升。这进一步说明超亲水表面可持续增强种植体的早期力学稳定性。其可能生物学机制包括亲水表面加速新生骨与种植体结合、促进骨重塑等。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支持ISQ动态监测作为评价糖尿病患者骨整合过程的有效方法。

在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整体种植体存活率较高,说明良好血糖管理对种植成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喷砂酸蚀组的骨结合不良率和ISQ良好率低于超亲水组,反映出糖尿病相关骨愈合障碍难以通过单一表面处理完全逆转。超亲水种植体表现出的骨结合优势,进一步凸显了种植体表面处理对糖尿病患者种植修复成功的关键影响。结合国内外文献,建议临床在糖尿病患者中优先考虑超亲水表面种植体。

本研究系统评估了两种表面处理对糖尿病患者骨整合的影响,丰富了相关机制认知。但本研究样本量有限,随访时间较短,且为单中心研究,结果的广泛适用性仍需验证。未来应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长期随访及机制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明确不同表面处理种植体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远期效果及其生物学基础。


参考文献

[1]闫岩,王宏远.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种植体骨结合因素的研究进展[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24,25(4):315-320.

[2]李雪菁,邱小亥,赵宝红.亲水种植体促进骨整合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20,13(08):501-505.

[3]钱海馨.掺锶微弧氧化钛表面促进2型糖尿病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实验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6.

[4]吴丽煌,金明江,刘剑楠,等.复合工艺制备表面分级多孔的钛合金及生物相容性研究[J].功能材料,2021,52(7):24-31,51.

[5]丁锋,施少杰,宋应亮.超亲水表面种植体研究进展[J].口腔疾病防治,2020,28(4):252-256.

[6]王晨辰,刘向辉,孙卫革,等.钛网应用于即刻种植骨缺损骨再生的实验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7,52(6):814-818.

[7]胡朝辉,侯庆峰,李杨.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种植影像学特点及护理[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2,32(11):1867-1870.

[8]邬琪,冷颖,段昌华,等.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对种植体稳定性和血液炎症指标的影响[J].口腔疾病防治,2016,24(8):487-490.

[9]董刚,徐欣,田燕,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种植牙愈合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9(1):143-147.

[10]黄温棉,王仁飞.超亲水种植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基层医药,2022,29(7):1118-1120.

作者简介:关瑞敏(1995—),男,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口腔种植与全身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


阅读全文